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一种能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主要容纳腐熟水谷,也是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主要以通降为顺,和脾相表里,脾胃经常被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在中土同居,但是也有差别,胃为燥土属阳,而脾为湿土属阴。
中医方面,对胃有详尽的描述,而对胃的生理病理也有一定记载。
《黄帝内经·灵枢》云:“胃者,水谷之海。”意思是指胃是食物汇集并对其进行腐熟、消化之处,犹如百川汇聚入海。“腐熟”指的就是胃有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清”和浊”。清者也就是津液,通过脾吸收运化,最终送到全身各个地方。所以有脾为胃行其津液”的说法。浊者,从胃下行一直到小肠,被进一步消化。所以有“胃以降为顺”的说法。如果胃失和降、浊气上逆的话,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症状。
胃之所以能受纳饮食和腐熟水谷,靠的是“胃气”。胃气是胃消化功能的泛指。《黄帝内经·灵枢》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胃气乃人之根本。历代医学都注重保护胃气。所以才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
1.胃气宜降: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下行,摄入的水谷也随之下降,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泄。这与脾气宜升这一特点正好相反,但是两者又相辅相成。如果胃失和降就会发生胃气上逆的病症。
2.喜润恶燥:胃属于阳,喜润恶燥。正好和脾相反,脾属阴,喜燥恶湿,两者相辅相成,以此保持正常的脾胃生理功能。如脾胃功能失常多表现为胃阴不足、胃热、胃火等证,出现口干喜饮、舌干少津、饥不欲食等症。
1.胃气虚寒:经常和脾阳虚一起出现,主要与饮食不节制、吃生冷苦寒食物有关,导致脘腹冷痛、嗳气、空痛、苔白、脉沉无力、四肢欠温、大便稀溏等症状。宜采用温胃益气的方法进行调养。
2.胃阴不足:多是因为火热耗伤阴液所致,表现为唇舌干燥、干呕呃逆、饥不欲食、脘痞不畅等。宜采用益胃生津、兼清胃热的方法进行调养。
3.胃火炽盛:多因清志过急、化作火或邪热侵犯胃,也可能因为过多食用辛热食物导致,主要症状有口臭、牙龈肿痛、舌红苔黄、口干渴、喜凉饮、大便秘结等。宜采用清胃泻火的方法进行调养。
4.食滞胃脘:多因暴饮暴食伤害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常,阻碍食物残渣排泄,导致脘腹胀满、纳呆,排便不通畅或稀溏,便下气味恶臭等。宜采用消食导泻、和胃降逆的方法进行调养。
调养小贴士
胃病患者要重视一般治疗,也就是合理制订作息、饮食时间。工作时,要适当休息、禁止吸烟和饮酒,不要喝咖啡和浓茶等刺激性较强的饮品。同时,要尽量减少胃酸分泌,以保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