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讳疾忌医”的典故,是说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见他有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于是告诉他要治疗。桓公说自己没病,反而嘲笑扁鹊喜欢治没有病的人,以此当作自己的功劳。10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再过10天扁鹊说桓公病发展到了肠胃,桓公还是不理睬。又过了10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眼就走。桓公觉得奇怪,于是派人去问。扁鹊说,桓公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5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不久就死掉了。
大家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这里不是教导大家不要讳疾忌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了,而是要大家看到,一个人如果病入骨髓就基本没治了,所以骨和骨髓对身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男人,有好的骨骼才能有强壮的身体,要不中国式硬汉怎么会被称为“铁骨铮铮”=呢?骨骼是人的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起着支撑整个身体的作用,没它我们的身体就会垮下来,寸步难行。所以,通常我们会用“骨”来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比如对意志坚定的人会说“有骨气”;意志软弱则会被称为“软骨头”。可见有强健的骨骼,才会有强壮的身体,乃至更好的精神面貌。
而骨髓可以说是我们身体中最柔软的部分。有意思的是,最硬的骨头和最软的骨髓之间,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一方面骨头保护着骨髓,使它几乎不易被伤到;另一方面,骨髓就像骨骼的营养液一样,为它提供原料和养分。
其实,骨骼和骨髓都和我们的肾关系密切。《素问·痿论》说:“肾主身之骨髓。”清代唐宗海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则说:“骨内有髓、骨者髓所生……肾藏精,精生髓,故骨者,肾之所合也。”因为肾主五脏之精,是生命的根本,而骨髓也是身体的精华,所以骨髓由肾精所生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才有了“精髓”的说法。进一步来看,骨骼的营养来源于骨髓,而骨髓是由肾精所化生的。所以肾精充足,骨髓和骨骼的营养才会充足,骨骼才会强壮。
肾和骨骼的关系从牙齿就可以反映出来。牙齿是人体唯一显露在外面的骨头,所以一般从一个人牙齿的状况就可以判断他的肾的情况。明代李梴的《医学入门》中说:“肾充则齿固,肾衰则齿豁。”“豁”字的意思是破缺疏散,表明牙齿和肾的密切关系。比如有的人牙齿很容易松动,这就是肾虚的表现。而老年人因为肾气衰弱了,牙齿也会脱落,直到掉光。反过来,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早晚“叩齿”是一个可以增强肾气、延年益寿的运动。
有了对肾和骨关系的理解,我们会发现很多跟骨骼有关的疾病都是肾虚引起的。比如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腰骨痛等。对于这些疾病,很多人选择大瓶大瓶地吃钙片或者喝骨头汤补钙,其实补肾才是根本。
男人光有健康的身体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大智慧。因为在现代这个知识和信息的社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通过报纸、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各种知识向我们涌过来,接受起来很伤脑力,进而导致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症。那么怎么办呢?需要补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髓是我们身上最大的骨髓。而骨髓又是从肾精而来的,所以上面出现的各种症状都与肾虚有关,因为肾虚致使肾精不足,就无法生成足够的骨髓,脑髓不够,大脑也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了。所以通过补肾可以解决因为过度用脑引起的疾病。
可见,补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牵涉骨髓的充盈和骨骼的强健。而骨骼和骨髓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人体的生长、健康以及聪明智慧都有关系。因此,养肾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