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生物农药能够取代化学农药吗?

要养活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我国的人口,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6亿,即使现有耕地面积不再减少,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能仍需提高50%才能基本满足16亿人口的需要。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目前在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全球仍有35%的农作物产量损失。全球每年被病虫草害夺去的谷物量为预计产量的20%~40%,经济损失达1200亿美元。从病虫草害所致危害中挽回损失,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使用农药是这一措施的重要保证。化学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增加粮食产量,减少世界缺粮人口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因农药未能科学使用,及某些化学农药品种自身的不足,导致过有害生物再猖獗、抗药性、人畜中毒、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污染环境等负面影响。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大多数微生物农药、信息素、天敌生物等对靶标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有的甚至表现专一性,即只对部分靶标生物有效,不伤害天敌。

(2)对环境压力小,如前述及,许多生物农药对靶标生物选择性很高,而作用方式又多是非毒杀性的,因而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对鸟类、兽类、蚯蚓、天敌、水生生物及有益微生物影响小。

生物农药中的活体生物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中存生的生物,死亡后很快就被其他微生物分解,不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提取物、抗生素是植物和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虽是化合物,但其为天然产物,在环境中易降解,在自然界参与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一般不引起残毒、生物富集等问题。

(3)多数品种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活体生物、信息素等生物农药对靶标生物选择性很高,因而基本上不对哺乳动物构成威胁,使用中对人畜比较安全。

植物提取物和抗生素虽是化合物,但往往具有不同于化学农药的作用机制或具有特异的作用靶标,因而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

(4)对靶标生物作用缓慢 大多数生物农药不具速效性,往往要在施药后3~5天才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生物农药的这种缓效性,在遇到病虫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往往不能及时控制危害。

大多数生物农药,特别是活体生物农药的药效,受使用时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影响较大,往往表现为药效不够稳定。

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也存在着一些不客观、不科学的认识或误解。以致提到化学农药就像是提到了毒品一样,就是毒性、残留、污染等;而生物农药的优点则被过分的渲染,生产AA级绿色食品也允许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以及矿物油乳剂,认为生物农药很快就会取代化学农药。

事实说明,生物农药也不都是安全的,化学农药也不是都那么有毒。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仅占约8.5%(表1),要发展到能够取代化学农药尚需时日。可以预见,21世纪仍需要化学农药。施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都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手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该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择优使用、合理使用。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到生物农药能够取代化学农药的有力依据。

表1 2008年我国农药产值 SOb3/v4OcBH3n/IRBm+qQq+VJ60ZBVvpBGC2m1nUN0lN41eo4knrs1z2a2ogYr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