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其中红细胞居多。因此想要了解贫血,得先了解血液功能知识,为预防贫血打下基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如果流经体内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能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人体大量失血或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将危及生命。
血浆为浅黄色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等各种营养物质以及一些代谢产物。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构成。让我们做个实验来看看:从人体血管中抽取少量血液置于试管内,通常情况下由于凝固作用,血液会呈凝固状态。但是,如果添加一种抗凝固剂,此时,血液就不会凝固,血液成分中每个层次的沉淀物就能被明显观察到。在试管的最下方,集聚而呈红色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之上有两层淡灰白色的物质,其中下层主要是白细胞,上层集中的是血小板;在试管的最上方会出现黄色液体的清澈部分,这部分液状物质就是血浆。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其中红细胞又称红血球、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直径约为7.5微米,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内没有细胞器而只有大量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是由血红蛋白决定的,血红蛋白具有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能力。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身体的各组织,同时,躯体各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
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中。白细胞又分为颗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白细胞会抵抗对身体有害的细菌或异物,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能杀死侵入身体的细菌和病毒,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身体的作用。
O血液
血小板在流动的血液中为无色、无核、椭圆形小体,少数是梭形或不规则形,侧面看呈梭形,直径为2~4微米。血小板能在身体受伤而流血时,参与凝血和止血及破损血管的修补。
正是由于具有这些成分的血液在全身血管中不断循环,才保持了身体的细胞和组织处于正常状态。所有这些血液成分,无论是哪一个成分,对于我们的生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O红细胞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O白细胞功能
能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具有抗御病原体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O血小板功能
参与凝血和止血及破损血管的修补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起始细胞,在胚胎9~10天出现,逐步发育。胎儿期造血器官包括肝脏、骨髓等,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在幼年和少年成长时期,伴随着身体的发育,血液需求量明显增加,必须获取大量的血细胞。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血液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新陈代谢,才能满足人体的生长需要。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骨髓,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产生。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大约有30毫升/50千克的新的血细胞生成,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并分解代谢排出体外。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强烈刺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至正常情况的6~8倍。
O根据造血细胞动力学估算,每个健康成人每天血细胞生成量是:
红细胞20×10 1 0 /升
白细胞11.5×10 1 0 /升
血小板12×10 1 0 /升
根据造血细胞动力学估算,每个健康成人每天血细胞生成量是:红细胞20×10 1 0 /升,白细胞11.5×10 1 0 /升,血小板12×10 1 0 /升。因此,可以说人体血液成分的吐故纳新活动是十分活跃的。
O胎儿期造血器官包括肝、脾、骨髓等
O胎儿5个月之后,以及健康的成年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主要在骨髓中产生
O红细胞
贫血,这两个字对许多人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有的人看见自己的同事面色苍白,就会说他“贫血”了;也有的人因自己感到头晕、乏力,就会想,也许自己患了“贫血”。的确,贫血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
确切地说,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大多都可以伴有贫血(因为贫血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换句话说,贫血只不过是伴多种不同疾病或某一种疾病出现的一种常见症状。如果说某人患贫血,其实还没有说清楚他患的究竟是什么病,只是抓住了一个症状。
有不少人认为贫血就是血少,甚至有的人把血压偏低也认为是贫血,这是不对的。贫血的人只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即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了。
因此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症状。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一旦减少,红细胞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有时也会出现血红蛋白减少,而红细胞数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