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地图和指北针技能足以让你应付大多数野外环境,保证你不会迷路,但如果你想成为野外生存的强者,我觉得以下的课程对你会有所帮助。
指北针的磁针指向是磁南北极,并不是正南北极。地磁极接近南北极,但并不和南北极重合。磁北极约在北纬72°、 西经96°处;磁南极约在南纬70°、东经150°处。
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千米。在正南北极连接若干线,叫真子午线(也叫经线),磁南北极再连若干线,叫磁子午线。真子午线和磁子午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就是磁偏角。磁偏角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磁北极每年都在移动,甚至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磁北极也在运动,大约每天移动40米左右。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地点的磁偏角,过了若干年后,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磁子午线在真子午线以东为东偏,以西为西偏,地图上标明的磁偏角度数会用正负值标明,东偏为正,西偏为负。因此在精确标定地图的时候,要考虑到磁偏角。
在我国除部分磁力异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因此,我国一般纠正磁偏角的时候都要加上。正常情况下,越靠近北极磁偏角越大,南方磁偏角较小。在纬度相近地区,磁偏角差别不大,可查阅附近重要城市的磁偏角作为纠偏数据。
现在有软件可以计算磁偏角,只需要代入经纬度就可以了。但影响磁偏角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矿藏。如果附近有矿藏,磁偏角也会有所变化。单纯的经纬度代入公式计算并不能保证精确,最好查阅当地的测绘局取得准确的磁偏角数据。
知道了磁偏角的原理,对你在野外精确定向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许多地图上的指北方向线是经线,跟指北针的指北方向线不重合。如果按照指北针的指示行走(特别是能见度低、难以找寻标志物的丛林、复杂的山地,几乎没有地标的开阔草原、沙漠等极端地形中),很容易偏离原定线路。少纠正一度,大约相当于直线一公里偏离16~17米。野外行进中直道很少,在弯曲的道路上,偏离距离更大。在这种地形下,你要随时修正你的线路。
磁偏角示意图 |
将指北针的测绘尺切于磁子午线,并使准星一端朝向地图北方,再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准正磁北方向,地图就标定好了。
指北针标定地图属于精确标定,请依托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操作,以免因为磁针的晃动影响精度。
指北针标定
附录:中国部分地区和城市的磁偏角(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某些指北针度表盘内是双重刻度分化,一般外层分划是角度分化(360°),里层是密位分化(6000密位)。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个圆周等分为6000。密位记法与角度制记法不一样,以东南西北为例子: 以正北为0度,以顺时针度量,用角度制度量为:
北:0°或360°;东:90°;南:180°;西:270°。
东北:45°;东南:135°;西南:225°;西北:315°。
用密位制度量为:
北:0-00或60-00;东:15-00;南:30-00;西:45-00。
东北:7-50;东南:22-50;西南:37-50;西北:52-50。
密位分化上通常只显示前两位数字。密位和角度的关系为: 密位×0.06=角度 ,大家也可以用这个公式换算密位和角度。
如果是逆时针度量,则东和西数值于上述相反,东北、东南等也会有变化。大家可以直接从指北针的密位盘上读出数值。
用密位制标定方位角和角度制标定方位角方法一样,只不过更加精密。对于需要长距离行走且需要精确到达指定位置的时候(例如部队的行进),通常都用密位标定。在极端复杂的地形下,密位制标定也比角度制标定更好——例如在能见度低的丛林、复杂的山谷、地貌相似的山地、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等,很可能行进一阵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本应该出现在你视野中的标志物一直没有出现。而且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例如丢失了指北针,你还可以通过手表的表盘来比较精确的标定地图。
手表的表盘一圈12个大刻度,正好为5的倍数(5、10、15……50、55、60),亦可视作正好6000密位即360°,用密位制将刻度计为5-00,10-00等,标定好地图之后,将手表当作指北针,使用密位/角度换算公式就可以按照上述所述方法标定出方位角、磁方位角等重要信息以及定位。
(请注意刻度度量为逆时针方向)
能忠实且精确体现地形地貌的地图,无疑是等高线地图。但等高线地图需要更系统地学习。军用级别的等高线地图属于机密文件我们无法获得,但现在很多地图软件都能在卫星地图上加载等高线,虽然其精确度无法达到军用级别,但用于户外活动已经足够,大家能够牢牢掌握以上标图和指北针的使用等方法,再加上临时的一点应变能力,使用网络下载的卫星地图,已经能够在大多数地形中安全生存了,但掌握了等高线地图的用图技能,无疑为你的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险。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按比例尺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以此来体现地形的一种方式。
等高线地图中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其最简单的分辨方式就是越陡峭的位置曲线越密集,除非显示悬崖或峭壁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平坦开阔,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
指地图上线段单位长度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如1:10000的比例尺,在地图上一厘米,实际则为100米。
一般使用的地图比例尺从1:10000到1:50000,地图比例尺越大,所表现的地形越接近于实地,比如1:10000的比例尺地图就比1:50000的地图更精确。选择一个合适比例尺的地图对于你到野外非常的有帮助。
而我们常使用到的地图软件,通常不会标注1:10000这类数字,而是在(左)右下角会有一个单位长度的线段,标注的是100m、200m、500m等,亦即这个单位长度表示了实地的100米、200米或500米的距离。
等高线地图是以闭合曲线来表示地形的,为了更方便使用,将地图曲线分为了四种。
首曲线: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通常在地图上以0.1mm的细实线描绘。
计曲线: 为了阅读方便,从起点起,每隔四根等高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这根加粗的等高线就是计曲线。通常在地图上以0.2mm的粗实线描绘,这样做便于查算点的高程或者两点间的高差。
间曲线: 一般使用用于高差不大,坡度较缓,单纯以首曲线不能反映局部地貌形态的地段,可以只绘一段而不闭合。如用基本间隔绘制地形图,往往在一幅图内没有几根等高线,表达不了实际地形情况。因此在一幅图内为表现局部地貌特征,采用为基本等高距的一半的等高距绘制等高线,这种等高线叫作间曲线。间曲线通常用长虚线表示。
助曲线: 也叫辅助等高线,通常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等高线,但也可以按任意高度描绘等高线。助曲线用以表示首曲线和间曲线尚无法表示的重要地貌, 通常在图上以短虚线描绘。
也叫作高差,即相邻两根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不同比例尺的地图高差不同,但通常都以5米、10米或者20米计算。
等高线示例图
将这几个曲线的名称第一个字记住就成了一个口诀:首计间助(手机,建筑)。
四种曲线的高差比例为:以首曲线为基准,五倍为计曲线,二分之一为间曲线,四分之一(或任意高度)为助曲线。
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所以不用费心去找第一条首曲线在哪儿,只需要记住地图中的细实线叫首曲线就好了。
在查阅高度的时候计曲线很重要,每四根首曲线加粗一根成为计曲线,因此计曲线的高度都是5或者10的倍数,不会出现类似33米、89米的计曲线。
地图中的高度数字通常都标示在计曲线上,在查阅某处高度的时候,找到最近的一条计曲线,往上或者下计算多少条首曲线,加或者减高差即可得到实地的高度。
示坡线是顺着下坡方向绘制并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小短线,通常绘制于等高线最有特征的弯曲处,比如山顶、山鞍部、凹地底部和有必要表明下坡方向的地方。
示坡线
地图上除了让人看着发晕的一圈又一圈的曲线之外,还会有很多表现地面景物的特殊符号,它可以让读图者获取现地地形的信息。
地图符号一般分为三个大类:
点状符号: 这是地面上一些体积小,但是又有重要意义的物体,如一些独立的地形——烟囱、巨石、独立坟头、洞穴等。
线状符号: 表达线状分布的地形,如河流、沟渠、道路等。
面状符号: 按地图比例尺表达出面积的、说明地物性质和数量的符号,通常这个地物的面积按实物轮廓绘制在地图上,一般在地图上会说明其性质和数量,可以在地图上直接获取地物轮廓、位置、长度、面积等概念,如草地、湖泊、沼泽、森林等。
注意: 这里所列举的地图符号只是让大家初步了解,并不表示所有地图都是如此。根据不同的特定地图,符号会不一样,使用地图前,请注意地图下部或右部标列的地图符号,以所标列地图符号为准!
所有的地图作业程序都一样,首先都要标定地图,然后按照读图的口诀寻找点、线、面状标志物,根据实际情况标定出所需的检测点,确定你的行进路线,并在实地行进的时候进行检测点补充、线路修订等工作。
不同的地图区别主要在于其给予你的信息量多少,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常见的地图软件上卫星地图给予的信息量更偏重于植被、村落、地名等图像信息,缺乏海拔、地形细节这类抽象信息,而等高线地图里的等高线能最直观的表示出地形信息,两者是可以结合使用的,同时在地图上,你还可以自己手绘附加上其他有用的信息,例如计划行进的线路、面积方格、实地观察到的显眼标志物等等。
在后附的图例中,人为地加入了方格、检测点、村庄、顶峰等重要的信息,方格的作用辅助定位,例如顶峰处于11-B区(方格记法先竖后横)而如果你处于11-F区的时候,很明显你身边的地形是和地图匹配不上的。
备注信息里你还可以将你认为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例如线路上13-C区坡度超出你的预计之类的信息。
注意: 如果你的纸张不防水,用密封胶袋将地图保护好,并且保证你的画图笔有效,通常都建议使用铅笔而非墨水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