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食入被HAV污染的水源、食物是暴发性流行的最主要传播方式,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就是食用了被HAV污染的启东毛蚶(生食、半熟食、未熟透食)而引起的。由于人、猴可交叉感染,HAV可通过人-猴接触而传播。偶有误输HAV污染的血液、注射(注射吸毒)等因素而发病者。因外科手术、牙科手术而发病者罕见。
甲肝发病者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肝肿大以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无症状感染者甚为常见。甲肝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症肝炎者极为少见。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的甲肝灭活疫苗研制成功,甲肝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类似甲肝临床表现的病例记载,但一直认为“流行性黄疸”属“黄疸”的范围。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多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以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热毒邪乘虚入侵肝胆,胆汁外溢,郁于血分而发黄疸,也有因脾阳不运、湿邪内阻而发黄疸的。
无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胁痛”“郁证”“肝胃气痛”“湿病”“积聚”的范围,以恶心、胁痛、脘腹胀满、身体倦怠为特征。主要由肝脾不和所引起。
甲肝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1个月左右。感染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或临床感染,后者多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部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病程一般呈自限性,无慢性化。病情轻重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症状相对较轻,小于1岁和5岁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无症状的比例分别为99%、90%;15岁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者达24%。
(1)急性黄疸型 总病程1~4个月,偶有超过6个月者,但不会超过1年。在前驱期3~7日,多以发热起病,随后全身无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可伴有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尿色渐深,至期末呈浓茶状。部分病例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例有关节酸痛,皮疹,荨麻疹,肝脏轻度肿大伴触痛、叩击痛,血清转氨酶升高。到黄疸期(2~6周),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肝可明显肿大,部分病例的脾也轻度肿大,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ALT)明显升高。恢复期长达1~2个月,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 类似于急性黄疸型前期,但多无发热,以乏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无黄疸,但血清转氨酶(ALT)明显升高。
(3)亚临床型 较多见,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减退,无黄疸,可有肝肿大、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
(4)隐性感染 多见于儿童,一般无症状和体征,ALT正常;但实验室检查有血清抗HAVIgM(甲肝病毒M抗原)阳性,粪便中检出甲肝病毒(HAV)。
(5)急性重型 极少见但病死率高。多发生于40岁以上。50岁以上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如不接受肝移植手术,则很难存活。
(6)急性淤胆型 发病3周后黄疸常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171微摩/升以上,约2/3患者可达342微摩/升以上,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多数超过60%,而ALT仅轻中度升高。多数患者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黄疸期2~4个月,约1/5病例超过4个月,但预后良好。此型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特殊形式,为肝内胆汁淤积,黄疸较深,持续时间较久,而消化道症状轻,肝损害不明显。
(7)甲型肝炎复发 少数甲肝治愈者可在首次发病后4~15周复发,症状、体征、生化学异常均比首次发作轻,复发可不止1次,一般不会转为慢性。
(8)诊断要点 ①有流行病学资料;②有上述临床表现;③血清学诊断,如果血清中抗HAVIgM抗体阳性和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HAVIgG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或粪便中检测HAV抗原或发现HAV颗粒,或HAV-RNA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均可确诊甲型病毒性肝炎。
目前,尚无治疗甲肝的特效西药,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保肝药物有谷氨酸钾 [保甲] 、联苯双酯 [保甲]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或胶囊剂(肝得健、易善复、易善力) [保乙] 、还原型谷胱甘肽 [保乙] 、苦参素(苦参总碱) [保乙] 、硫普罗宁 [保乙] 、门冬氨酸鸟氨酸 [保乙] 、葡醛内酯(肝泰乐) [保乙] 、乳果糖 [保乙] 、双环醇 [保乙] 、甲硫氨酸维B 1 [保乙] 、亮菌素 [保乙] 及利胆药熊去氧胆酸 [保甲] 等。对于较重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明显且黄疸较重者,可应用复方甘草甜素 [保乙] (苷力康、美能、甘草酸一铵复方胶囊剂),每1毫升含甘草酸单胺1.8~2.20毫克,盐酸半胱氨酸1.45~1.65毫克、甘氨酸18.0~22.0毫克;一日一次,可用8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胶囊剂1次口服1~2粒,每日口服2~3次,或遵医嘱。甘草酸二铵亦有相似效果,一次口服150毫克,每日服3次;或一次用150毫克(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对于急性淤胆型肝炎,上述治疗效果较差时(或无效),可酌情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之一种)治疗,病情控制后须逐量递减撤药。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详见乙型肝炎。
(1)湿热蕴结,胆汁外溢 主症为身目发黄,色鲜明,发热、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黄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
热重于湿者,兼见口渴、便燥,宜清热利湿、通泄瘀热。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50克,栀子12~15克,大黄5~8克,黄芩10克,板蓝根30~50克。剂量可随症加减。煎汤,每日分3次空腹饮温汤,10天为1个疗程。视黄疸消退情况,可连用2~3个疗程。
湿重于热者,兼见头身沉困、腹满便溏,宜利湿化浊、清热利胆。可选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50克,茯苓15~18克,白术12~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藿香15~18克,陈皮10克,六一散12~15克。剂量可随症加减。煎汤,每日分3次空腹饮温汤,10天为1个疗程。可酌情连用2~3个疗程。
(2)湿困脾阳,胆汁外溢 主症为身目发黄,色晦暗,食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溏软,神疲畏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迟。宜温化寒湿、健脾和胃,佐以利胆。可选用茵陈术附汤加味:茵陈30~50克,白术15~18克,附片(制)10克,干姜10克,茯苓15~18克,泽泻12~15克,甘草5~8克。煎汤,每日分3次空腹饮温汤,日服1剂。或遵医嘱。
(3)急黄 发病急骤,病情险恶,与西医“急性黄色肝萎缩”颇相似。主症为开始发热恶寒,随即出现全身黄染(甚则涕、泪、汗、唾液及小便均呈黑绿色),高热烦渴,胸满腹胀,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斑疹(皮下出血),烦躁不宁,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而燥或黄黑燥裂,脉弦滑而数。宜凉血解毒、清热救阴,佐以芳香开窍。可选用犀角散加减:犀角(水牛角代)粉10克、黄连7克,栀子10克,茵陈30~50克,生地黄25~30克,牡丹皮10克,玄参15~18克,菖蒲7克,至宝丹一丸(送服)。每日一剂。前8味中药饮片煎汤,取汁,分3次空腹饮温汁,其中1次将至宝丹一丸送下。
(4)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①湿热内蕴,脾胃不和。主症为胁痛闷胀,恶心厌油腻,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尿黄而少,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宜健脾和胃、利湿清热。可选用金不换正气散加减:藿香15~18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茵陈25~30克,板蓝根25~30克,车前子10克(布包)。煎服,每日1剂。
②肝脾失调,气郁血虚。主症为胁肋作痛、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烦躁易怒,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沉弦。宜疏肝理气、健脾养血。可选用解郁养血汤为主方:柴胡10克,白芍12~15克,当归10克,白术15~18克,茯苓15~18克,甘草3~5克,生姜3~5克。煎汤服,每日1剂。
③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主症为胁肋胀痛或刺痛,串走或定着不移,面色晦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难,肝脾大,舌质暗淡、有瘀斑,苔薄,脉弦涩。宜疏肝健脾、化瘀通络。可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15~18克,桃仁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枳壳7克,柴胡10克,甘草7克,白术10克。煎汤服,每日1剂。
④肝脾不调,水湿困阻。主症为胁下隐痛喜按,面黄无华,疲倦乏力,眩晕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动则出汗,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宜健脾柔肝、渗湿和中。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2~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30~50克,山药10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莲肉12~15克,砂仁3~5克,五味子7克。煎汤服,每日1剂。有市售中成药,咨询医师、药师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服用。
⑤肝肾阴虚,气滞不运。主症为胁肋隐痛喜按,身倦乏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腰腿酸痛,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四肢无力。宜养血柔肝、滋阴理气。可选用一贯煎加减:生地黄10克,全当归10克,白芍15~18克,女贞子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川楝子10克,枸杞子10克。煎汤服,每日1剂。
(5)以下验方成药,供对症选用。
①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胆汁外溢。2方:茵陈、白茅根各30~40克,水煎服,日服1剂。茵陈五苓丸,每次服10克,日服2次。
②无黄疸型肝炎。脾胃不和,湿热内蕴。2方:丹参、板蓝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日服1剂。加味保和丸,每服7克,日服2~3次。
③无黄疸型肝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2方:舒肝丸,每服一丸,日服2次。沉香舒气丸,每服2丸,日服2次。
④无黄疸型肝炎。肝脾失调,气郁血虚。1方:逍遥丸(解郁养血汤);每服2~3钱,日服2~3次。
⑤无黄疸型肝炎。肝脾两虚,气血不足。2方:人参养荣丸,每服1丸,日服2次。黄精丹:每服2丸,日服2次。
⑥无黄疸型肝炎。肝肾阴虚,气滞不运。2方:河车大造丸,每服2丸,日服1~2次。大补阴丸,每服2丸,日服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