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化艺术

1 湘剧

湘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发展中吸收了昆腔、皮黄,形成了现在由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组成的多声腔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著名剧目有《琵琶记》《拜月记》和《白兔记》。

2 花鼓戏

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包含长沙、岳阳、衡阳、邵阳、常德和醴陵六个流派。音乐主要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唢呐、笛子、琵琶和锣鼓伴奏,曲调轻快,旋律流畅,代表曲目有《打铜锣》《刘海砍樵》《补锅》等。

3 澧州夯歌

澧州夯歌也称“硪歌”,起源于6000年前城头山古城夯筑时期,是具有一定音乐节奏的劳动号子,流行于澧阳平原及周边地区。其节拍规整,音域适中,对比度很强,音乐坚定有力。一般以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来表现。

4 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或“祁阳班子”,包含高腔、昆腔、弹腔三种声腔。永河派由鼓师帮腔,宝河派由唢呐帮腔。它是湖南地方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流行地域最广的一个剧种,占据了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大半个湖南省。

5 湘昆

湘昆即湖南昆曲的简称,因主要流行于桂阳故又称“桂阳昆曲”,与苏昆和北昆同源。湘昆以郴州官话为基础,吐字行腔,声调高亢,并吸收了湘南的民歌小调和俚俗的叫卖之声,以《武松杀嫂》《牡丹亭》《荆钗记》《浣纱记》最为著名。

6 围鼓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时,4~10人围坐在一起,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通常表演于民间红白喜事和节日时,主要作品有《按小华》和《献图》。

7 湘潭民俗打山歌

打山歌可在劳动中唱、出工收工路上唱,歌词短小精悍,内容广泛,有独唱、对唱、多人轮回唱和合唱四种形式。抒情山歌音调多以高亢变柔和,对唱则情绪激昂,大多为即兴编歌。

8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聚居区婚俗的核心内容,不仅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现象,还全面反映了中国土家族政治、经济和人文状况。哭嫁歌内容丰富,包括序歌《哭开声》《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骂媒人》《哭开脸羚》《哭梳头》《哭戴花》《哭穿露水衣》《哭离娘席》《辞祖宗》和尾声《哭上轿》。此外还包括《哭木匠》《哭八仙》《哭十二月花》《哭十杯酒》等礼节性的内容。 HHEtfZ/+p7LCZmZqIE3+l7xh0HJwZm2sHXc/kEaN3zo5yx5NU5OcsOQmKL6iCy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