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下风云

百姓茶馆

扬州十日,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清朝统治中国后,很多明朝的官员及老百姓仍然誓死效忠明朝。他们把明朝皇帝的后代接到了南方,建立了新的明朝政府(史称南明)。

公元1645年阴历四月十九日,清朝派豫亲王多铎率领大军向南推进,一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但等到了攻打扬州的时候,却遭到了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的顽强抵抗。

史可法向南明皇帝求救,但没有得到回应,扬州成了一座孤城。但即便是孤城,史可法也发誓要坚守下去。

无奈,扬州的守兵本来就不多,粮草也不多,没多久,食物就出现了短缺。史可法把剩下不多的肉拿出来,分给士兵们吃,自己就着盐和酱油下饭。

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扬州终于因为弹尽粮绝,被清军攻破。史可法本来打算自刎,却被清军抓住了。多铎看重他的才华,亲自劝他投降,并拿高官厚禄引诱他,但都被史可法拒绝。

史可法说:“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史可法头可断,但绝不会向你们屈服。”之后,他英勇就义,他的军队全军覆没。

清军在攻城过程中,伤亡惨重。多铎为了泄愤,就下令屠杀城中百姓。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持续了整整十天,人们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杀死。往日繁华热闹的扬州城,到处尸骨累累,血流成河,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死城”。

据估计,大约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史称扬州十日。相信汉族人会永远记住这段悲惨的历史。

要头发还是要脑袋

为了打压南明政权和汉族人,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清朝皇帝在皇城里坐稳了屁股,就开始治理老百姓了。

公元1645年,摄政王多尔衮颁布了一道“剃发令”,要求汉族人在10天之内,像满族人那样,把额头上的头发全部剃掉,在脑袋后面蓄起头发,编成一个长辫子,不从者斩。

汉族人坚决反对,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可以随便毁坏呢!”

可朝廷的答复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脑袋和头发只能留一个,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尽管这样,汉族人们依然不肯屈服,尤其是嘉定城的人,反抗最强烈。他们甚至组织武装抗击清军,因此遭到了清军的三次大屠杀,被称为“嘉定三屠”。

可笑的是,带头攻打嘉定的,竟然是坚决抗清的明朝将领史可法的部下——李成栋。

李成栋一心想着要为清王朝立功,结果遇到了嘉定人的英勇抵抗。战斗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李成栋气急败坏地问部下:“嘉定人投降了吗?”

部下回答说:“活着的都不投降,不过死了的都降了!”

就这样,在清军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的老百姓没有一个投降,死亡人数达到二万多。清军“如愿以偿”,在满城的累累白骨上,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帜。

14岁的少年天子

公元1650年多尔衮病死,14岁的顺治皇帝正式宣布亲政。

为什么他登基8年后,才开始亲政呢?因为多尔衮还活着的时候,朝廷里的事都是由他说了算,顺治皇帝根本插不上手。

多尔衮死后,被人揭发生前有谋逆之心。顺治皇帝趁机削去了他的爵位,财产也充公,还把尸体挖出来鞭打。最后连他的余党一并清除,从此集大权于一身,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刚即位时,这个少年天子连汉字都读不懂,于是他每天都刻苦学习汉族文化,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有时甚至彻夜不睡。

面对全国的战乱,顺治皇帝大胆重用汉族降官,还给崇祯皇帝立了碑,表彰了李自成攻陷京城时殉国的明朝大臣,渐渐稳定了国内局势。

为了拉拢人心,顺治皇帝严令整顿吏治,惩治贪污;提倡忠孝节义,并亲自带着大臣去祭奠孔子;同时还注重农业生产,开垦荒田,减免赋税,提倡节俭,连各地向宫廷进贡的土特产也下令免了。渐渐地,国家慢慢恢复了元气。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乐于听取大臣意见,不管大臣们提什么意见,他都不会生气。如果不提意见,他反而不高兴。

有一次,大臣朱之弼上书说:“如今社会存在很多问题,都是‘六部’造成;‘六部’不好,是因为他们的顶头上司尚书管教无方;而尚书是皇上定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皇上用人不当,治国无方。”

要是换作别的皇上,早已龙颜大怒。可是,顺治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表示同意,还根据朱之弼的意见对吏治加以改进。

相反,有个叫姚延启的大臣写了篇文章,对顺治皇帝的功德极力赞颂,顺治皇帝看了不但不高兴,反而将他臭骂了一顿。

在一般家庭里,十几岁孩子还只知玩耍,但顺治皇帝却有这样的气度、这样的见识、这样的作为,实在是比动不动把提意见的大臣打个皮开肉绽,甚至要了人家脑袋的明朝皇帝要强得多啊。 +tB0KnAj5PWZ0bgEfnmn1C5AwNLwAgQiItphgtmN9r449In5X0E9/glWMN5Kv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