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桂学理论研究现状

桂学理论研究对象无疑是桂学理论,包括理论基础、理论范畴、理论命题、理论体系、知识结构与学术谱系等内容。广义的桂学理论研究还应该包括桂学宏观研究及其微观研究的理论视域与学术价值取向,以及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因此,以桂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并非与桂学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不仅在于桂学研究涵盖桂学理论研究,研究对象应该具有统一性,只不过研究视角有所侧重而已;而且作为研究对象的桂学理论,其桂学之“桂”确立对象内容范围,其“学”无疑确立学科、学问、学术的理论内涵。从理论与实践关系而论,无论桂学研究对象还是桂学理论研究对象,都应该立足于桂学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升华,再回到实践中去,构成实践—理论的循环上升及其之间关系的内在逻辑。当然,桂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综合研究还是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别的。就目前兴起并正在发展中的桂学而言,其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桂学自身理论的建设与研究,可谓元研究或元理论研究。尽管任何理论研究都会带有一定的策划性、前瞻性与建构性,具有形而上思辨和逻辑推理演绎色彩,但也必须依托实践与经验,也是长期积累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桂学理论不仅是实践经验及其理论升华的结果,也是理论建构与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桂学理论研究概况及其成果

自2009年4月在桂林雁山园召开首次“桂学研究”研讨会以来,广西学界兴起了桂学大讨论热潮及其桂学理论研究高潮,形成桂学崛起及其桂学研究蓬勃发展势头。近年来,桂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集中发表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论坛》、《广西社会科学》、《广西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与高校学报上。潘琦主编《桂学序论》论文集,集中反映出桂学大讨论及其基础理论研究大体面貌。这些研究从选题内容上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桂学”概念界定及其渊源传统研究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潘琦《关于桂学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吕余生《谈谈桂学研究》,李建平《桂学溯源与界定初探》,韦苏文《寻找桂学文脉的更远点》,过竹《桂学的文化根脉》,江建文《广西西江流域文化与桂学研究》,胡大雷《桂学传统与广西精神》、《粤西士人的文化精神刍议》,郑超雄《人文桂学的发展历程》,邓祝仁《创立桂学与开展桂学研究》、《关于桂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的若干问题》,张利群《试析桂学研究的学理依据及其学术机理》等论文。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三方面:一方面对“桂学”概念含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阐释与理解;另一方面对“桂学”渊源、脉络及其学源、学脉、学缘关系的追根溯源;再一方面对桂学研究对象、范围、内容进行厘清与辨析,对其性质、特征、定位进行研究与探讨。这些讨论结果可以潘琦观点作为概括:桂学是“以广西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具有岭南特色的一种理念、理论、学说的总和。‘桂学’是一个地域性的广义文化概念,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现代、现代文化的系统知识的学问、学理和学说,是广西文化的名片。广西人在广西本土创造的学说,广西人在区外创造的学说,外省籍人在广西创立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都属于桂学的研究范畴……从广义上说,桂学是关于广西文化的学术总称;从狭义上说,桂学指的是在人文学科领域内,以广西文化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多种研究行为成果,同时亦包括广西及与广西有关系的学人的多种人文研究成果及行为”。 这些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首先,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桂学”旗号,为桂学研究奠定学理依据及其理论基础;其次,明确“桂学”性质特征与定位,确立桂学作为地方学的广西地域文化学术概念,与其他省域的湘学、楚学、徽学、蜀学等地方学可谓相提并论;再次,明确“桂学”之为“学”的内涵,确立桂学研究的目标方向及其学术价值取向;最后,厘清“桂学”与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等概念关系,由此理清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研究关系。

(二)关于桂学学科基础及其桂学理论研究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邓祝仁《超越时空——桂胜桂故漫步》“下卷桂学论集”的桂学理论篇中两篇论文,陈学璞《桂学研究的特色优长学科视角》以及《桂学的学科性质和特色研究》系列论文六篇等,张利群《桂学研究方法论初探》、《论桂学元研究及其理论构成系统的研究》以及《桂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系列论文六篇等,王朝元《桂学研究需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等论文。从学科基础研究及其理论研究角度而言,其广义应该涵盖桂学基础研究及其理论研究所有内容,此处所指为狭义,所列论文篇目与上下文所列成果不无关系。上述所列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方面对桂学学科性质特征及其研究特色进行探讨,这涉及学科构成的一些基本要素,诸如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知识系统与知识谱系、基本概念与命题、基础理论与方法等,以确立学科成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学科理论研究,桂学具有跨学科与学科群构成特点,因此桂学必须夯实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并体现出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研究特色,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陈学璞对桂学学科性质研究形成系列论文,已有四篇论文发表,构成对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再一方面是对桂学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研究,将学科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方法与田野作业方法结合、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结合,理论思辨方法与案例实证方法结合,等等,形成桂学的哲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学科研究方法与具体研究方法的方法论构成与体系,张利群关于桂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研究已分别发表六篇论文,形成专题研究系列成果。正如陈学璞概括桂学的学科性质特征所论:“桂学是广西以人文科学为主而三大科学交叉包容的学理、学派、学问、学说的‘大学科’,是涉及传统与现代多种学科的‘跨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广西传承而具有民族性特色的‘桂学科’,是扎根八桂大地的有鲜明地域性特点的地方学‘区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重于在广西实际应用的‘显学科’,是与时俱进、与广西同步发展的‘动学科’。” 这些研究成果意义在于:首先,确立桂学作为地方学的学科定位,为其奠定学科性与学理性基础,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其次,明确桂学学科性质特征,为桂学研究提供学科基础与学科理论基础;再次,夯实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桂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最后,提供桂学研究方法及其学科研究方法,有利于夯实桂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三)桂学研究的价值意义探讨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潘琦《桂学:广西文化发展的创新事业》,容本镇《加大桂学研究力度,推动桂学快速发展——2012年桂学研究与发展概述》、《加强桂学研究,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陈洛《桂学研究价值始论》,黄健《桂学——一个时代的学术话题》,黄伟林《桂学研究的目标、途径与价值》,张利群《重视桂学研究资源发掘与资料库建设》,过伟《加强桂学研究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陈雄章《桂学是改变广西群体文化形象的重要学术诉求》,莫道才《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论文。这些成果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方面是阐发“桂学”的功能价值与桂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是阐发桂学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再一方面是阐发桂学研究的现代意识、时代精神及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学术创新意义。可用潘琦一句话概括桂学学术思想的核心价值:“以经世致用、重视践履、大胆探研、继旧图新、务实求效为核心价值的学术思想。” 用黄健的话可概括桂学研究的价值意义:“要通过开展‘桂学’研究弘扬广西的历史文化,使广西各族人民重新认识自我,实现文化自觉,从而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格局,加强‘桂学’研究,构建广西各民族文化自觉,促进对外交流、沟通,既是‘桂学’的目的和现实意义,也是‘桂学’的神圣使命。” 这些研究成果价值意义在于:首先,确立桂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学术含有学以致用之义,学术成果也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应该转化为现实应用成果;其次,“桂学”在提升广西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同时,以具有提升广西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的价值意义;再次,“桂学”在强化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必须强化应用研究,在增强文化传统意识的同时也必须增强时代意识及其现代文化建设意识,使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转化为桂学精神;最后,桂学研究增强学者专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新桂学成果的同时也培养创新型学人。

二、桂学元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

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之初,根据学者专家建议决定首先从两个方面着重解决桂学立足的迫在眉睫问题,以奠定桂学研究基础。一方面是着手于桂学文献典籍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旨在提供桂学研究的资源材料、事实依据、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奠定桂学的文献资料基础;另一方面是着眼于桂学理论及其体系构成研究工作,厘清桂学概念含义及其内涵外延,明晰研究对象范围、性质特征、功能价值,确立学科理论及其方法论,探寻桂学研究及其发展规律,建构知识体系及其知识谱系,旨在夯实桂学的学理、学科、学术基础及其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桂学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理论资源。同时,近年来关于“桂学”提出所引发的大讨论及其桂学研究成果,既需要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地整合资源、统一思想认识,又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与寻找规律,并将经验与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这一角度而言,这些讨论和研究成果不仅应该成为桂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桂学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和提供资源。在2010年11月8日的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广西桂学研究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桂学学术基础”,“广泛地吸纳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桂学的对象、内涵、外延、源流、特征、文脉、血缘、构架和结构等进行研究” 。为此,桂学理论研究早已进入进行时,甚至可谓进入桂学研究及其桂学发展的快车道。

桂学研究首先应该做好基础性与根本性的元研究。所谓元研究一方面指研究的研究,即对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为什么研究,以及研究历史、现状、未来走向等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的观照、思考与研究,以期为研究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明确研究对象、动机与目的;另一方面指对学科自身的研究,即以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而文化学元研究的对象则是文化学,以期明确学科性质与定位、学科对象与内容、学科功能与价值、学科理论与方法;再一方面指对象的本元性研究,包括形而上思辨的本体论研究、追根溯源的本源论研究、正本清源“原道”的本原论研究。

桂学元研究亦包括这三方面内容,也可以说主要有三个研究视角:一是对桂学研究的研究,包括桂学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这不仅是摸清家底、传承传统、总结经验、探寻规律的需要,也是为了奠定研究基础、掌握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目标、提高成果质量的需要,更是提升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的需要。二是对桂学自身的研究,包括学科、学源、学理、学缘、文脉、学派及其学科对象内容、性质特征、价值意义等研究,亦可称为学科基础研究。三是桂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研究,一方面旨夯实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学科理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另一方面是提供桂学研究的理论指导与理论依据;再一方面是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和经过实践检验而上升为理论,并能够指导和服务于实践。从这些研究内容及其研究视角而言,其理论性质特征及其理论视域所构成研究的理论性是显而易见的,故此,桂学元研究实质上也可谓桂学理论研究。

张利群《论桂学元研究及其理论构成系统的研究》认为:“桂学研究首先应该做好基础研究,也就是元研究,所指的是桂学本体性、本源性、本原性研究。这一方面是对桂学自身的研究,包括其学科、学源、学理、学缘及其对象范围、性质特征、价值作用等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桂学研究的研究,这不仅是总结经验、自信与自省的需要,也是探寻规律、提升学术自觉性的需要;再一方面是桂学理论研究的需要,理论不仅是为了夯实研究基础,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研究,使其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明确目标方向。” 并分别就这三方面研究内容进行阐发。容本镇《加大桂学研究力度,推动桂学快速发展——2012年桂学研究与发展概述》一文就桂学研究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年度综述,分别从“《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首批成果问世”、“桂学课题立项与研究获重大突破”、“构建桂学研究平台取得重要进展”、“桂学学术活动丰富多彩”、“考察交流拓宽视野”、“自治区领导重视与支持桂学研究” 等六个方面进行现状综述与成果总结。王朝元《桂学研究需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一文认为:“桂学概论研究是基础的理论性研究,既要有微观的内容综合展示,更要进行宏观的理论探讨和把握。桂学研究除了运用基本理论,概括性阐述研究方法外,还需要吸收史学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史料的丰富性占有和材料观点准确,来源广泛;撰述的基础性、宏观性和理论概括性、指导性;丰富的史料梳理和基础性的理论提升;处理好撰写文体与陈述(史与论)的关系;注重地域性、民族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结合。” 这些理论认识与现状评述对于桂学自身建设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桂学概论”及其相关研究

桂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编著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全面概括与介绍桂学知识体系与知识谱系及其桂学理论构成的概论性著作——《桂学概论》。在广西桂学研究会2011年公布的第一批研究项目中,潘琦主持“桂学概论”项目列在首位。这从“桂学概论”的写作提纲大致可见桂学理论体系框架面貌。

第一章绪论:一、广西概况:(一)广西的地理环境;(二)广西的历史沿革;(三)广西的世居民族;(四)广西在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中的重要贡献。二、桂学的兴起及意义:(一)“八桂”的由来;(二)桂学的诞生;(三)桂学的定义;(四)桂学的特征;(五)桂学研究的价值意义。三、桂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与发展目标:(一)桂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二)桂学研究的发展目标。

第二章桂学的学科性质与特色:一、桂学的学科性质:(一)人文学科及其地域文化学的学科性;(二)跨学科的综合学科性;(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结合的学科性;(四)应用研究及其实践运用的学科性。二、桂学的学术品格:(一)学术性与科学性品格;(二)理论性与实践性品格;(三)经典性与普世性品格。三、桂学的学科特色:(一)地域性特色;(二)民族性特色;(三)边疆性特色;(四)岭南农耕文化特色;(五)文化资源多样性特色。四、桂学与相关地域文化的关系:(一)桂学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二)桂学与相邻省域文化的关系;(三)桂学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四)桂学与桂林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桂学研究的对象与主要内容:一、桂地社会历史研究;(一)广西通史研究;(二)广西境内各地方史研究;(三)广西社会各专门史研究;(四)广西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二、桂地文化现象研究:(一)物质文化遗存;(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民族历史文化;(四)桂籍及旅桂名人活动;(五)桂地当代人文资源。三、桂地跨域人文资源研究:(一)邻省边界的跨域人文资源;(二)邻国边界的跨域人文资源。四、桂地历代文献典籍研究:(一)历代档案文书;(二)历代文人著述;(三)历代民间文化史料;(四)其他历史文献。

第四章桂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主要理论与方法:(一)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二)文化学理论与方法;(三)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五)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六)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七)文献学理论与方法。二、相关理论与方法:(一)跨文化比较的理论与方法;(二)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三)边缘发展理论与方法;(四)地缘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五)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第五章桂学研究资源的历时性综述:一、桂地史前历史文化:(一)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二)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三)原始时期先民文化遗存。二、桂地古代历史文化:(一)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二)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三)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四)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三、桂地近现代历史文化:(一)近代历史文化;(二)现代历史文化;(三)当代历史文化。

第六章桂学研究资源的共时性综述:一、桂地自然环境:(一)天文地理环境;(二)自然生态资源;(三)区位特点和优势。二、桂地社会人文环境:(一)民族地区人文生态;(二)南疆地区人文生态;(三)沿海地区人文生态。

王朝元主持“桂学概论研究”项目获得2011年广西社科规划课题立项。他认为:“桂学概论应侧重在以下几个领域:桂学研究的性质;梳理和考查‘桂学’的本义,界定‘桂学’的本质内涵;桂学研究的社会历史渊源、背景和现状;广西的历史文化与广西文化历史底蕴的研究;桂学研究的主客观要素及其相互渗透、影响的辩证关系;桂学研究的内容、对象;桂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广西文化的地域特征研究,如桂北文化研究、西江文化研究、红水河文化研究、北部湾文化研究和刘三姐文化研究等;广西各个文化门类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及时代特征研究;广西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研究。此外,广西文化古籍的整理、非物质文化的集成、现代文化成果的汇编等等,也是桂学概论研究的主要任务。”他还谈到桂学概论研究思路:“研究地域性、民族性的历史文化,纵向历时是基础,也要关注横向共时的比较。作为基础理论研究,桂学概论首先要阐明桂学研究的性质,桂学研究的历史渊源;其次,根据现有资料,从词源学上梳理和考查‘桂学’的本义,界定‘桂学’的本质内涵;再次,阐明桂学研究的社会历史渊源、背景和现状;第四,分析桂学研究的主客观要素及其相互渗透、影响的辩证有机整体关系;第五,全面论述桂学研究内容、对象的各个方面;第六,总结桂学研究方法与途径;第七,凝练广西各民族历史文化标识性元素,研究各时期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内容,寻找广西各民族文化历史的特殊发展规律和文化特质;最后,探索桂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展示桂学研究的未来前景和历史走向。” 王朝元在其论文中大致描述了桂学概论研究重点、理论框架、研究思路,为桂学概论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四、桂学理论架构及其构成系统研究

除桂学概论的理论体系构建及其研究引起关注外,桂学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张利群在《论桂学元研究及其理论构成系统的研究》论文中提出桂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桂学研究的背景、现状及价值意义:一是桂学研究的背景、桂学范畴的溯源与界定、桂学的学科定位、桂学研究的对象、桂学研究资源的历时性综述、桂学研究资源的共时性综述、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桂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桂学研究与其他地方学研究的关系、桂学研究的发展趋向等内容。张利群认为:“理论框架要求整体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结构要求逻辑性、谱系性和基础性;理论知识也是积累、生成与建构的过程。因此,任何理论知识系统建构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应该在实践与理论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更新。”

2012年,胡大雷主持“桂学研究”获得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立项。项目申报书中着重从桂学之学、根、本、魂、用五个方面阐发桂学理论系统,所谓“学”,指桂学之“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理论;所谓“根”,指桂学之“学”的学术史渊源传统;所谓“本”,指桂学之“桂”的文献典籍资料与历史文化资源;所谓“魂”,指桂地桂人的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所谓“用”,指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桂学学术品质及其现实实践应用价值。桂学之“学”的子课题论证内容主要在于构建桂学理论体系。大致框架为:一是“桂学”概念含义界定,包括桂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关概念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广西文化的厘清;与壮学、瑶学、苗学、侗学等的关系。二是桂学历史渊源与文脉传统,包括桂学缘起、渊源、源流;桂学发展的阶段性与建构性;桂学传统与文脉传承。三是桂学发展现状及其桂学研究现状,包括桂学当代发展现状;桂学研究当下研究现状;桂学研究问题、原因与对策。四是桂学学科定位与跨学科研究,包括桂学的地方学学科性质与定位;桂学的跨学科综合研究特征;桂学学科构成与系统构成。五是桂学研究对象及其文献资源,包括历代桂学典籍文献;历代桂学研究资源;桂学研究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六是桂学研究内容及其特质特征,包括桂学研究内容的形态类型;桂学研究内容的特质和特征;桂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七是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包括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学理依据;桂学研究的传统理论范式与现代理论模式;桂学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八是桂学学术地位及其比较研究,包括桂学价值论与评价论;桂学与中华学术的交流;桂学与各省地方学比较研究。九是桂学研究环境背景及发展趋势,包括社会时代环境背景;文化强国与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目标;桂学研究发展趋势。十是桂学研究的意义,包括桂学研究的学术意义;桂学研究的应用价值;桂学研究的社会意义。

桂学理论框架设计还有待完善,桂学理论体系构建还有待桂学研究,包括桂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毋庸置疑,建构任何理论系统或体系都并非一蹴而就、马到成功的,而是在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过程中建设与发展的。因此,桂学理论建设任重道远,桂学理论研究需要拓展与深化,桂学理论体系建构更需要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桂学理论研究初见成效,桂学理论建设逐步推进。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任何学科的理论研究除其基础理论研究之外,也都有其应用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面对现实实践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因此,桂学理论研究应该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为关注面对现实、实践、应用所产生的理论问题研究,立足于问题研究是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理论问题研究也完善和丰富学科理论与基础理论研究,构成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PIFUW906P4tAfd2+Dytpcf3N6ZsesXUWx0j/qzfgFUj4BtDQ+/VBE9Jltqadye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