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贫血患者中约有70%属于缺铁性贫血,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其以年轻女性居多,育龄女性(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中发病率也很高。钩虫病流行地区,如桑、棉、麻种植地区,缺铁性贫血多见,且较严重。

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铁缺乏,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贫血。在红细胞的生成量减少之前,体内铁的储存已耗尽,因此发生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的晚期阶段。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均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正常男子体内铁存储量约为1000毫克,女子为100~400毫克。铁缺乏可引起低色素性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减少比红细胞数的减少更为明显。一般饮食中的铁已足够补充人体的需要,因此人体一般不易发生缺铁现象。缺铁主要见于铁的需要量增加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如女性的妊娠期和哺乳期,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期;其次是铁的吸收减少,如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再者是铁丢失过多,人体内2/3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内,因此失血也就是“失铁”,慢性反复失血,如月经过多、溃疡病出血、痔出血和钩虫感染等,都会引起体内铁的储存耗竭,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患者做血液检查时,除可见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外,还可以看到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体积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和骨髓铁、储存铁减少。

易患缺铁性贫血的人群

1 生长快速的婴儿和青少年,由于铁的需求量大,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 青年女性月经来潮后铁流失较多,若不及时补充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3 女性妊娠期间,要供应胎儿、胎盘和母体的血红蛋白,需铁量较多;刚生育完的女性,哺乳期间每日从乳汁中流出的铁为0.5~1毫克,均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4 曾经做过胃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部分食物没有经过十二指肠,以致食物中的铁没有很好地被充分吸收,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5 长期严重腹泻者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6 失血者,尤其是慢性失血者,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7 患有溃疡病出血、钩虫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痔疮出血的患者,均易患缺铁性贫血。

8 长期食素、偏食的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均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由于血液的流失,造成血红蛋白的减少而导致贫血

人的血液可以从胃肠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地方流失。血液的流失可以是看得到的,如血便、黑便、血尿等;也可以是看不到的,必须通过检测才能发现的,如大小便中的潜血反应。一般因血液流失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女性经血过多或因溃疡、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及结核引起的咯血。

2.铁吸收量减少或补充不足,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长期吃素者、胃切除者以及患乳糜泻或胃酸缺乏者,由于食物中含铁量不足或铁吸收减少而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女性在怀孕、哺乳期,以及正在发育中的小孩,因铁需求量增加,若不能得到补充,亦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特别提醒

男性或停经后的女性如果发生缺铁性贫血,务必要做详细检查,看看是否有隐性出血现象,临床上这类隐性的出血常常是因为胃肠或泌尿系统的肿瘤所致,因此不得大意。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轻微的贫血患者,大都会感到早晨起床困难,肩或头部疼痛,夏天感到身体倦怠等。而有的人,乍看并无贫血症状,自己也一直没有感觉到贫血症状,然而当贫血症状慢慢地加重,再经过仔细检查后,却发现其血红蛋白的含量相当低。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常因贫血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若缺铁尚未导致贫血,通常不会有临床上的异常。若持续缺铁,影响红细胞合成而导致贫血与血氧供应不足,会使人体细胞中的能量供应出现障碍,患者会出现疲倦、虚弱、晕眩、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脸色苍白等症状,并且缺乏体力,运动耐力降低,免疫力亦会下降。

缺铁性贫血会对身体构成伤害,但若贫血会越来越严重,又长期不治疗,则会引起心脏扩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因此贫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做到定期检查,及时诊治。

还有一些临床表现是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有些缺铁性贫血患者表现出特殊的神经症状,如容易兴奋、激动、烦躁、头痛等,这在儿童中尤其多见,这与细胞内含铁的酶缺乏有关。有些患者出现上皮细胞组织异常所产生的症状,如口角炎、舌乳头萎缩、舌炎、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燥易脱落、指甲薄平,重者发展为匙状甲、吞咽困难等。部分患者有异食癖,嗜食泥土、石屑、冰块等,这些患者控制不住进食此类食物,而这类食物含铁量极少。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1.从食物中吸收铁

你一定听说过“吃什么,补什么”“食物是最好的辅助药”之类的话。这虽是老调子,但这些也都是有事实根据的,因为食物是天然、安全且易吸收的营养补充品。

一般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种: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利用率较高,铁的最佳来源是肝脏,其次是牡蛎、贝类、其余内脏、瘦肉,而肉类食物中肉的颜色越红,其含铁量也越多。豆类及蔬菜是植物中铁的最佳来源,其次是葡萄干、红枣、黑枣、全谷类等,此类食物所含的铁可弥补其他铁利用率的不足。因此一般食物含铁量都能满足人体每日所需铁量。对于体内缺铁的人来说,铁吸收是否正常是个大问题。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各不相同,可低到3%或高达40%,因此,要注意选择。

2.口服铁剂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治疗缺铁性贫血光靠饮食其实是不够的,含铁丰富的饮食只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因此还需要由医生提供铁剂补充。有些人服用铁剂会造成胃肠不适,可先少量服用,并配合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再逐渐增加铁剂用量,一般需服用6个月以上。

一般来说,利用天然食物补充铁并不会因过量而产生毒性作用,但超量服用铁剂,可能会造成肠黏膜出血、代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衰竭等;若长期服过量铁剂,则会造成血色素沉着而引起肝硬化。体内铁过多对心血管不利,铁会协助形成自由基,可能与癌症、老化现象有关,所以不要以为体内铁的含量多多益善。均衡摄取营养,多吃天然食物蔬果,这才是明智之举。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1.补充含铁的食物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含4~5克铁,其中72%参与合成血红蛋白。虽然铁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铁是合成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参与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运送;另一方面,它还是细胞呼吸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呼吸和一系列新陈代谢反应。此外,铁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故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并发感染等疾病。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需铁量不同,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每日膳食中的铁供给量。

建议每日铁供给量为:成年男子12毫克;成年女子15毫克;妊娠女性、哺乳期女性和青少年为18~20毫克为宜。必要时加铁剂治疗。铁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其中含铁量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豆类和某些蔬菜。

2.促进铁的吸收

尽管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铁,但摄入体内真正被人体吸收利用,却未必与其含量成正比。缺铁性贫血患者想从饮食中补铁还需考虑铁的吸收率。食物中铁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来源于动物食物肝、肾、血液及肉、禽、鱼类,叫血红蛋白铁;另一种来源于植物性,如蔬菜、豆类及粮食,叫非血红蛋白铁。前者在体内易被吸收利用,不受同餐食物影响,吸收率可达12%~20%,尤其是肝脏、血液中含铁最丰富,铁吸收率也高。有的食物如牛肉中含铁虽然也很丰富,但吸收率明显不如肝脏中的铁。

酸性环境有利于食物中三价铁游离出来,促进铁被还原吸收利用。我国膳食以粮食为主,铁多来自非血红蛋白铁,因此需要与富含血红蛋白铁和其他可促进铁吸收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合理搭配,才能使摄入的铁被充分吸收利用。

3.供给高蛋白饮食

就人体的需要来讲,一般动物性蛋白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合乎人体需要,其中以鸡蛋中的必需氨基酸最为理想。故一般以鸡蛋的氨基酸为标准,来比较其他各类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越接近这个比例,其氨基酸的利用率就越大。动物性蛋白如瘦肉类、禽蛋类、鱼类、奶类的营养价值最高;植物性蛋质次于动物性蛋白,其中以黄豆所含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几乎与肉类营养价值相等,故常把动物性蛋白与大豆蛋白都称为优质蛋白。

营养学上常以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指标来衡量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它指的是蛋白质摄入后被人体利用的程度。生理价值越高,则相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大。

4.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必须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机体所需铁和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尤其蛋白质的摄入存在“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的食物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同,且大部分食物的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合乎人体的需要,有的过量,有的则不足或营养价值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地使机体获得最高营养价值的蛋白质,可以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混合食用,使食物中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相互补偿,取长补短,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这就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例如玉米中的色氨酸和赖氨酸都少,含蛋氨酸丰富;豆类含赖氨酸较丰富,而含蛋氨酸较少。如果黄豆和玉米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同时补充了色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全面均衡的饮食有利于贫血的改善。 V+qVqajDNYks6l8IuSst+9in8yHwPi4/u01z3MPVHO9pwbDAhjsWdrv0T5v4OD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