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节

你写的东西有人看吗?

读者,就是那个看你文章的人

一、只有作家才有读者吗?

说起“读者”,很多人觉得那是作家的事,只有作家的文章才有读者,不是吗?自己随便写的文字谈什么读者呢?

其实,这是对写作的狭隘理解。任何写作都有读者,只是有时候,人们容易忽略而已。举个例子,一个人写日记,写完后锁在抽屉里,只自己偶尔翻开读一读,那很明显,他自己就是读者。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流行“写给子女的信”,作家王朔有《致女儿书》,演员黄磊有写给女儿的《写给未来的你》,很明显,他们最开始写作的时候,目标对象是他们的孩子。

像上面两种情况,都属于私人写作。作者有一些话,或者一些感受、情绪、思考想要倾诉出来,这种倾诉不是对着电脑倾诉,一定是指向特定对象的。比如日记,特定对象就是自己,可能是现在的自己,也可能是未来的自己;而书信,是针对收信人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情书,满满的爱意只希望对方一个人能了解,这更是对以倾诉为目的的私人写作最好的诠释。

与私人写作相对的是公众写作。公众写作,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社会公众的写作。比如报纸上的新闻、杂志上的专栏、书店里的小说,这些内容不是专门写给谁的,而是对所有读者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每个人都可以读。

不过虽然是公众写作,也很少面向全社会所有的公众,更可能是社会公众中的某一个群体。比如跟育儿有关的内容,针对的就是有孩子的妈妈;跟汽车有关的内容,针对的就是有车一族;跟职场新技能有关的内容,针对的就是职场小白。

不管是私人写作还是公众写作,弄清写作对象是写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点。针对一个人的倾诉跟针对一群人的传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套路。个人倾诉强调的是作者想法的表达,是个人真情实感的记录;而公众写作则不同,公众写作强调的是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这要求作者想清楚,哪些是读者爱听的,如何跟他们沟通,如何打动他们。

二、自high还是带着读者一起high?

写作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或感受,但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写作模式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记录有人惹我生气了,我心情很不好,有人会写给闺密,“今天遇见个人真烦,完全不讲道理,我真是受够了”。而同样的题材到了某公众号作者的手里,她就写出了一篇《致贱人》,把惹她生气的人物抽象化,然后用极具个人风格的语言大骂一通,这样不只她自己解气了,而且调动起很多跟她有类似遭遇的读者的兴致,这篇文章很快被转发了几十万次,成为社会公众话题。

“我今天心情很不好,我好烦!”这显然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而“我要大声对这个人说,滚!”就有煽动性得多。这不是说公众写作一定要刻薄恶毒,而是有些内容天然具备一对一传播的特质,而有些内容能引发更多的共鸣,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所以,在任何写作前,都要先问问自己,到底是写给特定的人,还是写给一群人?一般来说,如果是写给特定的人,还比较容易有针对性。如果是写给一群人,那他们到底是谁?究竟有什么偏好?如何能打动他们?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作者到底是自High(兴奋),还是带着读者一起High。所有自娱自乐的写作,满足的都是写作者而不是读者。

哪些文字容易是自High呢?一般是带有个人情绪和个人观感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心情日记、生活感悟、感情抒发、生活记录等。这样的东西很容易打动自己,每次重读可能都会有感触。但对于读者来说,别人不了解你的生活,也无法设身处地代入,所以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你的意思。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有个学员,自己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自己的心得感悟,比如“心有阳光”“感恩自己”“快乐生活”等。她会讲自己遇到的事情和这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文章本身很美,配图也很用心,但是她分享给大家之后,几乎没有人回应。她很苦恼,觉得自己不被大家理解和接纳。

那么哪些文字是“带着读者High呢”?首先是热点话题,以文章带动读者参与话题讨论,引发共鸣;其次是一般性的情绪,比如孤单、受委屈、愤恨、快乐、期待等,用文章替读者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再次是传达有趣、有用的信息,让读者看完后获得效用;最后是传递某种价值观的文章,让读者受到感染。一般这些文章能把作者的情绪传达给读者,带动读者一起High。

还是上面那个学员的例子,我建议她多关注周围人的生活,多写写大家关心的话题。于是她转变了选题的方向,开始写自己和周围人养孩子的酸甜苦辣。她的文章很快在妈妈圈引发讨论,很多人给她留言,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她的文章被一些知名公众号转发,甚至有几篇文章提出的问题,还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

三、写作的界限

私人写作有时候会转为面向社会公众,比如林觉民的《与妻书》,里面爱意绵绵又有家国大义,本来是特意倾诉给一个人听的,但是因为很感人,被广为传颂。还有前面两个爸爸写给女儿的信,本来是传递给女儿的价值观,不小心成了育儿范本。这种“由私转公”的方式现在和历史上一直都有,多半都有偶然性,而且不一定是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动机。

关于私人写作和公众写作的关系,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现在很多公众写作变得越来越私人化。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会面对很多读者,却依然使用某种私人化的写作方式,行文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我”。比如,“我觉得吧,没有努力就不要谈什么天分了”“在我看来,教养就是让人舒服”,等等。作者把自己的偏好、感受、恐惧和担心,有时候还有自己的缺点和惰性、计谋和小心机等都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大家觉得她把每个不相识的人当朋友。

这种写作模式,虽然还是面向大众的写作,但已经不像一般公众写作那样对着读者“广播”,它更像是跟读者聊天,透过文章跟读者交朋友。这样的结果是,每个读者都觉得自己被照顾到了,会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公众写作的形式非常对现在年轻读者群体的胃口。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也让每个人有了更多面对公众讲话的机会。但也因为这种“人人平等”的传播机会,争夺读者注意力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让自己的文章能吸引人,就要研究读者,知道了他们的兴趣和偏好,有的放矢,才能带着读者一起High,实现文章的价值。

1.自我倾诉时,自己就是唯一的读者。

2.针对特定对象的写作,倾诉对象就是读者。

3.公众写作,不是作者一个人的自High。

4.私人写作也可能流传,但机会有限。

5.有个性的公众写作是未来的趋势。 Xx4qA8PdRjVVKyJJcPGlBcOJ1NAeyy1tbuEKKH5umVMArwlcGgXJ0vr+P7M64b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