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身体上每块肌肉几乎都连接着一个关节,而连接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则称为双关节肌。
例如,腓肠肌连接了足关节与膝关节,它有伸展脚踝的作用,同时也有屈膝的作用。
在进行双关节肌的肌肉训练项目时,要熟知该肌肉的构造特点后再进行训练,这非常重要。
肌肉在伸展时容易被调动,而在短暂放松后就会难以调动。这是肌肉的特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有意识地对目标肌肉进行“改造”。
例如,肱二头肌是双关节肌。它不仅有肘弯曲作用,还能让手臂自肩关节起向前摆动(肩关节弯曲)。一般的杠铃弯举中,我们能够让作为双关节肌的肱二头肌与作为单关节肌的肱肌、肱挠肌受到均衡的训练,而单臂哑铃弯举则能重点拉伸肱二头肌,使其受到强烈的刺激。
主要双关节肌及其作用
这些技巧都可以应用于其他双关节肌训练项目中。
相反,在双关节肌放松时,同一部位的单关节肌就会受到强烈的刺激。有些技巧就是利用了肌肉的这一特质。
例如,在手臂前摆状态下进行的牧师凳弯举中,肱二头肌这一双关节肌会出现短暂的放松。因此,作为单关节肌并能够进行肘屈曲运动的肱肌、肱挠肌就会集中受到强烈的刺激。
在单关节肌与双关节肌混合的部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双关节肌的张弛,对特定部位进行单独训练。
强制助力是指在单凭自身力气无法重复训练时,利用某种方法强行继续重复训练的技巧。使用这一方法进行训练后,会比一般重复训练结束后获得更好的肌肉强化效果。
进行强制助力时,最为常见的方法是借助他人力量,帮助自己增加重复训练次数。在自身使不出力气时,我们可以通过他人的辅助再重复进行2~3次的训练。
另外,也有一种技巧是利用平时多被看作错误的犯规动作来进行强制助力。开始时我们利用标准动作进行重复训练,在自己使不出力气时就利用犯规动作进行训练,它可以增加2~3次的重复训练次数。使用这一方法可以独自完成训练。
在进行强制助力时,要在肌肉拉长时利用自身力量使器械下落。这是要点。肌肉在拉长收缩时会比缩短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更大,因此即便是在举不起负重时也仍有余力可使负重下落。
由于缩短收缩时动作受限,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他人辅助,或者利用犯规动作进行训练。而在器械下落时则要注意利用自己的力量缓慢动作。
※我们可以先准备好负重稍小的哑铃,然后在自己使不出力气时迅速用其代替正在使用的负重,继续进行重复训练。这种“减重”也算得上是强制助力的一种。
肩胛骨、躯干、股关节位于身体的中心部位,是所有动作的起点。控制它们的活动是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肌肉训练的要点。
不过,与我们很容易就能意识到的指尖或脚尖的动作相比,很多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这一中心部分的活动。为了提高肌肉训练效果,我们需要对肩胛骨、躯干、股关节的结构进行了解。
肩胛骨是位于上背部两侧的平坦的骨头,它是连接双臂的肩关节存在的基础。
与躯干部分的肋骨相比,肩胛骨能够滑动。也就是说,它不仅能让手臂从肩膀处开始活动,而且还能使自己活动起来。
肩胛骨的活动大致分为“上下”“左右”“回旋”三种类型(图1)。
图1 肩胛骨的活动
A 上下活动(上举·下压)
B 左右活动(内收·外展)
C 回旋活动(上方回旋·下方回旋)
肩胛骨位于身体背面,因此很多人都很难意识到它的活动。在进行上半身的肌肉训练时,为了能够获得确实的效果,要点就是要掌握这一部分的活动。
※相对A、B、C的运动不容易发觉,由于较难理解,所以如果刚开始训练时意识不到也没关系。
“躯干”指胴体部分,而“躯干的活动”则指连接背骨的脊柱部分出现的活动。也就是说,它指骨盆以上部分出现的活动,是指以心窝(太阳神经丛)为中心进行的向前后左右弯曲、扭转的活动(图2)。
图2 躯干背部伸展
躯干运动是指以心窝为中心的脊柱部分的活动
“股关节”指连接大腿根部的关节。“股关节的活动”指连接骨盆的大腿的活动。股关节可以进行前后左右摆动、回旋、扭转,能够全方位活动(图3)。
图3 股关节背部伸展
股关节运动是指腿根部分的活动
下半身运动起点的股关节会在我们进行跑、跳、踢等很多动作时发挥重要作用。
如上所述,躯干与股关节虽然是完全不同的部位,但很多人却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区别。
直立却不伸直膝盖,并以两手触地的“直立体前屈”是躯干与股关节都要发生屈曲的动作。但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骨盆上下两处进行的运动。原因是与指尖、脚尖相比,我们很难意识到身体的中心部位,因此导致我们很难发现躯干、股关节的活动。
在肌肉训练中,掌握好躯干与股关节的活动对有效锻炼目标肌肉非常重要。例如,仰卧起坐(腹肌运动)时要提起上体,为了使用目标肌肉——腹直肌(躯干屈曲肌),我们就要以心窝为中心弓起背部。假如利用腿根的股关节提起上体,那么腹直肌就得不到锻炼。
确切了解躯干与股关节的不同,对于有效进行肌肉训练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