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常见的超声效应与图像伪差

(一)混响效应

扫查平滑大界面时,部分声能量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从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第二次进人体内。这是多次反射中的一种,多见于膀胱前壁及胆囊底、大囊肿前壁,可被误认为壁增厚、分泌物或肿瘤等(见图1-16)。

图1-16 混响效应

(二)振铃效应

振铃效应又名声尾,系声束在传播途径中,遇到一层甚薄的液体层,且液体下方有极强的声反射界面为其条件。声像图上见到长条状多层重复纹路分布的光亮带。通常在胃肠道及肺部容易产生。胆囊壁内存在胆固醇小体伴少量液体时,其后方出现的彗星尾征,亦为振铃现象(见图1-17)。

图1-17 振铃效应

(三)镜像效应

遇到平滑镜面时,镜面深部与此靶标距离相等、形态相似的声像连同靶标的实际图形一并显示。常见于横膈附近,在横膈两侧同时显示,较横膈浅的为实影;深者为虚影或镜像(见图1-18)。

图1-18 镜像效应

(四)侧壁失落效应

入射角较大时,回声转向他侧不复回探头,则产生回声失落现象。回声失落时此界面不能在屏幕上显示辨认。囊肿或肿瘤其外周包以光滑的纤维薄包膜,超声常可清晰显示其细薄的前、后壁,但侧壁不能显示(见图1-19)。

图1-19 侧壁失落效应

(五)后壁增强效应

某一区域的声衰减特别小时,回声在此区的补偿过大,称为“过补偿区”,使其后壁因补偿过高而较同等深度的周围组织明亮得多。此效应常出现在囊肿、脓肿及其他液区的后壁,但几乎不出现于血管腔后壁(见图1-20)。

图1-20 后壁增强效应

(六)声影效应

声影指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后,在组织或病灶后方所演示的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回声的平直条状区。声影系声路中具较强衰减体所造成。高反射系数物体(如气体)下方具声影;高吸收系数物体(如骨骼、结石、瘢痕)下方具声影;兼具高反射及高吸收系数者具明显声影(见图1-21)。

图1-21 声影效应

(七)侧后折射声影

圆形病灶如周围有纤维包膜(声速较软组织高)时,则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产生全反射现象,而出现其界面下方第二介质内失照射,即在圆形病灶的两侧侧后方显示为直线形或锐角三角形的清晰声影(见图1-22)。

图1-22 侧后折射声影效应

(八)旁瓣效应

主瓣在扫查成像时,旁瓣亦同时在扫查成像。但旁瓣对同一靶标的测距长,图形甚淡。旁瓣图重叠在主瓣图上,形成各种虚线或虚图,表现为膀胱暗区内的薄纱状弧形带、胆囊暗区内的斜形细淡光点分布及多条横膈线段(见图1-23)。

图1-23 旁瓣效应

(九)部分容积效应

病灶尺寸小于声束束宽,或者虽然大于束宽,但部分处声束内时,则病灶回声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回声重叠,产生部分容积效应。小型肝囊肿因部分容积效应常可显示其内部出现细小回声,系周围肝组织回声重叠效应(见图1-24)。

图1-24 部分容积效应

(十)折射重影效应

声束经过梭形或圆形低声速区时,产生折射现象使声束偏向。由于双侧的内向折射,则一个靶标可同时被两处声束所测到。因此,显示两个同样的图像并列一起,如同两个真实的结构,此为折射重影效应。 1d3JSqfl8ETXydlAJqG3CgDiuDuIPlGoygebiS+jfkc57j8axD2cpPTiBmvWcA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