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故宫全攻略

故宫紫禁城

无与伦比的古代宫殿建筑杰作

100分钟

TIPS

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以北

010-85007427(午门)、85007428(神武门)

8:30~16:00(门票最晚售出时间为15:30)

淡季40元(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60元(4月1日至10月31日)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下,步行约3分钟即达

游览故宫,可以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进入,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入。进入午门,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进入内廷后,可以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进行游览。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走中路;如果时间充裕,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一日或二日游,走完三条路线。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处于完整保护和整体维修阶段,工程将持续到2020年结束

★★★★★

故宫也称“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中国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61年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故宫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富丽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宏伟华丽的殿宇。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0多万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01 午门

故宫的正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已拆除),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四年(1647)重修,嘉庆六年(1801)再次重修。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民间传说的“推出午门斩首”便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显然不合史实。北京南城的菜市口刑场便是清代重要的刑场。

TIPS

紫禁城正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02 武英殿

太和门西翼重要宫殿

TIPS

西华门内,太和门的西翼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武英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李自成曾在此举行登基即位典礼。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纸张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精美。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

武英殿于2005年8月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03 太和殿

紫禁城最大、最重要的宫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也是最大的宫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庆、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TIPS

位于太和门以北,紫禁城南北主轴线最显要位置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04 中和殿

为太和殿典礼做准备的场所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1627)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是为太和殿典礼做准备的场所。每年祭先农坛、地坛、太庙、社稷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

TIPS

位于太和殿以北,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05 养心殿

皇帝的寝宫

TIPS

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清雍正年间(1723~1735)重修,为“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康熙年间,这里曾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大臣的地方。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8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西暖阁为皇帝批阅奏章和审阅殿试考卷之处,并经常在此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政大事。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

06 保和殿

外朝三大殿之一,“殿试”场地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保和殿。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

清代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清顺治三年至十三年(1646~1656),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

TIPS

位于中和殿以北,乾清门广场以南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07 乾清宫

皇帝居住和举行内廷活动的场所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居住。

清代的顺治和康熙皇帝也居住于此,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典礼活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自雍正以后采取秘密建储的方式,即将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名封存在建储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皇帝死后,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按丧葬仪式祭奠后,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葬入皇陵。

TIPS

位于乾清门广场以北,内廷中轴线上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08 交泰殿

皇后生日接受朝贺的地方

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曾数次重修。

交泰殿为皇后生日接受朝贺的地方。清代,这里还存放有25方宝玺。

TIPS

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内廷中轴线上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09 坤宁宫

皇后的寝宫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曾数次重修,如今的坤宁宫是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的。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代,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康熙、同治、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仪式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TIPS

位于交泰殿之后,后三殿最末一座宫殿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10 神武门

紫禁城的北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明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门总高31米,平面矩形,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3券,上建城楼。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5间,进深1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石栏杆。上檐悬蓝底鎏金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匾额。

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即由此门离去。

TIPS

紫禁城的北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11 角楼

皇宫的防卫设施,北京城的标志之一

紫禁城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致美观。连接四座角楼的是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代重修。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皇宫的防卫设施。

如今,筒子河畔的角楼,已是北京城最为著名的标志之一。

TIPS

位于紫禁城的四个角上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步行约5分钟即达

★★★★★

12 皇极殿

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

TIPS

位于内廷东线,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四十一年(1776)改建宁寿宫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皇极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皇极殿为仿乾清宫制度改造。嘉庆元年(1796),太上皇乾隆传位后,在此举行“千叟宴”。

光绪二十年(1894)在皇极殿举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

13 御花园

紫禁城内的皇家园林

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御花园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TIPS

位于坤宁宫以北,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

★★★★★

筒子河

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

30分钟

筒子河是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有52米宽。如今的筒子河是紫禁城外最具魅力的一处景观,尤其是在神武门一带,更是人们散步的好去处。

TIPS

位于紫禁城外围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步行约5分钟即达

★★★★★

景山

三朝皇家御苑,俯瞰京城和紫禁城的绝佳地点

30分钟

景山位于故宫北面、北京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元代时,景山是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明永乐年间为营建宫殿,将拆除元代宫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加堆到青山上,并把这里更名为万岁山。相传皇宫曾在山下堆存煤炭,因此也俗称煤山。崇祯十七年(1644)3月19日早晨,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仓皇出逃,在煤山东麓的一棵槐树上上吊身亡。

清顺治十二年(1655)正式更名为景山,并凸显“三门五亭”的独特景致。三座园门,即景山门、山左思门、山右里门;五座峰亭,自东向西依次为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

景山最吸引人的景点还是万春亭,因为从那里能够俯瞰京城和紫禁城的壮观景色。景山下遍植各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

现在的景山公园里也先后建成了银杏园、海棠园、牡丹园、桃园、苹果园、葡萄园和柿子林,园林中林木蔽日,鸟语花香,市民和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散步、休闲。

TIPS

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19号

2元,每年四五月举办花展时门票5元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步行约10分钟即达

★★★★★

社稷坛

皇家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点

30分钟

社稷坛即现在的中山公园,位于天安门西侧,前临长安街,后依故宫筒子河。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开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改为中山公园。

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后又增建了一些风景园林建筑,东部有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西部有迎晖亭、水榭、四宜轩、唐花坞等。后又陆续建立了公理战胜牌坊(后改名保卫和平牌坊)、音乐堂和兰亭碑亭。

中山公园以古柏著称,园内有上千棵树龄百年的古柏,其中南门内的七棵,据传辽金时代就有了。

社稷坛是一座三层方坛,四周用汉白玉石围砌,坛面铺有黄、青、白、红、黑五色土壤,黄土居中,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以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及国家江山政权之意。五色土正中有一土龛,原竖有一根高1.2米、0.5米见方的石柱,名社主石或江山石,以表示皇帝江山永固之意。

TIPS

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西侧

010-66055431

3元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约5分钟

★★★★★

太庙

皇家祭祀建筑群

30分钟

TIPS

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

乘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下,步行约5分钟即达

8:00~20:00

2元

★★★★★

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与社稷坛同属依皇宫旧制“左祖右社”而设计建造的,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隆年间曾多次修缮。太庙有三道红墙环绕:第一层院内四周有古柏近千株,树龄高达数百年。从琉璃门进入第二道红墙,有七座汉白玉石桥,称为玉带桥,桥南两侧为神厨和神库,桥北东西各有一六角琉璃井亭。戟门是第三道围墙正门,也是礼仪正门,门内三重大殿是中心建筑,黄琉璃瓦庑殿顶,巍峨雄伟,庄严肃穆。前殿称享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中殿称“寝殿”,是平时安放帝、后牌位的地方。后殿称“祧庙”,是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

太庙于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L/tDI9VMSPP3PZWycEy/TwsBGQSBo5apN2mzk8yoBaq6xuuVKd9A5h7WhpaLqG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