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温下剂

温下剂,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方中常用泻下药大黄、巴豆等与温里药附子、干姜、细辛等配伍。若兼有脾气不足者,尚可适当配伍补气药如人参、甘草等。代表方有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1.大黄附子汤 ☆ 《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金匮汤,
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
功专温下妙非常。

【组成用量】大黄三两(9克) 附子炮,三枚(12克) 细辛二两(3克)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腹痛便秘,或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组方特点】本方寒凉泻下与辛热助阳并用,乃“温下”剂之基本配伍。

【使用注意】方中附子用量应超过大黄,以达到温里散寒,泻结行滞之目的。

2.温脾汤 ★ 《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用量】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克) 附子 人参 芒硝各二两(各6克) 大黄五两(15克) 甘草二两(6克)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冷积证。症见便秘腹痛,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组方特点】本方以温补阳气与攻下寒积两法合方,寓攻于补,温下相成。

【鉴别】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组成中均有大黄、附子,皆具温阳泻下,攻下寒积之功,用治寒积腹痛便秘。但温脾汤又伍以当归、干姜、人参、芒硝、甘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下不伤正,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之便秘腹痛,证属虚中夹实;大黄附子汤以大黄、附子配细辛,通便止痛,辛温宣通力强,主治寒积腹痛之里实证。

3.三物备急丸 ☆ 《金匮要略》

三物备急巴豆研,
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
速投此方急救先。

【组成用量】大黄一两(30克) 干姜一两(30克) 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一两(30克)

【功用】攻下寒积。

【主治】寒实腹痛。症见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组方特点】本方辛热峻下与苦寒泻下合法,相反相成,共成急攻之温下峻剂。

【使用注意】本方重在攻除冷积,服药后或吐或泻,是邪去之象。若服药后不下,或下之不快,可服热粥以助药力,巴豆毒性较大,对胃肠刺激较强,当依据病情轻重选择剂量。孕妇、年老体弱者,均当慎用。若服用本方后泻下较剧烈,可以食用冷粥止泻。 t5mJ+A1CZhl81PiVj87FRs4pV7MyrveYkkpRl/y4q01QCxiwGomR4khE6R41Xf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