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的分类,可依其产地及环境的不同,略分如下: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鱼纲(Pisces)中的硬骨鱼系(Bony fishes)、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在科以下分为2个属(genus)、8个独立演化的物种。
Osteoglossum属
1)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俗称为美洲银带或银龙);
2) Osteoglossum ferreirai (俗称为美洲黑带或黑龙)。
Scleropages属
1) Scleropages jardinii (俗称澳洲珍珠龙);
2) Scleropages leichardti (俗称澳洲星点龙);
不同品种的龙鱼,有着丰富多彩的鳞片颜色。
3) Scleropages formosus (亚洲龙鱼,根据产地和颜色的不同分为:红龙、青龙、过背金龙、红尾金龙)。
以上的这些种类是属于有须类的龙鱼品系,另外有2种更为古老的品系则属于无须类的,一是非洲黑龙( Heterotis niloticus ),二是美洲海象( Arapaima gigas )。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银龙原产于亚马逊河和圭亚那。体呈长带形,侧扁。尾呈扇形。背鳍和臀鳍呈带形,向后延伸至尾柄基部;胸鳍较大;尾鳍短小呈圆扇形。眼睛在头的上部接近头顶。口在头的上位,口裂大而下斜,下颚比上颚突出,长有1对短而粗的须。此鱼有5排呈粉红的半圆形鳞片,鳞片巨大,鳞片至尾部相对较小,鱼体呈现色是金属的银色,其中含有钴蓝色、蓝色、青色等混合颜色,闪闪发亮。在光线的照射下能显现出淡粉红等其他颜色。幼鱼时的体色泛青色。成鱼体长90~100厘米。
在骨舌鱼科中,银龙与海象鱼一样,是亚马逊河古代鱼的代表鱼种。根据Vandell在1829年的记载,银龙是骨舌鱼中最早披露的鱼种。1935年首次引进德国后便一直在水族界中保有一席之地。1956年由牧野信司所著,在日本第一版发行的《原色热带鱼图鉴》中,有一页的彩色页介绍。在当时,这只美丽的鱼着实让大家惊叹不已。与1964年东京奥运会同期的第一次观赏鱼热潮,也是由养在镶着不锈钢外框鱼缸中的银龙等大型鱼、珍奇鱼领衔上演。此后,世界各地的鱼只不断涌进日本,且大量采集到银龙野生个体,此时银龙的价格才逐渐滑落而成为古代鱼的入门鱼种。
银龙的幼苗挂有卵黄囊
多数银龙采集自南美的巴西和秘鲁。从亲鱼(公鱼)的口中将其挖出来后,经过暂时的保管与养殖再输往世界各地。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开始采集,因为在这段时间前的一两个月雨季来临时,银龙开始产卵。此时,所有的个体都会在腹部有个橘色弹丸般大的卵黄囊,这个时期完全不需进食,单靠自体的养分就足够了。不久,等到其消化系统健全之后,就可以喂食赤虫了。但是,此时仍是稚鱼在亲鱼口中学习摄食方法、避敌等技巧的训练期,对于生产量十分低的骨舌鱼来说,采取口孵的方式是提高仔稚鱼期存活率的一个好方法。如果饲养几十只这个时期的稚鱼时,常会发现它们在靠近水面的水流静止处或水槽的角落群聚成一团,以头向上仿佛快死亡般的姿态在休息。像这种生物性的“铭记”(imprinting,一种生物本能行为的传承)所导致的行为在鱼类之中是很少见的。等到鱼龄渐长,这种行为就渐渐消失了。这个时期,鱼的眼睛非常大,头长与眼径相比十分不成比例。4厘米左右的仔鱼(尚有着卵黄囊的个体)在体侧与头部有一条颇粗的黑色纵带,这条纵带会随着卵黄囊的吸收而逐渐消失。稚鱼期时,鳍与身体比起来显得特别大,尤其是臀鳍。腹鳍的第一条软鳍显著的延长,吻端的触须也很大。
银龙的个性在所有的骨舌鱼中算是很温和的,可以与同尺寸鱼混泳。银龙也是所有骨舌鱼中繁殖力最强的。银龙的食性被归纳为肉食性,但不表示只吃鱼类。除了小鱼外,银龙也吃很多其他的东西,在体长10厘米左右的稚鱼期时,平常以虾子、水蚤、摇蚊等甲壳类或水生昆虫为食,也会捕捉离水面3~4厘米游泳的小鱼。亚成鱼时,除了寻游在水面的鱼外,也吃蜥蜴、青蛙、蛇等。超过1米的成鱼也会吃水鸟的幼雏和老鼠等小动物,因为热带地区的飓风常将陆地上的许多小动物卷入水中。除此之外,银龙也会跃出水面捕食水面上1米以上的蛇或大型甲虫类。遗憾的是,银龙躲藏在浮草之下窥视水面上的昆虫,一瞬间跃出水面的勇姿,在鱼缸中是看不到的。在人工饲育的环境下,除了金鱼、蟋蟀等活饵外,还可以喂食磷虾、冷冻鱼肉、香肠、鱼卷、人工饲料等。如经过驯饵的话,还可以接受更多种的食物。银龙繁殖虽十分困难,但在日本已有成功的记录发表。银龙在一季之中会产卵1~3次,每次100~300颗,卵径9~10毫米。产卵后40~50天内,公鱼会将卵含在嘴中,从孵化后一直到学习摄食行为开始之前,稚鱼在口中得到了最好的保护。这期间,亲鱼几乎不摄食,只是专心地守护着孩子。
Osteoglossum ferreirai
黑龙的幼体身体上的黑带明显区于鱼银龙
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黑龙鱼体长可达90厘米,此鱼于1966年在巴西里奥河里首次发现。
黑龙和银龙的成鱼外观比较难分辨,黑龙鳞片色泽稍黑一点,不同的是在幼鱼时期,身上略带黑色,有一条黄色线条从中穿过,成鱼后黑色逐渐消退,鳞片渐呈银色,各鳍由灰色变成深蓝色,形状和银龙几乎一样。成鱼后,整条鱼外观为银色,但体形长大时会趋向黑色带紫和青色,有金带,极具观赏价值。由于该鱼在幼鱼期有明显的黑色体纹,胸鳍下挂着卵黄囊,所以香港人称之为黑龙吐珠。
Scleropages leichardti
澳洲星点龙鱼
澳洲星点龙鱼的成鱼
原产地分别为大洋洲的北部和东部。由于其外表区别不大,习惯上大家统称其为澳洲星点龙鱼。
澳洲星点龙鱼体长可达50厘米,与星点斑纹龙很相似,幼鱼极为美丽,头部较小,体侧有许多红色的星状斑点,臀鳍、背鳍、尾鳍有金黄色的星点斑纹,成鱼体色为银色中带美丽的黄色,背鳍为橄榄青,腹部有银色光泽,各鳍都带有黑边。
澳洲星点龙鱼属夜行性鱼类。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大量放养此鱼鱼苗。此鱼性情凶暴,能咬伤比它大许多的鱼类。
澳洲星点龙鱼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要求软水(影响不大)。pH值6.5~7.5,硬度值3~12,水温24~28℃。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为零。
起初,人们以为1844年被发现的亚洲金龙、红龙和青龙(学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为 Osteoglossum 属的一类。直到澳洲星点龙鱼于1864年被发现后,始发觉两者无论在繁殖、习性和外形上皆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尤其是鳞片较大、颜色较深以及背和臀鳍都较短的共同特征。因此,重新把它俩归类为 Scleropases 这一属。产自澳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澳洲珍珠龙(学名 Scleropages jardinii )同是这一属的成员。与南美洲的银龙和黑龙一样,不受华盛顿公约保护的澳洲珍珠龙,也因为丰富的产量和合理的价格而深受鱼迷们喜爱。一般来说,澳洲龙鱼的触须和胸鳍会比亚洲龙鱼的小。不过,澳洲龙鱼的侧线长了32~35片鱼鳞,而亚洲龙鱼只长了21~25片。因此,在一些禁止进口亚洲龙鱼的国家里,例如美国,澳洲龙鱼因为与亚洲龙鱼颇相似,顺理成章地成了后者的替代品。再说,每年11、12月遭捕获的野生澳洲龙鱼,一般会于隔年的1~3月间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进而使之风靡了不少的龙鱼迷。澳洲龙鱼的价钱虽比亚洲龙鱼低,可后者的寿命通常会比前者长些。若与其他鱼类同养于一水族箱,几日之内即可见累累的伤痕。至于颜色方面,它既无金色亦无红色。它的触须也较短。
Scleropages jardinii
产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及新几内亚。
澳洲珍珠龙鱼
过背金龙鱼,Malayan Golden Arowana
学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过背金龙的栖息地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侧,靠近加里曼丹和槟城中间名为卡普亚斯河水系的地方,其中心在武吉美拉湖和古伦河。马来西亚产的金龙之中,鳞杠的金色杠缘一直延伸到背部的个体称之为过背金龙,此一形态是马来半岛产的亚洲龙鱼的独有特征,而鳞框会有持续不断的轮状纹路展现一派豪华。
依鳞片基底部的色彩,可以分为蓝底和金底,此一组合改变了其价值观。其价值在于“呈现程度有多少?”其中出现率低的价值较高。在过背金龙优良个体里,出现率最低的是鳞片基底部呈蓝紫色,鳞框是金色,只有金色缘框完全延伸到背面的才称之为蓝底过背金龙。
进口个体中最美的是蓝底过背金龙。在幼鱼期时,从下方观察可以见到略带蓝色的光泽,到了25厘米以后就会呈现原有的蓝紫色鳞底,鳞框金色宽幅小的个体可谓魅力无穷。在幼鱼、亚成鱼时期,蓝底的个体随着成长,鳞框的金色会越来越明显,鳞框金色宽幅大的个体称为粗框。此种微妙色彩变化所呈现的蓝紫色不容易维持,饲养时的水质、照明、食饵等因素都会影响色素细胞的排列而产生变化,造成蓝色泽,容易隐藏起来。
为了得到优良过背金龙,最重要的动作就是多看一些个体,在当地直接筛选。在价格方面,过背金龙属于高价商品,所以找到信用可靠的店家肯定是觅得优良个体的最佳捷径。
金色色彩强烈的金底过背金龙指的是从鳞框到鳞底都呈金色的个体。鳞底没有蓝色色彩,略带暗褐色。鳞框有着强烈金色色彩的个体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过背金龙,而不是金底过背金龙。
美丽的武吉美拉湖是金龙的原产地
红尾金龙鱼,Redtail Golden Arowana
学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红尾金龙鱼
高背金龙鱼
在介绍红尾金龙之前先来介绍一下高背红尾金龙。高背红尾金龙鳞片亮度从腹部数起可达4排半至5排,当然是越多越好,甚至背部会亮(这种个体相当少见)。一般对高背红尾金龙的出产没有确切的定论,我国台湾人认为是过背金龙和红尾金龙的杂交种出产的高背红尾金龙。内地经销部商称之为宝石,也有称红尾金龙为宝石龙鱼。
红尾金龙为产于印尼西侧苏门达腊岛的一种。特征是臀鳍呈红色,背鳍和尾鳍上叶为黑褐色。背鳍基底附近的鳞片没有金色鳞框。从腹侧开始数第5排鳞完全没有鳞框。所谓的金龙是指栖息在苏门达腊岛和马来西亚的亚洲龙鱼的一种,现今马来西亚的龙鱼场已经进行商业化的繁殖,近来也在积极进行红尾金龙的纯系血统繁殖,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红尾金龙的供给将会日趋稳定。
红尾金龙主要分布在苏门达腊岛中部东岸,以北康巴鲁地方产量最多。主要栖息地的5条河川里所产的个体多少会有色彩上的差异,只是,近来这些特征已经明显不存在,唯一只以北康巴鲁的红尾金龙为种亲进行累代繁殖的个体,以北康巴鲁之名在市场流通。
近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著名龙鱼场已经繁殖出红尾金龙的特征比一般更为明显的个体。然而黄龙和高背金色龙交配产下的个体依然以红尾金色龙的名称在市面上流通。
过背金龙幼鱼时期,背鳍细小鳞片的金色鳞并非每只个体都有,而在高背金龙的幼鱼时期有金色鳞框的个体也是少之又少,红尾金龙则是连一片鳞杠也没有。从幼鱼期开始尾鳍的上下部分颜色是分开的,下叶略带红色,上叶则是偏暗色。
红尾金龙的幼鱼售价比较平实,是饲养金龙的入门种,一直保有高人气。主要进口的个体都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繁殖个体,品质相当高。金龙的杂交品种:高背金过背金和红尾金的配种繁殖出一种背部较高的红尾金。
青龙,Green Arowana
学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青龙
青龙捕食十分凶猛
主要产地: ①西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百乐镇的百乐湖(Tasik Bera);②西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斯里再也村(Sri Jaya);③西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兴楼弄边国家公园(Endah Rompin National Park);④西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大汉国家公园(Taman Negera);⑤西马来西亚东海岸丁加奴州吉地湖(Kerteh);⑥西马来西亚东海岸丁加奴州肯逸湖(Tasik Kenyir);⑦西马来西亚东海岸吉兰丹州白沙湖(Pasir Puteh)。
青龙又称绿龙鱼,是整个东南亚中分布最广的鱼。过去,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都有分布。不同区域的青龙的外形差异颇大,但整体而言,头型较圆,嘴部较不尖锐。成熟后的青龙,鳃盖为银亮色,体侧鳞片为透明中带青蓝色泽的斑点,鳞框不明显且带点淡淡的粉红色,身体后面三鳍为褐中带灰蓝色。第四及第五行鳞片散发着优雅的淡蓝色光芒,最佳品质青龙的鳞片中心具有淡紫色调。青龙非常温驯,容易与其他鱼混养。
红龙,Red Arowana
学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野生红龙只产自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省和苏门达腊,目前野生品种濒临绝种,已列入《濒危动植种贸易保护公约》(CITES)。
一般在市面上会看到许多红龙鱼的名称,甚至有些名称连听都没听过。其实很多名称只是养殖公司为红龙起的一种商品名称。
按照野生产地略有不同,红龙可分为:辣椒红龙,指产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仙塔兰姆湖的红龙;血红龙,指产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仙塔兰姆湖以北,近卡巴尔托卡兰附近流域的个体。
辣椒红龙的成龙的体形较大,较大的各鳍,吻端比较尖翘呈汤匙头形,肩背部略为隆起,体高较高。小龙鱼头型较长,吻端尖翘,桃尾(菱形)。发色比较慢,颜色比较偏亮红色。辣椒红龙为何取名为辣椒红龙,是因为鱼的鳞片有着深明的底色,底色与鳞框之间有明显的区分,正像市面上所见到的辣椒一样有着鲜明的红绿对比(当然在现在的人工繁殖下也有蓝底的)。所以有着辣椒红龙的名称。
血红龙的成龙体形比较修长,头型较圆短。小龙鱼头型较圆短、扇尾。发色比较快,颜色比较暗亮红色。其名字由名称上可以很明确的下定义,就是整条鱼红通通的,像血红色的鳞片占满了身体。在顶级红龙中,鳞框比较不明显的红龙(会吃框的鱼)的发色会由鳞框一直延伸到鳞底的,这种鱼我们称之血红龙。
红龙身上的色彩通常快则一年,慢则十年便会完全显现,一般时间为4~5年。很多时候,鱼儿的色彩是渐次地先由黄转为橙,再以橙转为浅红,最后才转为深红色。有时鱼儿突然在一两周内全身转为红色。养红龙要耐心,只要是红龙,早晚有一天会红。
标准汤匙头的辣椒红龙
红龙的商品名和杂交品种
一号红龙(也称超级红龙Super red Arowana)
超级红或者一号红龙是养殖者和养鱼爱好者这些行家们通用的术语,包括了辣椒红和血红这两大品种。
辣椒红有两种:第一种鳞片的底色是蓝的;第二种的头部则长有绿色的鱼皮。它之所以价值昂贵是因为它的稀罕及其身上所覆盖着的粗框鳞片,深红色的鳃盖,还有比较大的鳍和尾鳍。此鱼的幼鱼具有较宽的身体、较大的眼睛、菱形的尾鳍、较尖和突出的头部、红色的鳍,特别是其胸鳍,可轻易地被确认出来。眼睛的直径通常等于眼睛和嘴尖的距离。鳞片带有淡淡的绿和黄色(或橙色)。不过,此鱼的色彩最快也要等一年半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慢的话就要等上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血红龙成鱼的身体主要由细框的鳞片覆盖着,鳃盖同样是红色的。此鱼有红色的鳍,不过身体比较细和长。与辣椒红不同的是,血红的色彩会很快地在一年后便显现,幼鱼的身体比辣椒红幼鱼要相对地长,鳍和眼睛也比较小。血红龙幼鱼的鳍一样是红色的。所不同的是,血红龙幼鱼的尾鳍呈圆形,头部也不比辣椒红龙幼鱼的突出,鳞片略带浅绿和粉红的色泽。
血红龙
橘红龙
班札红龙
未发色的红龙幼体
橙红龙一般可长至90厘米,此鱼的鳃盖为橙红色,鳞片通常也是橙色的。有些橙红龙的鳍是橙红色的,而一些劣等橙红龙的甚至是黄色的,独特的是幼鱼的头部比较圆。橙红龙鳞片上的色彩亦因为常常远不及血红或辣椒红的亮丽而越发使人觉得它暗淡无光。眼睛比辣椒红小的橙红龙也是三种红龙当中价钱最低的。
一号半红龙
超级红和黄尾或者青龙的配种,所以也称为班札红龙(Banjar Red)。基于配种的养系,这种龙鱼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条带有一块块红斑的黄尾龙鱼或者青龙。一些等级较高的鱼可能还会像超级红一般长有红彤彤的鳍,但永远不可能会有红色的唇和触须。龙鱼身体后端三面鳍上的黑色斑点都是依着鳍的形状而排列的,超级红鳍上的斑纹与硬刺形成“十”字花样。
二号红龙
黄尾龙和质量同等差的青龙配种而成。
金红龙
血红龙与过背金龙的配种,鳞片色彩除了粉红中略微带点蓝色外,上面的金色也比较深。
学名: Arapaima gigas (巨骨舌鱼)
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体长达500厘米。
繁殖:4~5月在有沙砾的浅水中筑巢、产卵,雄鱼有护巢、护幼行为,以头部分泌的激素聚集幼鱼。尚未有人工繁殖记录。
海象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而且非常有气势,大到了所有跟它一起混养的鱼都好像有“借腕儿”的嫌疑。这种体量也让人不由自主就想起了古代的生物。
南美洲的原著民一直认为海象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巨骨舌鱼的名字是名符其实。如果饲养在室内,水族箱的级别起码要向水族馆的“展缸”看齐,否则建议您还是考虑直接在院子里开水池。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空间后,您会发现海象鱼其实很好养。因为它继承了所有原始鱼类的光荣传统:一个可以呼吸空气的鳔。这就为水体的供氧大大减轻了负担。另外,pH值微酸至中性,温度25~30℃都可以接受。混养方面,在幼体时只要体型差不多的观赏鱼都可以。如果您居住在南方,我的建议是把它安置在露天的锦鲤池子里,珍奇与美丽同游,一定别有一番情趣。亚成体后就不行了,1米以下的全部算小鱼,它又是凶猛的掠食者。此时,“大”这个主题已经凸显出来了,也许数条海象鱼单一品种的饲养,更能体现它的帝王风度吧。成长中的海象鱼最让人兴奋的地方,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由尾部向背部逐渐发色。先是出现红点,最后整个上半身都能变成紫红色,真是所谓“最美不过夕阳红”呀。
最后是一个安全小提示:海象鱼虽然身体粗大,弹跳功能却很强,野外也会有跃出水面捕食的情况。在投饵时不要把鱼或肉块长时间拿在手中,否则突然看见一个一米余长的庞然大物冲向自己的手臂,还是挺危险的。
海象应当是亚马逊河流中最大的淡水鱼,它们的幼体十分贪吃。
Heterotis niloticus
非洲黑龙
分布于尼罗河中上游和热带西非洲。外形类似于亚洲及澳洲龙鱼。其吻端到背鳞前位置的轮廓不是直线型的,口部较大而不开裂,觅食时才会张开。体色为橄榄色带灰色而不是黑色。天然水域中的尼罗河龙鱼可长达1米,重6千克。在水族箱中可长至80厘米。必须注意的是,此鱼不吃小鱼而是吃浮游生物,如轮虫、红虫等。它的第四、第五鳃面的上部是螺旋状的类似于攀鲈科鱼类的呼吸器官。
非洲黑龙只能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
非洲黑龙的原产地尼罗河上游
龙鱼的生长期和成熟所用的发育期很长,一般雌鱼需6~12年,雄鱼需5~16年才可繁殖。并不是所有的龙鱼都能在水族箱里繁殖,像金龙就不行。现在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龙鱼有银龙、红龙(相当困难,至今国内还没有成功的报导)、青龙、澳洲龙鱼等几个品种。龙鱼和慈鲷一样,属口孵鱼类,而且是自然配对的鱼。自然界中的龙鱼繁殖时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后,雄鱼会在仔鱼附近看管,遇到敌害来袭或惊吓时,亲鱼会将仔鱼含在嘴里直至危险过去,会这样一直维持到仔鱼能自行觅食为止。
1966年,日本的宫田先生和田上四郎利用温泉水和自己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水槽完成了银龙鱼的首次水族箱繁殖。至今他们设于阿苏温泉地区的繁殖场的繁殖数目相当可观。
怎么进行龙鱼的水族箱繁殖呢?首先龙鱼繁殖的水体要宽,比较好的繁殖箱长度最好在2米以上,200厘米×90厘米×60厘米或者250厘米×100厘米×60厘米的水槽也可以。
由于龙鱼有自己配对的习惯,不喜欢人为地给它们伴侣。可以自小将数尾稚鱼一同饲养(5~7年),由其自由配对。也可以在大水槽中将已经成熟的鱼一雌一雄放置于水槽两侧,用隔板隔开,隔板上一定要打上洞,以利于两侧的水循环。鱼会适应这里的情况,当发现龙鱼有发情的现象时就抽开隔板,这时它们会做出特殊的追尾动作,接着会互相撕咬鱼鳍,特别是臀鳍到尾鳍这一段。龙鱼会受到惊吓而跳跃,或者冲撞,甚至会造成龙须断落和出血。这样的伤害,短时间内不会对龙鱼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大家要忍耐。几天后,如果两条龙鱼开始平静下来,并且开始缓慢地游动,有了亲密地靠在一起的表现,就说明配对成功了。如果依然打斗得厉害,说明配对不成功,就该检查所配对的鱼是否还未成熟?是否水中有什么不应该有的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开饲养,重新配对。成熟雌、雄鱼的辨别:雄鱼的体形修长,胸鳍也较长,呈深红色。雌鱼的腹部由于卵的缘故,显得饱满胀大。产卵期时,雌鱼的输卵管突出,雄鱼的输精管则也突。
配对中的龙鱼都会有受伤现象,所以水质的管理在繁殖中极为重要。
1)要注意饵料的投喂不要过量,并且必须及时地抽取残饵。
2)发现有患病的迹象时应立即进药浴处理,并注意预防感染其他的鱼。由于龙鱼对药品极为敏感,所以投药量要比平常少很多,这一点会在龙鱼的疾病中提到。药浴期间要注意比平时多换水。
3)pH值保持在6.2~7.2,以防止酸性过多症,水温26~28℃。
当做好这些,看到亲密的龙鱼夫妇靠在一起,停在水族箱的底部某处静止不动时,这里就是它们选好的产卵场所了。赶紧找东西遮遮光吧,这样可以使它更加安心、方便产卵。当看见雄鱼将卵含到嘴里时,就可以耐心等待幼鱼的孵化了。雄鱼照顾鱼卵的时候,雌鱼会在一旁守护,大约经过60天,鱼苗就会在雄鱼的口中进进出出了。
雄鱼会慢慢地将幼鱼放出来显得关爱备至,这样一直要到90天左右。幼鱼会较少地进出雄鱼的嘴了,这时就可以悄悄地将幼鱼捞起来了,捞的时候要有耐心,因为其他的小家伙肯定会躲到爸爸的嘴里久久不出,就慢慢地等吧!雄鱼一般会含住40枚卵,但最后只会有10来条小鱼。可见,龙鱼的繁殖实在是不容易。从产卵开始前,亲鱼就会停食,直至幼鱼离开雄鱼都不会进食,所以一次产卵繁殖对雄鱼的伤害极大。如果繁殖前的喂养不够好的话,雄鱼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死亡,要注意繁殖前的饲养准备工作!对鱼卵进行人工孵化的试验到现在还未取得进展,所以雄鱼不得不一直辛苦下去了。
出色的金龙鱼幼体
1986年,在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岑株吧辖县,首度传出龙鱼可以在人工的环境下生出小龙鱼。有一家热带鱼养殖场将店中卖剩的龙鱼放入池塘中,不久后竟在塘边草旁发现有小龙鱼在水中游,一时兴奋将之捞起,也在当时破解了多年来的龙鱼繁殖之谜。该池塘主人原先并不准备对外公布,还悄悄订下计划繁殖小龙鱼,由于必须对外大量收购种鱼的情况下才可繁殖,塘主便委托一家中部水族商大量收购各式龙鱼,无论是健全或残缺,除了眼盲之外一律全收,如此大举动立刻引来市场议论纷纷,谣传四起,最后终于有消息传出,龙鱼真的可以繁殖出小龙鱼来了。
随后的几十年里,马来西亚建立了许多金龙繁殖场。其中柔佛州是西马来西亚南部、也是全马最大的养殖地,目前共有6家拥有产地证书的养殖场,连同未有产地证书的养殖场共有十几家,一般生产过背金、红龙、青龙。
6家产地证书养殖场包括:①彩虹,岑株吧辖;②祥龙,岑株吧辖;③金江,岑株吧辖;④金源,新山;⑤金岗,东甲;⑥祥龙,永平。
另外,霹雳州武吉美拉镇在湖边附近有一家过背金饲养场。砂劳越州古晋市位于婆罗洲的西北部,与野生红龙出产地的印尼坤甸市相隔不远。由于其最靠近红龙原产地,地质与水质也比西马较适合生产红龙,促成古晋市水族业者也投资从事养殖龙鱼,目前亦有3家龙鱼养殖场。
今日,马来西亚在观赏鱼方面除了拥有天时地利繁养殖条件之外,也是大部分亚洲流行的高档鱼发扬之地,在过程中不难见到,马来西亚的华裔与赌博环境或风俗文化是促进观赏鱼发展条件之一,除了龙鱼外,血鹦鹉与七彩神仙鱼的发展也近乎相似。只要在马来西亚一沾上有利于风水与赌博的名声,在媒体宣传下,市场很快就会进入邻国新加坡,而进入新加坡之后,一水之隔的印尼亦很快会受到影响,而马来西亚与泰国南端交界,两国人民往来甚密,只要观赏鱼是高档价,不难吸引泰南一带的水族商,流行观赏鱼只要一进入泰南,很快就会在泰国开始流行。只要这四个国家一开始,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这三地的市场,基本上会在稍后受到来自东南亚影响之下而愈见蓬勃,日本与韩国随后也会跟随流行脚步。观赏鱼在亚洲流行正是一种河溪式连贯性的发展,随着各国之间资讯的流通,相信将有利于日后水族业的迅速发展。
未发色的绿皮辣椒红龙
红龙可人工繁殖,许多人认为仅是空穴来风。直到日本源源不断地自1995年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输出优良的红龙个体,大家才恍然大悟。1950年以前,亚洲龙鱼广泛地分布在东南亚各地,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各地均有其踪迹,也是当地居民极重要的天然食物。生长于洁净河水之中的龙鱼,其体色的变化,如橙红、青蓝、金红、白金等色泽差异,其实来自于产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种差异。从龙鱼的分布地看来,皆处于赤道周围地区,雨量与年平均温度值属典型热带、亚热带气候。20℃以上的纯净水质,便成为龙鱼生态上不可或缺的条件。
印度尼西亚渔场正在收获红龙
野生红龙栖息的水域,pH值皆在6.4~6.8之间,硬度略低于8。在原生地水质中,含有较一般软水稍多的重碳酸及少量钙质,故水色较为浑浊,这与传统上大家对于热带雨林水质的印象有所不同。加上在东南亚地区的龙鱼产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质土为主,水草生长极为茂密,为天然野生龙鱼提供了极佳的躲避场所,其中,睡芝慈姑草,乃至于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鹰族猎杀,也可轻而易举地捕食蛙类、虾、小鱼等活饵。
就目前已经成功输出红龙子代(F 3 )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三国而言,定期定量生产出小红龙,已经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程。
新加坡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红龙复育合作,在东南各国中的行动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国内钻研复育繁殖,另一方面各级渔场争取华盛顿组织对于新加坡政府采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认同并发出证照。终于,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可以外销复育红龙子代的亚洲国家,也是首个外销活体内植有电子微晶片的国家。目前新加坡外销的红龙幼鱼,长约20厘米,标准售价约一尾3000美元,主要输出国为日本及美国。
公、母鱼在能见度不高的浅水区互相巡游,并愈绕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紧贴。一次交配行动下来,耗时1~2个小时。实际上,母鱼的产卵行为只有2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消耗均花在受精上,以及由雄鱼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于是由“雄性”龙鱼负责口孵护卵,所以母鱼不是遭到驱逐,便是担任警戒工作而已。由于一切行动均在浑浊的水面下进行,故在复育初期,龙鱼逐日吞卵的情形时有所闻。后来,为提高仔鱼存活率,便有技术人员开始提早将卵粒从雄鱼口中摇出,以减少损失,这一点据说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刚刚孵化的红龙幼体
许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任由龙鱼自行交配、产卵,却丝毫未察觉而大失良机。在新加坡的复育记录中,一般雄鱼会口含卵粒约50天,才会任由小鱼游进游出。此时的小龙鱼至少已有6~8厘米,所以往往会将雄鱼口腔塞得满满地。有人推测,雄鱼会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来自于日后口腔的容量顾虑。不论如何,常常只有30%左右的幼鱼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术已经更加成熟之时,技术人员通常在产卵后约14天,趁小鱼已经逐渐孵化之初,便从雄鱼口中摇出仍带着卵粒、刚孵化的小龙鱼。如此一来,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奋。一对成熟的龙鱼,通常一年可以生产1~2次,每次产卵量50~80粒。在未来应该会有更高的产能,龙鱼幼鱼要成长1年左右,即可生长至近1千克左右的中等体型。
在新加坡,龙鱼幼体植入晶片与登记合法手续,总计收费约78美元。但是,一经登记合格的红龙幼苗(2寸),约5厘米,即售价近1000美元,而且供不应求。在目前106个华盛顿公约会员国中,只有东南亚三国(新、马、印尼),约计12家繁殖场,成功地将红龙繁殖出子代。在这之中,印度尼西亚独占8家,马来西亚占3家,新加坡则有一家政府与民间合作复育中心。
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丰沛,在龙鱼复育之上又独占红龙产地的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红龙为国家级生物后,东南亚三国无不全力投入龙鱼复育繁殖之中。相较于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马来西亚与印尼业者可以轻松自如地引进质优之红龙原产地水质,以及近乎模拟天然环境之河湾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虽然在出口行动上,印、马两国的速度没有新加坡迅速,不过,由于生物资源丰富,对于红龙的各项生息观察,便略显精确且详实。
植入龙鱼体内的芯片
大马渔业局所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环境中成长的红龙,可能由于水温及食物得当,约3年即可达成熟年龄,开始可进行配对与产卵。在马来西亚,由于鱼源丰沛,故成鱼饲养、种鱼交配乃至幼鱼蓄养,皆有独立的水泥池供其活动。一般养殖池呈长方形,长约30米,宽度至少有10米,水深1.5~1.8米。养殖池中的水质持续控制于pH值6.5,水温25~28℃。
日常的喂食以鱼浆为主,待幼苗成长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的成熟龙鱼池。平时各池的水质是以附近的地下水(井水)与自来水混合。由于水质中略含碳酸盐物质以及泥质粒子,以至于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见度并不高(10~15厘米而已)。这一点与新加坡鱼场的情况略有不同。不过,据马来西亚业者解释,龙鱼的色泽在这种水质下会显得更强。
不过,每天常态性地大换新水,似乎已经成了各国的必要公式。他们会特别挑选在成鱼池中已经成双成对的雌、雄龙鱼,外移到另一宁静水池,使它们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逐渐追逐、舞动并产卵。雌、雄鱼互相攻击或食卵的情形,会在这类悠闲的环境下大大地降低。较特别的是,此类鱼池在底部的设计略显特别,也就是一个池子中有深水区与浅水区之分,据说在产卵时,龙鱼的交配行动会有喜好地存在,而浅水区域植满浮水性植物的用处,想必也是有用的。
雄鱼含卵时间随水温略显不同,从45~60天的记录皆有,产下来的卵粒,至少有1.5厘米的卵径。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常在80%以上,而在产卵约45天后,人工孵化下的龙鱼幼体,便可以进食各类水中浮游生物,乃至于小鱼。在2~3个月内的蓄养期内,小红龙可以轻易地长到10厘米以上。若不采取人工孵化,任由雄鱼口孵的情形,小龙鱼可以自由进出公鱼口腔之时,至少已有8厘米之巨,早已达到商业销售的体长。
龙鱼卵在人工条件下孵化 |
优秀的亲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