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不要让攀比之风在孩子的内心滋长

许多家长由于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从小就能明白什么叫艰难辛苦,但是如今的孩子们身处优越环境中,对于钱的来之不易远远没有家长那么深刻的体验,容易滋生攀比情绪。如果家长每逢孩子开口要钱就给,任由孩子消费的话,就会让攀比之风在孩子的内心疯狂滋长。

小绒今年上五年级,一天放学后,她对妈妈说:“妈妈,我的生日快到了,到时奶奶给我的300元钱我不交给你,我请好朋友去‘罗马假日’吃饭好不好?”

女儿的这么一问,让妈妈感到无比惊讶。“罗马假日”是城里一个相当高档的会所,小绒小小年纪,普普通通的一个生日,竟然想到家长都不曾涉足的高消费场所“潇洒走一回”,如此消费观念,让妈妈在震惊之余非常担心。

妈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轻声回话道:“孩子,怎么想起去那种场合消费呢?要知道一个生日是否过得有意义并不取决于花费的多与少啊!更何况奶奶的钱和妈妈的钱一样,应该用到该用的地方才对哦!”

听完妈妈的话,小绒显得很不以为然,甚至有点不耐烦地跟妈妈说:“不就300元钱么?那本来就是奶奶给我的,什么叫该用不该用啊?我们班好多同学生日都不在自己家里过,什么‘罗马假日’啊、‘现代经典’啊……各个茶楼,卡拉OK,她们全去光顾过。我的生日怎么能比别人的差,人家要笑话的!”

听到女儿的回答如此理直气壮,妈妈不禁开始反省起自己的教育方式。结婚这么多年来,小绒爷爷奶奶的高额退休金足以应付家庭所有的开支,她和小绒的爸爸收入虽然不高,但是因为不需要生活费用的开支,所以确实不用去精打细算,因此小绒每次开口要钱,妈妈总是简单问问她要钱的缘由后,她要多少,便给多少。至于爷爷奶奶给没给,给多少,小绒干什么用,妈妈也很少过问。无意间,小绒竟然养成随心所欲地花钱和与人攀比的不良习惯,现在真是让妈妈暗暗叫苦啊!

孩子适当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这点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有表现:比如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等。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口袋里可以用来支配的钱越来越多,再加上孩子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猎奇的天性,如果攀比之心不能够得到理智的遏制,任由其发展的话,那么过分不切实际的攀比就会发展成虚荣心,影响孩子正确财富观念的形成,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带孩子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以前人们的艰苦生活,对过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遭遇,缺少一种感性认识。当孩子大手大脚,与人攀比的时候,家长不妨找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对于女孩来说,家长可以把平日里孩子“淘汰”的衣服重新整理出来,给年龄小的亲戚,或者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穿,同时给孩子讲讲“一件衣服穿三代”之类过去艰苦生活的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把一些废弃物品DIY一下,告诉孩子以前的人们从不浪费一针一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亲眼看一看那段艰苦的历史……总之,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感受现代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相信这种体验会让孩子受到很大的触动和教育,改变攀比的心态。

▲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

“某女同学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我也想要”,这种“攀比”情景相信在很多家庭都上演过,有的家长可能受不过孩子的执拗,就会答应孩子的要求去购买。这样做是不对的,只会助长孩子的攀比风气,家长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不能买,然后向孩子解释:“别人有很多东西是你没有的,而你也有很多东西是别人没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可以穿出自己的风格,不能别人有什么咱们就要什么。”以这样正面说教的方法来消除孩子的不恰当的攀比。

▲父母要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自己就存在着攀比的行为和心理,比如有的父母谈话时,无意识地说,某家搬新居了,装修花了多少钱;谁又买了新衣服,是什么品牌的,我们也去买一件穿;谁的孩子花钱进了重点学校,等等。家长的这些做法,孩子耳濡目染,无形中为孩子的攀比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了不让孩子形成攀比的心理,家长要以身作则,启发孩子,让孩子渐渐摆脱盲目的攀比。

▲消除伙伴间的不良影响

孩子的攀比行为大都在伙伴间发生:我的学习用品比你的好;我的穿着比你时尚;我家里比你家里有钱……一些孩子在看到伙伴对自己炫耀时就受不了了——你比我强,我就是不服,我就要与你拼个高低,攀比行为就此产生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向孩子阐明金钱的意义和盲目攀比的害处,然后和那些爱攀比孩子的家长、老师及时沟通,有效合作,消除伙伴间这样的不良影响。

▲巧妙利用校规制约孩子的攀比

北京市在全市各中小学试行的《中小学生守则》中,首次将“生活不攀比”单独列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教育界已经注意到,并且正采取措施制止校园的攀比风气。在国际上,这样的做法也不少。如目前德国教育界正重新考虑用统一校服来制止越来越多的校园名牌追捧者;新加坡甚至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准穿名牌;日本不准中学生烫发;英国皇室子弟虽就读于贵族学校,可社会实践必须与平民同甘共苦……家长在孩子提出攀比性质的物质要求时,不妨利用学校的校规来制约孩子,因为孩子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着本能的信服感,所以这种做法有时候会比家长的一番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把攀比化为良性竞争

社会免不了竞争,孩子的攀比心理存在是必然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去引领他们拥有正确的财富观、人生观。攀比心理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并不一定是坏事,家长要把孩子从金钱、物质上的攀比,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攀比,从而使攀比演化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只要家长因势利导,因人而教,用爱与理解去雕琢,那么孩子终究会成为美玉。 WODLeEVM6ud/i7mGwnWa1iOqHO3SBXFWdm0XcRJBCpb3BlerjNtPoHdjeOWYuK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