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贵州历史大事记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众多。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消夏避暑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这是一个秀丽古朴、风景如画的地区。唐朝时属黔中道,宋代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后又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朝时改为贵州省,省名一直沿用至今。

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黔西县观音洞发现的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是1.6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居住生活的证据,被称为“亚洲文明”。

贵州历史大事记一览

1.春秋战国开始

在今贵州境内出现许多“部落藩国”,如牂牁、夜郎、且兰、毋敛等。《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表示夜郎是当时的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具实力的地方割据政权。

2.公元前221年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为36郡。贵州北部、西北部,分属巴郡、蜀郡管辖。贵州南部、东部,分属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3.公元前111年

汉武帝灭且兰、伐夜郎,建立牂牁郡。当时的牂牁郡地跨贵州、滇东及桂西北,以且兰为郡治,平夷为都校尉治,且兰、平夷皆在今贵州境内,说明这一地区有较多联系,且以贵州为中心。

4.公元前25年

夜郎国覆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

5.魏晋南北朝

在长达4个世纪里,由于中原一直处于动乱之中,各地分裂割据,中央王朝无力管理西南,贵州与外地的交往骤然减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6.225年

诸葛亮亲自领兵,“五月渡泸”,分三路进入云南,平定“南中大姓”的反叛,蜀汉曾一度控制黔北。

7.隋朝

在黔北建立了明阳、牂牁二郡,但仅存在38年,统治并不深入。

8.唐代

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为15道),道下领州。唐朝中央王朝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地区多属经制州,由朝廷派遣特定的官吏治理,直接控制户籍、田亩。

9.974年

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宋王朝。

10.元朝

在今贵州地区普遍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其实就是唐宋以来羁縻政策的一种变形。所谓土司,是指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宣慰使等官职。当时的贵州地区有大大小小的土司300多个。

11.1368年

水西土司霭翠率部众拥护朱元璋并协助了明朝平定云南的战争。朱元璋特赐霭翠汉姓安,将顺元路改为贵州宣慰司,封霭翠为贵州宣慰使,并赏赐其很多金银珠宝和绢帛。

12.1388年

朱元璋特颁布诏书,宣布霭翠的地位高于其他宣慰使。霭翠去世后,其夫人奢香接任贵州宣慰使之职,并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此举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3.1413年

明中央王朝设置贵州布政使司。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和水西土司,一同归属贵州布政司管辖。从此之后,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区划。

14.1726~1731年

清朝政府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将土司统治地区改为流官统治。

15.1727年

清政府将四川遵义府,广西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辖。原贵州属永宁州划归为四川管理。之后,贵州延续至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

16.1913年

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

17.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

18.1934年

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

19.1935年

1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城,在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20.1935年

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贵州。

21.1936年

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

22.1935年

国民政府改组贵州省政府以后,建立了一套行政机构,省下设若干督察区。

23.1937年

国民政府置6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

24.1941年

国民政府置贵阳市,并在花溪镇置贵筑县。

25.1949年

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 iO0bcEBSmywCUFVXKhkKPr6mdZ0rnGiZFo3wbYMG2CeIezEI6x6AbTS13kVzcg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