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植物配置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欣赏园林景观的水平也日益提高,这就对植物造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对人的生存、情感及审美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要求我们在植物配置时要尊重生态,遵循自然的美学原理,同时借鉴古典美的精髓,掌握植物自身配置的奥妙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理论,创造出更多、更好地符合时代节奏的现代园林景观。

植物的配置不仅要营造园林植物的一时景观,更要重视季相变化及不同生长时期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还要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以组合种植的手法配置植物,由不同的功能需求来决定植物在空间里的搭配形式。因此,如何将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组合搭配,以构成合理的植物配置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点。

一、植物配置概述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组合园林素材。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组合、平面或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等;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建筑、小品、山石、水体、地形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二、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本身是活的有机体,其形成因素就更为复杂。常见的配置表现形式也不一而足,无论是一团花丛、一株孤树、一片树林、一组群落,都能以其干、叶、花、果的形态,反映其姿态、疏密、色彩、质感等,从而达到植物配置的预期效果。

植物的生态效应、审美特性、意境营造等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中主要的配景元素,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各种树木的枝、干、冠决定了各自的形态特征。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既要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又要充分发挥其观赏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对植物的学习与表现非常重要。

具体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人员首先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有一个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其次,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要注意植物色彩美与季节的关系以及颜色搭配的协调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一年四季都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此外,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其规模、空间尺度,植物高度与游人视线的关系等,使绿化更好地装饰、改善环境,利于游人活动与游憩。

植物既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它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

三、植物配置手法

1.对比与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种植较多的棕榈和剑麻;有的带有一种动态,如柳树、龙柏等。在配置时,要充分体现植物与种植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更好地表现当地当时的园林景观效益,也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当地景观的观赏价值。

3.起伏和韵律

韵律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感,避免布局呆板。

4.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等进行多层次的综合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可以高一些,最好形成绿色屏障,加深背景色调,或与前景造成较大的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dV4wTg7NBVpHHxf6HJH+diRgDVuFk1OAeMdBtu/wwAd7qrE+v+JAlX6DR20E7T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