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冠心病患者的21条饮食宜忌

饮食不仅仅能饱腹,还能给机体提供许许多多正能量因子,这些正能量因子在体内可以生成有益于机体的物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宜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量

我们知道,冠状动脉硬化的第二号杀手,就是高胆固醇的“高脂血症”。过多摄入脂肪和胆固醇,会导致胆固醇和脂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些小颗粒而沉着在血管内壁上,从而阻碍血管的通畅性,久而久之该部位就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美国儿科协会以及国家胆固醇教育机构认为:人从2岁以后,就应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因为引起动脉硬化的粥样硬化斑块在儿童期就已经开始形成。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仅仅是预防血液胆固醇升高,以及使升高的胆固醇下降的措施之一,并不是全部。虽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并不是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但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仍然是防治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宜合理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烟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所以,冠心病患者可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及蔬菜。

宜合理选择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即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所以冠心病患者宜食如奶类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类的卵清蛋白及卵黄磷蛋白,肉类的清蛋白和肌蛋白,黄豆蛋白等。

要提升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除选择优质蛋白质外,还要避免长时间加工与高温烹煮,涮肉片、蛋花汤(蛋最后放)、自制豆浆(黄豆煮熟后直接打成豆浆)都是蛋白质容易吸收的方式。

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冠心病患者不能暴饮暴食,要饮食清淡、低盐。若摄入过多蛋白质,则会使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若摄入过多的糖类,则会在机体内转化为脂肪而堆积沉淀,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促使血压骤升;若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则可能影响某些矿物质的吸收。

饱餐容易引发冠心病的发作。食量过大会引起心脏负担,引起心绞痛,同时还能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是因为,当胃里充满食物时,为了促进胃消化,血液不得不大量流进胃中运输养分,导致其他组织供血量降低甚至不足;另一方面,饱餐后外周血压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更加明显,血压的明显下降,会造成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更有甚者,饱餐还摄入了大量高脂肪食物,更易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大量高脂肪食物可使血液中脂肪浓度升高,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的凝集量,容易导致微血栓。因此,冠心病患者应该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应该少食多餐。

宜谨慎摄入糖类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造成热量超过消耗量,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过高的血糖负荷,会导致胰岛素异常、诱发炎症,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呼吁广大公众,尤其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这样会对冠心病的发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宜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喜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新鲜蔬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促使唾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对胃起到填充作用,同时吸水膨胀,能产生饱腹感而抑制进食欲望。膳食纤维还可以与部分脂肪酸结合,当脂肪酸通过消化道时,脂肪不能被吸收,因此减少了对脂肪的吸收率,也降低了脂肪附着于血管壁的风险。

胆固醇和胆酸的排出也与膳食纤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膳食纤维可与胆酸结合,使胆酸迅速排出体外,同时膳食纤维与胆酸结合的结果,会促使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了胆固醇水平。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宜多喝水

水是人体血液、淋巴液、消化液、汗液、尿液、体内各组织间体液的供给源泉,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营养、保持酸碱平衡、促进体内废物及毒素排泄等的重要物质。

如不经常、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生理性缺水,会使体温升高,出现口干舌燥、头晕、体倦乏力及血液浓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严重病症。

许多老年人血液黏稠度本来就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较大,而缺水易引发缺血性中风乃至猝死。

宜平衡膳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冠心病患者:每日饮250毫升牛奶。补钙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发,预防骨质疏松;每日摄入糖250克左右,肥胖者可酌减至150克;每日3份高蛋白食物,如50克瘦肉、1个鸡蛋、100克豆腐等;粗细粮搭配,食味不甜不咸;每天分三餐或者四餐进食,每餐七分饱为宜;选择食用油以橄榄油为佳;每日食用500克水果及蔬菜,例如苹果、西红柿、绿色蔬菜、豆制品、藻类、菌类等。

宜配合四季调理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深冬初春之际,冠心病发病率可达50%左右。这是因为寒冷可致体内肾上腺素类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建议广大冠心病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而这些普通的感染性疾病均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疾患。

宜选择适当食物

冠心病患者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较低,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含量较高,具有抗凝血、降血脂作用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冠心病患者可以随意食用的食物包括各类谷类,特别是豆类制品、粗粮、紫菜、各种瓜类、水果、茶叶、菌藻、香菇、黑木耳、海带、蒜、金菜花、绿豆芽、扁豆芽、扁豆、洋葱等。

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进食的食物包括橄榄油、鸡蛋(每周2~3个)、豆油、玉米油、香油、食用油、红花油、鱼油、猪瘦肉、牛肉、家禽肉、河鱼、海鱼等。

冠心病患者应该禁食或少食的食物主要有贝壳类动物、糖、酒、巧克力、骨髓、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软体动物、羊肥肉、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

宜常食鱼及水产品

最近数年,研究发现鱼类脂肪所含的EPA属于高度的不饱和脂肪酸,比食用油中所含的亚油酸在降低胆固醇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此外,EPA可以抑制血液凝集。像三文鱼、鲣鱼、秋刀鱼、沙丁鱼这类平日极为普通而又便宜的鱼类都含有大量EPA.

经一系列研究后表明,鱼肉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地减少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因心律失常造成猝死的概率。此外,Omega-3脂肪酸还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有降压、加强血管壁的功能。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适合冠心病患者食用

忌浓茶与辛辣食物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一杯浓茶中约含100毫克的咖啡因,而过多的咖啡因有使人大脑兴奋、失眠、心跳加快、情绪烦躁和心律失常的作用,进而可加重心脏的负担。若空腹或者晚上喝浓茶就更容易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姜、蒜等,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而且还具有“行散”作用,过多食用,容易“耗气”,可能导致气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

忌烟酒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醛类、醇类等。吸烟可以引起肺癌、高血压,还能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吸烟能够导致血液黏稠,引起血管变化、血液凝固,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比不吸烟的患者发病率高出3倍之多,且死亡率是不吸烟患者的6倍。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功能衰竭,表现为心室扩大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影响体内糖代谢过程而使甘油三酯生成增加,而肥胖和高脂血症均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长期大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大量饮酒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亦增加。

忌过量补铁、补钙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铁量增加,可使铁在人体内贮存过多,因而可引致铁在体内潜在的有害作用,体内铁的贮存过多与多种疾病,如心脏和肝脏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有关。

许多学者认为,铁通过催化自由基的生成、促进脂蛋白的脂质和蛋白质部分的过氧化反应、形成氧化LDL等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而,冠心病患者补铁不宜过量。

尽管钙质的补充对人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是仍不建议每天补充超过2500毫克钙离子,补充过量虽不至于立即出现中毒现象,却会影响其他人体必需矿物质如铁、锌等的吸收率。所以,冠心病患者应该科学补钙,而不宜过量。

冠心病患者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饮食太精细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粗粮和细粮搭配食用十分重要。因为粗粮可以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分。五谷杂粮各有长处,如小麦含钙高;小米中的铁和B族维生素较高;糯米、玉米中的营养成分也各有千秋。五谷杂粮经常调换搭配,能使人体获得的营养更全面,而且还能防止肥胖。

一般情况下,一天宜吃一顿粗粮、两顿细粮。粗粮和细粮给人体提供的能量是不完全一样的,单纯只吃粗粮或只吃细粮都不合适。宜选用易于消化吸收的粗粮,如玉米面、小米面、全麦粉等。细粮可选用白面、大米。但主食总量应适当控制,一般控制在250~400克即可,具体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力劳动强度而定。

忌早餐太少,晚餐太饱

早餐吃得太少,饥饿时血糖降低,会使大脑出现障碍,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现象,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智力下降。伦敦圣乔治医院首席营养师凯瑟琳·柯林斯认为,长期不吃早餐,容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有科学家曾对长期不吃早餐的人群进行过详细研究,发现其患心肌梗死等病症的概率也比正常进食早餐的人群高出许多。所以,冠心病患者的早餐不仅要吃饱,还要合理搭配。

晚餐吃得太多容易增加血液中脂类物质的含量,还会加强机体合成胆固醇的能力,过多的胆固醇和脂肪被运载到动脉血管壁上堆积起来,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猝死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冠心病患者晚餐不宜过饱,八分饱就足够了。

忌口味太重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多盐,则脉凝注而色变”“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咸多伤心,食味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

一般来说,味道重的食物,令人担心的主要是盐、糖、增味剂和油脂过多的问题。浓味有时也涉及辣、麻、酸等方面的味道。大部分情况下,味道重的食物含盐量都高。市面上许多重口味的食物所用的油都是动物油,脂肪含量很高,摄入过多往往引起肥胖,而且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冠心病患者不宜吃火锅类食物

忌不吃蔬菜,以水果替代

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蔗糖、果糖、葡萄糖之类的单糖和双糖。当这些单糖和双糖被吃进人体后,只需稍加消化或不需要消化,即可以被小肠吸收。

蔬菜的营养物质主要包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物质的含量越高,蔬菜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水果与蔬菜的营养存在着一定差异,营养专家提倡人们每天都要摄取一定量的蔬菜。蔬菜的作用具体如下:.大部分蔬菜都含有人们日常需要的六大类营养,只是相对来说其中的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也很低。维生素是蔬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各类蔬菜以维生素C为主,也含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同时,蔬菜中还有生物活性物质,如:番茄红素、叶绿素、生物碱、多酚等,这些物质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延缓衰老过程和预防肿瘤、心脑血管疾病。2.人的体内有一个酸碱度,正常情况下,中等稍偏酸性就能维持人体各项活动的最佳状态,蔬菜中富含的钙、钾、镁、磷、铁等矿物质就是碱性元素,能够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而水果中的矿物质总量比蔬菜中要少。3.蔬菜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如西蓝花、西红柿等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的蔬菜可以预防癌症;黄瓜、冬瓜、萝卜、豆角等热量较低的蔬菜可以辅助减肥;糖尿病患者多吃南瓜、苦瓜可以减轻病症;芹菜、紫菜等有特殊香味的蔬菜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4.蔬菜中不仅膳食纤维的含量远远高于水果,而且它所含有的是不可溶性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内积蓄的有毒物质等作用,能有效地防治便秘、痔疮,预防大肠癌,这是吃水果无法达到的功效。

由此可见,蔬菜中的营养相对而言比水果丰富,水果当然不能取代蔬菜。反之也不意味着蔬菜就能代替水果,水果也有它独特的功用,如多数水果中含有各种有机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所以,每天应食用300~500克的新鲜蔬菜,再适当吃100~200克水果,做到均衡营养膳食,这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忌少吃主食减肥

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主要来自于主食。主食要遵循“五高一低”的原则。

“五高”是指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酸碱中和性。

高纤维即选择膳食纤维高的主食,膳食纤维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能有效缓解和预防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高维生素即选择维生素含量高的主食,B族维生素、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能帮助人体清除氧自由基,活化机体酶活性,改善内环境平衡,起到积极的抗衰老作用。

高蛋白即选择蛋白质、氨基酸占比高的主食,这类食物营养丰富、均衡,含有高比例的蛋白质、氨基酸,其营养功效远远超过精米白面,可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是儿童、老年人的最佳主食。

高微量元素即选择微量元素含量高的主食,这类主食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铁、硒、锌等。

高酸碱中和性即选择碱酸中和性高的主食,它的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强体能,并可通过清除垃圾、保留水分,发挥美容效果。

“一低”是指低热量,即选择热量低的主食。杂粮相对体积大,在胃肠中滞留时间长,容易使人产生饱胀感,是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和减肥者的最佳主食。

因此,如果长期不吃主食,身体没有足够的营养成分来完成相应的生理功能,人就会出现头晕、疲乏、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主食可以少吃,吃六七分饱,但是不能不吃。

忌长期食素

随着现代社会逐渐增高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富贵病,受其“威胁”“恐吓”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养生、减肥等思想的指导下,不少人灭掉“食肉欲”,转而选择他们认为更为健康的素食,这是不科学的。

一方面,素食食材的脂肪含量普遍特别少,基本不含胆固醇,的确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素食的纤维素含量非常充足,可以带走身体内部分毒素;多吃青菜水果还能有助于防止肿瘤发生,有利于养生。

但另一方面,摄入更多的植物性食物也会带来一些营养素缺乏的高危因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减少、植物性食物中的钙的吸收率低,再加上膳食纤维及植酸对营养素吸收的干扰,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锌、钙、铁等主要来自肉食。

锌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饮食中0%的钙来自奶类,80%的铁来自肉类和蛋类。素食中锌、钙、铁含量少,其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会阻碍锌、钙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长期食素者容易发生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和呼吸道感染;缺乏维生素D易患小儿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E会引起溶血性贫血、脂溢性皮炎和氨基酸代谢障碍、免疫力下降;缺乏维生素K则易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

动物性食品中微量元素丰富

长期缺乏蛋白质对机体的抗病能力影响极大,会使人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失衡,因而造成贫血、消瘦、消化不良、记忆力下降等。

素食中植物纤维的成分较多,可使胆酸的吸收率降低,胆盐浓度也降低。素食者往往维生素A、维生素E的摄入不足,这两种维生素缺乏,使胆囊上皮细胞容易脱落,从而导致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

德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过分强调吃素,就会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德国的研究人员对部分德国素食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这些素食者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较低,但大部分人都表现出缺乏维生素B12的症状,这使得血液中一种被称为“高半胱氨酸”的成分增加,这种物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调查还发现,不食肉类可能会导致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从而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食肉过多和完全不食肉都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素食主义不可取,想要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的症状,必须有均衡的饮食结构,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owmQK+CWYVdotw3uOC5kpB9RRrU0wIZ1d3POdQELPQJ71b1q8uCaROt37GEOz7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