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味阴阳

《阴阳应象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味浓者为阴,薄者为阴中之阳;气浓者为阳,薄者为阳中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五味宜忌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

五宜 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黄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枣、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黄黍、鸡、桃、葱。黑色宜咸,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栗、藿。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病禁酸,宜食咸: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食:麦、羊、杏、薤。肾病禁甘,宜食辛:黄黍、鸡、桃、葱。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悗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悗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辛走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干。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五过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 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皮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

五味偏胜

岐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曰: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仿此。气增不已,则脏气偏胜,必有偏绝;脏有偏绝,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暂获胜,久必致夭。故绝粒服饵者不暴亡,无五味资助也。杲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痈疽之属,则天癸竭而荣涸。阴剂柔胜,积若凝水,为洞泄、寒中之病,则真火微而卫散。故大寒、大热之药,当从权用之,气平而止。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夭之由也。

标本阴阳

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否则邪气滋甚,其病益蓄。纵先生轻病,后生重病,亦先治其轻,后治其重,则邪气乃伏。有中满及病大小便不利,则无问先后标本,必先治满及大小便,为其急也。故曰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又从前来者,为实邪;后来者,为虚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假如肝受心火,为前来实邪,当于肝经刺荣穴以泻心火,为先治其本;于心经刺荣穴以泻心火,为后治其标。用药则入肝之药为引,用泻心之药为君。经云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是也。又如肝受肾水为虚邪,当于肾经刺井穴以补肝木,为先治其标;后于肝经刺合穴以泻肾水,为后治其本。用药则入肾之药为引,补肝之药为君。经云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是也。

升降浮沉

李杲曰: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浓者,浮而长;味浓者,沉而藏;气味平者,化而成。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即助春夏之升浮,便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在人之身,肝心是矣。但言补之以酸、苦、咸、寒及气味之浓者,即助秋冬之降沉,便是泻春夏生长之药也。在人之身,肺肾是矣。淡味之药,渗即为升,泄即为降,佐使诸药者也。用药者,循此则生,逆此则死;纵令不死,亦危困矣。王好古曰:升而使之降,须知抑也;沉而使之浮,须知载也。辛散也,而行之也横;甘发也,而行之也上;苦泄也,而行之也下;酸收也,其性缩;咸软也,其性舒,其不同如此。鼓掌成声,沃火成沸,二物相合,象在其间矣。五味相制,四气相和,其变可轻用哉。本草不言淡味、凉气,亦缺文也。

味薄者升:甘平、辛平、辛微温、微苦平之药是也。

气薄者降:甘寒、甘凉、甘淡寒凉、酸温、酸平、咸平之药是也。

气浓者浮:甘热、辛热之药是也。

味浓者沉:苦寒、咸寒之药是也。

气味平者,兼四气四味:甘平、甘温、甘凉、甘辛平、甘微苦平之药是也。

李时珍曰: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此非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权者,不能至此。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四时用药例

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春用辛凉以伐木,夏用咸寒以抑火,秋用苦温以泄金,冬用辛热以涸水。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肝、胆 温补凉泻。辛补酸泻。

心、小肠 热补寒泻。咸补甘泻。

肺、大肠 凉补温泻。酸补辛泻。

肾、膀胱 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 温热补,寒凉泻,各从其宜。甘补苦泻。

三焦、命门 同心。

五脏五味补泻

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酸泻之,赤芍药。实则泻子,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虚则补母,地黄、黄柏。

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以甘泻之,甘草、参、芪。实则泻子,甘草。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虚则补母,生姜。

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以苦泻之黄连。实则泻子,桑白皮。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炙甘草。以甘补之,人参。虚则补母,炒盐。

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诃子。以辛泻之,桑白皮。实则泻子,泽泻。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以酸补之,五味子。虚则补母,五味子。

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以咸泻之,泽泻。实则泻子,芍药。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柏。虚则补母,五味子。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甘草 术、苦参、干漆为之使。恶远志。忌猪肉。

黄芪 茯苓为之使,恶,白鲜、龟甲。

人参 茯苓、马蔺为之使。恶卤咸、溲疏。畏五灵脂。

沙参 恶防己。

桔梗 节皮为之使。畏白芨、龙胆、龙眼。忌猪肉。伏砒。

黄精 忌梅实。

防风、地榆为之使。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狗脊 萆薢为之使。恶莎草、败酱。

贯众 雚菌、赤小豆为之使。伏石钟乳。

巴戟天 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朝生。

远志 得茯苓、龙骨、冬葵子良。畏真珠、蜚蠊、藜芦、齐蛤。

淫羊藿 薯蓣、紫芝为之使。得酒良。

玄参 恶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

地榆 得发良。恶麦门冬。伏丹砂、雄黄、硫黄。

丹参 畏咸水。

黄芩 龙骨、山茱萸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柴胡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前胡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防风 畏萆薢。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贝母 厚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莽草。

龙胆 贯众、赤小豆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细辛 曾青、枣根为之使。忌生菜、狸肉。恶野狼毒、山茱萸。畏滑石、硝石。

当归 恶䕡茹、湿面。制雄黄。畏菖蒲、生姜、海藻、牡蒙。

芎 白芷为之使。畏黄连。伏雌黄。

白芷 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牡丹 忌蒜、胡荽。伏砒。畏菟丝子、贝母、大黄。

芍药 须丸、乌药、没药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

补骨脂 得胡桃、胡麻良。恶甘草。忌诸血、芸苔。

缩砂蔤 白檀香、豆蔻、人参、益智、黄柏、茯苓、赤白石脂为之使。得诃子、鳖甲、白芜荑良。

香附子 得芎、苍术、醋、童子小便良。

菊花 术、枸杞根、桑根白皮、青葙叶为之使。

夏枯草 土瓜为之使。伏汞、砂。

麻黄 厚朴、白薇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地黄 得酒、麦门冬、姜汁、缩砂良。恶贝母。畏芜荑。忌葱、蒜、萝卜、诸血。

牛膝 恶萤火、龟甲、陆英。畏白前。忌牛肉。

麦门冬 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芺、苦瓠。畏苦参、青蘘、木耳。伏石钟乳。

瞿麦 牡丹、蘘草为之使。恶螵蛸。伏丹砂。

大黄 黄芩为之使。恶干漆。忌冷水。

菟丝子 薯蓣、松脂为之使。得酒良。恶雚菌。

五味子 苁蓉为之使。恶葳蕤。胜乌头。

栝楼根 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

天门冬 地黄、贝母、垣衣为之使。忌鲤鱼。畏曾青、浮萍。制雄黄、硇砂。

何首乌 茯苓为之使。忌葱、蒜、萝卜、诸血、无鳞鱼。

石斛 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柏叶、柏实 瓜子、桂心、牡蛎为之使。畏菊花、羊蹄、诸石及面曲。

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畏生葱、石脂。

辛夷 芎为之使。恶五石脂。畏菖蒲、黄连、蒲黄、石膏、黄环。

山茱萸 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五加皮 远志为之使。畏玄参、蛇皮。

茯苓、茯神 马蔺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麦门冬、紫石英,疗五脏。恶白蔹、米醋、酸物。畏地榆、秦艽、牡蒙、龟甲、雄黄。

杏仁 得火良。恶黄芩、黄芪、葛根。畏蘘草。

桃仁 香附为之使。

蜀椒 杏仁为之使。得盐良。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冷水、麻仁、浆。

吴茱萸 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生姜 秦椒、秦艽为之使。恶黄芩、黄连、天鼠粪。杀半夏、南星、莨菪毒。

薯蓣 紫芝为之使。恶甘遂。

服药食忌

甘草 忌猪肉、菘菜、海菜。

黄连、胡黄连 忌猪肉、冷水。

苍耳 忌猪肉、马肉、米泔。

桔梗、乌梅 忌猪肉。

仙茅 忌牛肉、牛乳。

半夏、菖蒲 忌羊肉、羊血、饴糖。

牛膝 忌牛肉。

商陆 忌犬肉。

吴茱萸 忌猪心、猪肉。

地黄、何首乌 忌一切血、葱、蒜、萝卜。

补骨脂 忌猪血、芸苔。

细辛、藜芦 忌狸肉、生菜。

荆芥 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

紫苏、天门冬、丹砂、龙骨 忌鲤鱼。

苍术、白术 忌雀肉、青鱼、菘菜、桃、李。

薄荷 忌鳖肉。

麦门冬 忌鲫鱼。

牡丹 忌蒜、胡荽。

鳖甲 忌苋菜。

威灵仙、土茯苓 忌面汤、茶。

丹参、茯苓、茯神 忌醋及一切酸。

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鲙、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妊娠禁忌

乌头、附子、天雄、乌喙、侧子、野葛、羊踯躅、桂、南星、半夏、巴豆、大戟、芫花、藜芦、薏苡仁、薇衔、牛膝、皂荚、牵牛、厚朴、槐子、桃仁、牡丹皮、茜根、茅根、干漆、瞿麦、茹、赤箭、草三棱、鬼箭、通草、红花、苏木、麦糵、葵子、代赭石、常山、水银、锡粉、硇砂、砒石、芒硝、硫黄、石蚕、雄黄、水蛭、虻虫、芫青、斑蝥、地胆、蜘蛛、蝼蛄、葛上亭长、蜈蚣、衣鱼、蛇蜕、蜥蜴、虫、樗鸡、蚱蝉、蛴螬、猬皮、牛黄、麝香、雌黄、兔肉、蟹爪甲、犬肉、马肉、驴肉、羊肝、鲤鱼、蛤蟆、鳅鳝、龟鳖、蟹、生姜、小蒜、雀肉、马刀。

饮食禁忌

猪肉 忌生姜、荞麦、葵菜、胡荽、梅子、炒豆、牛肉、马肉、羊肝、麋鹿、龟鳖、鹌鹑、驴肉。

羊肉 忌梅子、小豆、豆酱、荞麦、鱼鲙、猪肉、醋、酪。

驴肉 忌凫茈、荆芥、茶、猪肉。

牛肉 忌黍米、韭薤、生姜、猪肉、犬鱼、栗子。

牛乳 忌生鱼、酸物。

兔肉 忌生姜、橘皮、芥末、鸡肉、鹿肉、獭肉。

鸡肉、鸡子 忌胡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鱼汁、犬肉、鲤鱼、兔肉、獭肉、鳖肉、野鸡。

鲤鱼 忌猪肝、葵菜、犬肉、鸡肉。

鲫鱼 忌芥菜、蒜、糖、猪肝、鸡雉、鹿肉、猴肉。

生葱 忌蜜、鸡、枣、犬肉、杨梅。

生姜 忌猪肉、牛肉、马肉、兔肉。

胡桃 忌野鸭、酒、雉。

螃蟹 忌荆芥、柿子、橘子、软枣。

虾子 忌猪肉、鸡肉。

橙橘 忌槟榔、獭肉。

桃子 忌鳖肉。

枣子 忌葱鱼。

生葱 忌蜜、鸡、枣、犬肉、杨梅。

胡荽 忌猪肉。

生姜 忌猪肉、牛肉、马肉、兔肉。 fO61cd3g6BnNYKtMf3BVE95P1sS02rkC56hkU1Z9kNx0SDdjwxrTDLyc6igoA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