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耳

“李耳”这个名字肯定有些人会觉得很生僻,但是说到“老子”,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由于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生颇具神话色彩,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前471年之间,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出生在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一个文化璀璨的诸侯国家。他被唐朝帝王认为是李姓始祖,同时在当今世界享有颇高的名气。他的代表著作《道德经》至今被奉为经典,作品朴素且精华,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同时,李耳被道家尊为始祖。

但凡大人物出世,都颇有点传奇和神话色彩,尤其是李耳这样的道祖。相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大约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玄妙王之女理氏(玄妙玉女)腹中。理氏(玄妙玉女)在河边洗衣,忽见上游飘来一个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李子捞上来。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李子吃下去。此后,理氏怀了身孕。理氏养胎八十一年,生下一男孩。男孩生下来,没多久就长出白头发、白眉、白胡须。因此,理氏给他取名“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聃自幼聪慧好学,经常问些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母亲望子成龙,请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敬重。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李耳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李耳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李耳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李耳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李耳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李耳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李耳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李耳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一日,商老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李耳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李耳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李耳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老子的天赋很高,聪敏好学,不到三年就学完了商老先生所教授的全部学问,商老自言惭愧,无法再教授老子。商老建议李耳去周都,就是周朝都城,天子所在地,那里典籍甚多,名士更是灿如星海。李耳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无所不有。李耳处其中,如饥似渴,博览群书,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声名远播。

就连儒家创始人孔子也都问礼于李耳。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李耳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死,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孔子回到鲁国,感慨问礼于李耳,他对身边的弟子说,李耳才是他的真师父。

周敬王二年(前518年),李耳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单力薄,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李耳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励志著书。离开周都洛邑不远,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田园荒芜。李耳心如刀绞,道:“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函谷关官员关尹,一向好学,少时好天文、读古籍。一日夜晚,独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李耳大名,心想莫非是他,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关尹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关尹仰天而叹道:“此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李耳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不冷酷,柔慈不媚,早知非常人,故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老子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煞老夫矣?”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大笑:“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李耳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关尹得《道德经》,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老子生卒不详,究竟活了多少岁,无确切记载,一说一百六十岁,一说两百余岁。他与孔子同属一个时代,当时的两大圣人。

李耳,出生在文化璀璨的楚国。加上他过人的天赋,好学的品格,出生在那样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集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言,创建独立思想体系,为道学创始人。后来的庄子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弘扬了道家学说,汉代的张道陵创立的道教,也奉李耳的《道德经》为道教真经,奉李耳为道祖。李耳是集天下之大成者的圣人。 RqKZWIKXPO/9Jzbujvj1+A2KLVmSnlPtyDRt+aMGm10xp9q/jWGhB8XaJHd718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