次日清晨,空气格外清爽,露水滴答滴答的从绿叶上滑落,让人感觉生机蓬勃,可当楚国那些权贵们谈笑风生的进入大殿以后却突然发现大殿死一般的沉寂,而提前到来的那些权贵们全都用眼神在刷刷一个方向,那个方向正是楚王宝座下首第一个位置,百官之首--令尹之位。
这个位置自从楚悼王继位以来就一直空着,大家都知道,楚悼王是为了将它留给一个大才,而楚国的这些人中没有一个能入得了他的法眼。可今天,却有一个人站在这个位置上,关键是这个人并不是楚国的权贵,而是闻名天下,令人闻风丧胆的吴起。
这些大臣在看到吴起的时候全都有种不祥的预感,朝会就在这样一种不安的氛围下开始了。
楚悼王迈着四方步走出来,一屁股坐在龙椅上,那架势,很有点立马横刀的意思,这更坚定了众人心中的猜想,“今儿个怕是要有大事儿了。”
楚悼王向下扫视一周,轻声问道:“今儿个可有奏报?”
话毕,下面一片寂静,因为吴起的突然出现,就是有事儿的也不吱声了,他们全都在等着楚悼王切入正题。
楚悼王呵呵一笑,“既然都没事儿要奏,那我说点事儿,咱们楚国令尹的位置空出来已经有些时日了,是时候给能人安排上岗了。下面这个人我不用介绍你们也认识吧?没错,咱们楚国新一任的令尹就由吴起担任!尔等可有异议?”
“我王不可!”
楚悼王话音刚落,便有一个大夫走了出来,“大王!咱们楚国的令尹之位历来都是由楚国的本土人士担任,他吴起是个外族人,怎么可能熟悉我楚国的情况?还请大王三思!”
楚悼王冷笑一声,并没有和这个大夫多说什么,而是继续问,“还有反对的吗?”
“有!”
又有一名大夫在这时候站了出来,“大王!令尹之位必须由一个德高望重的贤者担任才会服众,而吴起的品德实在让微臣不敢苟同,杀妻求将!不为母送终!这两样都是天下人最大的忌讳,试问,这样一个没有品德的人有什么资格当咱们楚国的令尹?”
楚悼王没有答话,依然是冷冷的望着下面,“还有吗?”
半晌,寂静无声,因为他们已经再说不出来什么了,除了这些陈年往事,吴起所有的事迹都是威震天下的盖世功绩,而这些楚国的贵族又怎么可能会说呢。
楚悼王狠狠的拍了一下龙椅,大胜呵斥道:“放屁!统统都是放屁!你们这些人小肚鸡肠,只知道任人为亲,怎么可能看到吴起的大功绩。我问你们!你们谁能率领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把凶猛的秦国人打的多年不敢冒头?”
台下一片寂静。
“你们谁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一只纵横天下的野战军?”
台下一片寂静。
“你们谁能在几年之内使楚国焕然一新,国力大增?”
台下一片寂静。
楚悼王阴狠的道:“如果有人能做到我说的这些,我现在就把令尹的位置交给他,让他带领楚国前进。可如果到时候做不到的话,我就诛你的九族!有人吗?有就给我站出来!”
台下依然一片寂静。
“好,既然没有人敢站出来,我现在就定吴起为我楚国的令尹,命他在楚国主持变法,彻底改变楚国的格局,在这期间,吴起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如果有任何人胆敢以任何形式阻挠吴起变法,我杀你全家!”
最后一句说的声色俱厉,使得台下一众大臣汗毛直立,更不敢吱声了。
楚悼王继续道:“好,现在就由令尹宣布变法事宜!”
话毕,吴起站了出来,用他那如剑一般锐利的眼神扫视着众人道:“变法事宜共有四点!第一…(和前面一样,此处省略)”。
散朝以后,众多的楚国贵族各回各家,他们脸色阴沉至极,逢人便说楚国完了楚国完了。那么楚国真的完蛋了吗?答案当然是不,但这事儿咱们以后再说。
还是先把目光转回到中原吧,看看吴起离开魏国以后各国的动作。
公元前390年,吴起在楚国当了令尹的事情已经传遍天下,这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秦国了。
秦国的朝会上,秦惠公激动地道:“好!好!吴起走了,我再也不用怕他魏国了,众位将军!咱们秦国是时候扳回一程了!”
这一年,秦国出大军向东攻打距离自己最近的要塞,武城,并一举拿下,将战线向东拉了一点儿,给函谷关施加军事压力。
而这时候,号称是魏国小弟的田齐太公田和也借此机会拿下了魏国的襄陵。
襄陵现位于河南宁陵以西,在当时是连接着齐、宋、魏的重要战略要地,价值不可估量。
这时候的魏武侯真可谓是头大如斗,接连和两个国家开战,去了两个战略要地,他实在没想到,丢了一个吴起会造成如此惨痛的后果。
“这还没和楚国交战呢,这要是再和楚国对上,和吴起交手……”
想到这,魏武侯一个哆嗦,他是想都不敢想了,现在就是后悔也没用了,路还是要走的。可有什么办法呢?和齐国、秦国同时交战想都不用想,那就是作死的节奏。现在的应对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和这两个国家选择一个结好,以免两线作战。
秦国就别想了,在有三晋以前秦国和晋国就已经水火不容,晋国分裂之后他魏国更是将秦国打成了王八,这仇简直就是不死不休。
所以,魏武侯只能选择和齐国结好。而田齐太公拿下襄陵也就心满意足了,他可不想和强大的魏国打生打死,那样便会便宜了其他国家。
可以说,田齐太公只想要襄陵,因为夺下襄陵以后齐国便和宋国接壤了,从此便可以慢慢吞掉宋国,并且襄陵连接三国,是一个商业重镇,拿下这里会给齐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所以,田齐太公得了便宜不卖乖,适时的选择和魏国和解。
公元前389年,前一年得了便宜的秦惠公还卖乖,急调全国可用之兵,共集五十万攻打河西阴晋,企图一举收复河西失地。
阴晋,位于陕西西河南部,只要将这块地方拿下来,秦国人便有机会封锁西河,进而威逼函谷关。
上面是《史记》记载的内容,不过说实话,笔者在这里是很有些疑虑的,五十万这个数字确实是史记上记载的,还说这一战是吴起领兵,可是吴起明明是在公元前390年就已经到楚国了,他怎么可能还帮魏国防守阴晋呢?
还有,五十万是个什么概念?那是闹着玩儿的数字?要知道,那时候秦国的势力范围只是陕西部分土地,还没有拿下巴蜀之地,也没有将势力延伸到甘肃,这么点儿的地盘他拿什么维持五十万人的开销?三国时代的曹操在占领整个北方和荆州的情况下,举国才拥有八十万人,他一个小小的秦国就能出动五十万人?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那秦国究竟是出动了多少人马呢?我估计,二十万已经是秦国的极限了,还得说是一群临时征召的新兵蛋子。
关于阴晋之战这场战役的历史疑点实在太多,笔者没有线索还原,只能告诉各位,最后秦国人失败了,没能攻下阴晋。
并且秦惠公也从此知道了,魏国虽然没了吴起,但是凶猛的魏武卒依然健在,同时也明白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于是,秦惠公在这一年改变了战略目标,暂时放弃了夺回河西的想法,而将战略目标转向了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