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心脏瓣膜最常受累,亦可累及间隔缺损处、腱索或心内膜面。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超声心动图通过检测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赘生物,瓣膜形态和功能改变,脓肿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二)病理解剖及血流动力学

感染性心内膜患者中多数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本病往往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并发症。二尖瓣脱垂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另一易感因素,在我国风湿性心脏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成人患者的主要易感因素。赘生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尤其出现于房室瓣的心房侧和半月瓣的心室侧,赘生物可单发或多发,大小差别很大,通常与微生物种类、病变部位等有关。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二尖瓣的赘生物,可从瓣叶一直沿腱索延至乳头肌,可引起腱索和乳头肌断裂,赘生物脱落容易造成栓塞。多数急性和部分亚急性心内膜炎者可形成瓣周脓肿,常发生于主动脉根、二尖瓣环、室间隔和心肌等部位,主动脉根部最多见,而且进展快,预后较差。受感染的心脏组织可出现坏死破坏,造成瓣膜穿孔、动脉瘤、血栓形成等。瓣膜穿孔常见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程度不同,可造成血流动力学严重障碍,致死率高。

(三)声像图表现

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更好地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性病变,如赘生物及各种并发症(如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瓣膜脓肿及瓣膜瘤等)。

(1)赘生物:赘生物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必要条件且是最常见的超声表现(见图2-21)。

图2-21 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及瓣膜反流

① 部位:赘生物多发生在血流冲击或局部产生涡流的部位,如二尖瓣左心房面、主动脉瓣心室面、室间隔缺损右心室面等。

② 大小及形态:大小不一,形态不定,通常呈绒球形,亦可呈息肉状、叶状、管状、带状等。

③ 回声:新形成的赘生物呈与心肌相似的等回声,时间较长的赘生物呈较高回声。

④ 活动度:附着于瓣叶上的赘生物随瓣叶活动而活动。

(2)并发症表现:①瓣膜穿孔,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受感染的瓣叶有不同程度的连续性中断;彩色多普勒在瓣叶连续中断处探及高速射流信号。②脓肿,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形态不定的中低回声组织团块或大小可变的无回声团块,且不随心动周期而发生形态变化。③人工瓣环撕裂,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为缝合环的外缘和相应的瓣环间连续性中断;彩色多普勒表现为中断区域出现射流束。

(四)鉴别诊断

1.瓣膜钙化: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通常为无活动性的强回声。

2.黏液瘤:黏液瘤多附着在房间隔上,而赘生物多附着在瓣叶上。

(五)临床价值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往往有易感基础心脏病存在,如室间隔缺损、二尖瓣脱垂等。超声心动图能够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诊断依据并判断预后。 zKCHHV8touH2JoOPxSPYtu4pe4L35rkxMOyQOKQ0UnIiiqdXJ/XuNsocaK3OW4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