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集中原理对战争的意义

为了反对奥地利皇室,黎塞留对战争进行全程指挥,但是过程并不顺利。他遭遇的挫折,表面上看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即他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投诸特定的区域,以获取兵力集中的绝对优势,而是期望一箭双雕,同时获取多个目标。

黎塞留忽视了法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果他能借助法国的中央位置和内线,集中兵力,就不会多次错失取胜的良机,更可以对尼德兰、西班牙或意大利进行实力对抗。法国的地理位置让它具备天然的集中优势,对抗两个以上国土不相连的国家都绰绰有余。

当时,联盟国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分布过于分散。或许各国的兵力集合起来会很强,但是分散于不同的位置,兵力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各个联盟国面对的问题不同,其目的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了它们无法形成统一的行动,而是依照自己的判断各行其是。可现实是,任何军队或组织看到一个作战计划,首先都要问一问自己:这样的计划是否符合集中的要求?在自身实力不足以支持双管齐下的时候,还是不要一心二用为好。

海军中善于用兵的典范当属纳尔逊,他的勇于进取也值得我们瞻仰和学习。一次,派遣巡洋舰远征的时候,纳尔逊曾经对舰长说过这样一段值得我们时刻铭记在心的话:

“面对两艘敌舰,最佳的战略是集中。千万不要分开各自对付,我们要联合起来攻击其中的一个,将它彻底解决之后再攻打另一艘。不论最终第二艘敌舰是被击毁还是逃走,我们都能保证获得一次胜利、俘获一艘敌舰。”

在军舰的设计上,纳尔逊同样有一番独到见解。他指出,任何事物和人都无法面面俱到,如果事事都考虑周全,那么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同样,军舰也不可能具备人们所希望的全部性能,在一定的吨位和规模之内,军舰的速度、火力、装甲和续航能力不可能都是最完美的,只能实现其中一个目标的完善。

如果要求军舰的每一项性能都达到完美,无异于重蹈黎塞留的覆辙。黎塞留曾经尝试在四条战线上作战,希望同时达成征服西班牙并控制西班牙的交通线、击败尼德兰、切断意大利的交通线、协助西班牙国内叛乱军进入法国四个目标。这个想法整整持续了七年,直到黎塞留离世。

而法国海军之所以能够占领和控制地中海,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英国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加深,英国舰队因此受到束缚;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尼德兰同法国结盟。尼德兰舰队已经具备一定实力,不需要法国的额外援助,而且尼德兰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也成功阻止了西班牙舰船。而犹豫不定的英国国王却对尼德兰采取了容忍的态度,他担心过于激烈的反对会引发战争。

在军事上,我一直赞同并热衷运用恰当的比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一种简单形象的方法,在看似错综复杂的情势中,将其中起绝对作用的唯一潜在原理揭示出来。

就以法国军队的漫长战线为例,这条战线不仅包括尼德兰、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而且包括从土伦到热那亚的地中海中央海岸、西班牙。据此就能知道,这并不是明智的作战方针。

在战争中,最佳的选择是尽量避免四面出击,而是想方设法隐蔽,并迅速将兵力集中于一个方面作为攻击主力,其他方面则采取守势。这一过程中,要深刻运用兵不厌诈之原理,用佯装攻击的方式去迷惑敌人,让他们无法获知我们的真实意图。

如今,不仅是短线战争可以运用集中的原则,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更为广泛的战场。在战争双方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双方中的任一一方都会将优势兵力集中起来,采取重点突击的策略,而不是全面出击。

避战防守在军事上是极为必要的策略,其目的在于保存实力。不过,避战防守的前期是佯攻,这种烟幕弹在表现上要做到认真而有力,如此才能迷惑敌人。

在陆战中,地形的重要作用会更加凸显。有时候,对敌人的攻击选择也要依据地形条件来确定。而结合地形条件和集中兵力,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局部优势,位置上的优势能极大地增强作战方的实力。例如,敌军的一翼靠近一条难以渡越的河流,而且河上也没有足以支撑军队的桥梁,那么,对其另一翼进行攻击,就会将敌人逼近背水之地。如果背水的一方失败,那就会导致全军覆灭;如果将敌军靠河的一翼击退,那么对方的整个战线就会被压为直角,最终,他们会被迫从补给交通线撤离。滑铁卢战役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当时,威灵顿公爵准确推断出拿破仑为切断英国海路所要采取的办法,最终联合布吕歇尔击败了拿破仑。

有时候,地形优势也可以让军队实现突破,突破成功之后,再凭借地理位置优势,用少部分兵力牵制敌人的一部分兵力,用优势兵力击败另一部分敌军。在意大利,拿破仑就曾运用中央位置这一地形优势,成功地击败了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敌军。当时,敌军犯的致命错误同当年儒尔当和莫罗一样,他们在进军方向上选择了加尔达湖两侧的外线,使得加尔达湖连同它的出口一起成为这场战役的中央位置。

敌军指挥官这种看似理想的分兵方法让其优势尽失,他亲自率领优势兵力向东行驶,准备从正面攻击,击退拿破仑的军队;同时又派遣西部部队,活动于后方,切断拿破仑与米兰、热那亚的交通线。而当时,拿破仑正在攻击漫图亚和维罗纳,获知对方的军事布局后,他马上放弃了这两处地点,引兵后退,牢牢守住明乔河西岸。最终,拿破仑凭借河流的优势,只用了少量兵力就牵制住了敌军,从而成功地将优势兵力集中起来,击败了位于洛纳托的西路敌军。

若米尼在《法国革命战争》一书中,详细介绍了1796年拿破仑在意大利战争中有效利用地形集中兵力的战略。因为这次战役拿破仑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所以对地形的运用就成为制胜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陆战的战略往往都是对敌军靠近战线的一翼进行攻击,只有在自然地理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才会采取其他方式。在我看来,这种作战倾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军队两翼之间的距离比其中任何一翼到中央的距离都远,所以相互支援的困难就远远大于支援中央。

简单来讲,这是距离和时间的问题。观察当年黎塞留的战线就能发现,如果他对尼德兰进行强势进攻,那么西班牙对尼德兰派兵援助所花费的时间要超过增援莱茵河的时间。

海军战术同陆战一样,同样需要考虑距离和时间,并以此确定攻击的性质。当然,这些都是一般情况,而战场的变幻莫测也导致了例外的情况出现。在圣维森特角战役中,英国的海军将领在知晓敌人中央非常薄弱的前提之下,率领军队对敌人中央展开进攻。而这种插入敌军两翼中间,并且只同其中的一翼进行正面交锋的策略,与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所采取的中央突破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军战斗队形一般采取战列线式,即战舰与战舰连接,排成一条纵队。这种形式同火炮的排列类似,在敌人面前以“一”字形展开。而规范的海战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战争定律,即攻击纵队的一翼。

因为敌人的舰船以“一”字形纵队呈现展开,所以不论是对前队进行攻击,还是对后队进攻,实质都是一样的,都属于对敌人侧翼的进攻。而且一旦选定了进攻对象,也就意味着放弃敌人另一翼,因为数量有限,只能完成对一翼的攻击。

特拉法尔加海战就是帆船时代最经典、完全依照纵列队形进攻的海战。当时,纳尔逊集中舰队主力,以最优势的兵力对敌人的左翼进行攻击,同时派遣少量舰队牵制敌人的右翼。当时,攻击敌人右翼的非主力部队并没有接到纳尔逊的具体命令,只是在他的带领下,依敌情随机应变。最终,敌人的中央和左翼在纳尔逊的进攻下遭到重创。在这场海战中,纳尔逊制胜的关键就是做好准备,攻击一翼时对另一翼进行牵制,以免被干扰。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中央之后,立即对左翼实行攻击,同时牵制右翼。这时候,敌人纵列的舰队被一分为二,救援计划也无法实施。

作为一名果决勇敢、深谋远虑的战术战略专家,纳尔逊就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敌我双方的情况,分析了为什么把敌军的左翼作为攻击对象。他指出,在一般的海战中,对敌人舰队进行攻击时,选择后队要更为有利(当时对方舰队的后队是左翼),因为选择攻击后队能够有效阻止前队的支援。退一步讲,即使前队勉强能够支援,转向支援所花费的时间也要多于后队支援前队的时间。这其中包括了转向的时间,还有指挥官下达转向命令前的思考决定时间,而且很少会有指挥官有决心下达这样的命令。此外,英国舰队在攻击后队的同时对转向的前队进行拦截,要比攻击前队时拦截敌人的后队更容易。

虽然纳尔逊有足够充分的理由选择攻击敌人的后队,但在特殊情况下,选择敌舰的前队作为攻击对象也有一定道理。1801年,纳尔逊说过,如果他率领的英国舰队同俄国舰队相遇,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攻击对方的前队。因为俄国人对运动队形的恢复明显不擅长,而攻击前队就必然会造成他们队形的混乱。

当然,这只是特殊条件下的战略,而不是通用的准则。纳尔逊有这样的见解和说法,也完全是基于特殊形势下的选择,就好比陆战将领对地理地形的运用一样。

日本海的海战也是一则典型的特殊事例,而当时战术的选择出于何种原因,是日本人预先设定好的目的,还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并不知晓。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双方都以引发敌人内部混乱为目的展开攻击。

在这里,我不想再谈论战术的问题,而是想将重点转向战略。对于战术的举例,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即在战争中,无论对战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如何,都应该从事物最基本的本质和原理出发,都必须突出集中这一原则。在部署兵力的时候,应该形成一处明显的优势兵力来对抗敌人,同时尽可能对敌人形成长时间的牵制,这样就能获得主动权。当然,在这里所说的“时间”应是相对的,因为战争不同,时间也有长有短,有时候,一个地方的战争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结束,而另一个地方则可能是几天或者数月。 PMdlQRoBwlfUv6Bhryqc+fVkIFgVX6swE/7nHB6QhrbY0U19PtIEYOWI8/8Wta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