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人更有精气神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维持着人体的精、气、神。因此,想要更有精气神,养好脾胃至关重要。

古人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理论认为,精为生命之本原,气为生命之动力,神则为生命之主导及体现。三者相互为用、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生命的进程。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和精、气、神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精是人体中最精华的物质,是生命的基础。《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上说的“人始生,先成精”指的是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禀受。精主要储藏于肾脏中。除此之外,精还可以由后天脾胃水谷精微生化而成。如果脾胃功能不佳,势必影响人体之“精”的储存和生成,所以《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身体素质都要注意通过养好脾胃来养护。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古人认为,万物皆由气构成,人也不例外。《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也就是说,人之所以能得以生存,全是以气为基本物质,气聚则生命有,气散则生命无。气还具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人的生命之所以能表现出勃勃的生机,有赖于它在人体内推动与激发脏腑功能。换而言之,人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气的作用下得以进行的。那么,人体之气从何而来呢?中医理论认为,气主要是秉承父母的先天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里的清气,通过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保证人体气之充盈和流通顺畅的重要脏腑,要好好养护脾胃。

神,在这里是指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反映于外部的各种征象。我们也可以把神当成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主要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古人对神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就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就是说,如果神旺就表示身体强健,如果神变得衰弱,就意味着身体虚弱;神的存在就表示生命的存在,一旦神离人而去,其生命就会死亡。另外,神的得与失,不仅仅反映在精神意识方面,也反映于眼神、面色、形体和动作等方面。如眼睛明亮,身体壮实,动作灵活、敏捷,面色红润、有光泽等都是神旺的具体表现。那么,神从何而来呢?中医理论认为,神的物质基础是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意思是说,由父母生殖之精结合所产生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即代表着神的产生。待到脱离母体之后,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神的一切运动变化只能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因此,《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这也说明了脾胃对于“神”的生存和养护的重要作用。

《黄帝内经》还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出生之后,精、气、神三者需要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同时,精、气、神又相互为用、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生命的进程。另外,古人还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把保养精、气、神当成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为精、气、神提供营养物质的脏腑。因此,想要气血充沛、精气神更好,养好脾胃既是基础也是关键。

脾胃养生帖

养好脾胃,养好精气神,不妨常做“ 意念呼吸 ”。具体做法是:取舒适体位,两手搓热后叠放于腹部,意念部位主要有脐中、丹田、足三里穴等,以鼻吸气而以口呼气,呼气时发出轻声“吁”字音,但声音不宜过大。根据自身情况,坚持10~30分钟,每日1~2次,能起到强健脾胃、养好精气神的作用。 7ILvKLpqXDtz/l0atLlpnyrH+CF9ntmzWJoMiazwqbnXqx+P3PDKo27YaKGEq6v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