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下风云

叔侄对垒,姜还是老的辣

在朱元璋的众多子孙中,朱棣(dì)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当年随父亲朱元璋南征北战,久经沙场,无论作战的经验与策略,都比朱允炆老道得多,是朱允炆最强的对手。

刚开始,朱棣这边只有10万军队。不过,由于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上朱棣的领导能力强,所以燕军一点儿也不害怕皇帝的南军。

而朱允炆这边,由于朝中大将早已被朱元璋杀了大半,朝廷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了,只好派年近古稀的老将耿炳文出马,但不幸战败。

接着,建文帝改任李景隆为大将,与燕军作战。这个李景隆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不懂兵法,又妄自尊大。他一上任,就收集耿炳文的残余部队,调集50万军马,开进河涧(今河北沧州内)驻扎。

据说,朱棣知道后,笑着对部下说:“你们瞧,李景隆军中尽是乌合之众,兵将不能适应北平的霜雪天气,却贸然深入敌军内部,求胜心切却智谋不足。这小子不被咱们打得屁滚尿流才怪!”部下听了这话,士气大振。

为了诱敌深入,朱棣决定让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并交代他说:“李景隆来了,你只准守,不准攻。”朱棣自己则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临走前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

这招果然厉害,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去支援永平了,便直奔北平城下。他见卢沟桥没有守兵,得意洋洋地说:“连这座桥也不守,朱棣果然是个糊涂虫!”

可是,李景隆的将士有许多是老将耿炳文的部下,不太听他的指挥,因此几次攻城,都以失败告终。燕军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后,城墙又湿又滑,南军一直无法攀城进攻。

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军攻破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大宁是宁王朱权的封地,他的军队多半是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朱棣将宁王的军队纳入自己麾下,回到北平,对李景隆内外夹攻。

李景隆抵挡不住,连吃败仗,只好脚底抹油,逃了。第二天,士兵听说主帅早已逃跑,也纷纷扔掉兵器,溜之大吉。

东昌战役,侄子的第一次大胜利

令人好笑的是,李景隆仓皇逃回皇宫后,竟与大臣们联合起来骗建文帝,说自己打了大胜仗。建文帝信以为真,还重赏了李景隆。

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又与郭英、吴杰等人,率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河北白沟河,却遭到了朱棣十多万大军的迎头痛击。

李景隆屡战屡败,不得不一退再退,最后退到了济南。燕军穷追不舍,也一路追到了济南。最后,李景隆几乎全军覆没。

李景隆兵败后,回到京城。方孝孺骂道:“就是这个人坏了陛下的大事!”其他的大臣也怒目而视,恨不得揍他一顿,纷纷要求将他就地正法。

但建文帝不忍心,只是撤了李景隆大将军的职务,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去统兵摆平燕军。

由于之前屡战屡胜,燕军产生了轻敌的心理,在进攻东昌(山东聊城)的战役中,燕军被南军打得落花流水。朱棣的亲信张玉也在这场战争中死去,就连朱棣自己也被包围了,直到援军到了,才成功突围。

这场战争被称为“东昌战役”,这是双方交战以来,建文帝这方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燕王称帝,建文帝不见了

公元1401年的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可对于朱棣来讲,还是寒冬腊月。因为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燕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攻下的城池却只是暂时的,很多根本来不及巩固,就被建文帝这边抢了回去。

正在朱棣为此苦恼的时候,有个对建文帝不满的太监给他送来了情报,说南京城现在正缺少守兵,大家都出去打仗了,因此现在轻而易举就能打下南京城。

朱棣的谋士也劝朱棣绕过山东,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南京,一举将它拿下。

于是,朱棣举兵南下,跃过防守严密的山东,直指京城。

建文帝见情况不妙,就想割地向皇叔求和。但这个叔叔不领情,一口拒绝了他的请求。

没多久,燕王攻入南京,即皇帝位(史称明成祖),年号永乐。

直到这时,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才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而建文帝呢,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据说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本想一死了之,这时,少监王钺(yuè)却告诉了他一个秘密:“你爷爷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它藏在奉先殿内。”

建文帝急忙叫人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有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以及一封遗书,遗书详细标注了出宫路线。

于是,建文帝等三人便遵照爷爷的遗嘱剃了头,换上僧衣,出了宫。

至于去了什么地方,这还是个谜,本报本想继续追踪,但朱棣严厉禁止,只好作罢。

方孝孺被诛十族

编辑老师:

你们好!

朱棣身为藩王,却大逆不道,谋权篡位,将我朝立嗣以嫡以长优先的律法破坏得干干净净,作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弟子、建文帝的老师,我感到十分愤慨。

但朱棣却妄想凭借我在朝廷的威信收买人心,多次派人到狱中劝我投降,还让我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我就给他写了四个大字——“燕贼篡位”,哈哈!

朱棣火了,就威胁我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

我回答说:“不要说九族,诛十族我也不怕!”

谁知朱棣真的把我的“门生”“朋友”加起来,和我的九族凑成十族,送到我面前,让我先看看,再千刀万剐。

他以为这样我就会屈服,真是太异想天开了。我写这个信,就是想告诉天下百姓和朱棣,能够以身护法,我们虽死无憾!

方孝孺

方大人:

您好!首先,非常佩服您为法献身的精神,以及誓死不变的气节。

不过,这样一来,您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还使800多人丢失了性命,包括姓方的、不姓方的,和方家有血缘关系、没血缘关系的,甚至与您从未见过面的。除去这些,受到牵连入狱、充军、流放的多达1000多人。

朱棣这么做,证明他确实心虚。一个人可以非法得天下,却不可以非法治天下。也许正因为如此,对于臣服他的人,他还是很宽容的。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对于已经发生的惨案,我们也无能为力。

《穿越报》编辑 d5uhmFECeyOilB2BgNisQdd4aq+CtyWUeHzJfKtMtay0pZB2tuASmkHvjK9kXM7/

百姓茶馆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