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寒下剂

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胀或满或痛,甚或潮热,舌苔黄厚,脉实等。常用寒下药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成方剂,同时配伍行气与活血祛瘀药。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

1.大承气汤 ★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
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
调胃承气硝黄草。

【组成用量】大黄酒洗,四两(12克) 厚朴去皮,炙,半斤(24克) 枳实炙,五枚(12克) 芒硝三合(9克)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则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者。

【组方特点】本方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相辅相成,共成峻下热结之最佳配伍。

【使用注意】先煎枳、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滓后溶入芒硝。本方药力峻猛,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2.大陷胸汤 ★ 《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
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
泻热逐水效专长。

【组成用量】大黄去皮,六两(10克) 芒硝一升(10克) 甘遂一钱匕(1克)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大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组方特点】本方寒下药与峻下逐水药并用,力大势猛,功专效宏,使水饮邪热从二便分利而去,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使用注意】煎药时,应先煎大黄。本方药力峻猛,中病即止,以防过剂伤正;素体虚弱者慎用本方。

【鉴别】大陷胸汤与大承气汤同为寒下峻剂,皆用大黄、芒硝,但主治、配伍及用法上有明显差异。大承气汤主治里实热结于胃肠之中,燥屎在肠,必借枳实、厚朴的推荡之力,大黄后下以求“生者行速”之功;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于胸腹之间,结滞在胃,故用甘遂逐饮之长,大黄先煎以求“熟者行迟”,是“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3.大黄牡丹汤 ★ 《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组成用量】大黄四两(12克) 丹皮一两(3克) 桃仁五十个(9克) 冬瓜仁半升(30克) 芒硝三合(9克)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症见右少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伸痛甚,甚则局部肿痞,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组方特点】本方泻下、清利、破瘀合方,以通为用,使湿热瘀毒从肠道而祛,共成泻热逐瘀之法。

【使用注意】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均应忌用。 /kW13oNug9hyEIiPsOhy5wgk7TphFaYOT5tBIBKnAnFCcrY36DjjV/y9ZRfalrdm



第二节

温下剂

温下剂,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方中常用泻下药大黄、巴豆等与温里药附子、干姜、细辛等配伍。若兼有脾气不足者,尚可适当配伍补气药如人参、甘草等。代表方有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1.大黄附子汤 ☆ 《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金匮汤,
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
功专温下妙非常。

【组成用量】大黄三两(9克) 附子炮,三枚(12克) 细辛二两(3克)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腹痛便秘,或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组方特点】本方寒凉泻下与辛热助阳并用,乃“温下”剂之基本配伍。

【使用注意】方中附子用量应超过大黄,以达到温里散寒,泻结行滞之目的。

2.温脾汤 ★ 《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用量】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克) 附子 人参 芒硝各二两(各6克) 大黄五两(15克) 甘草二两(6克)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冷积证。症见便秘腹痛,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组方特点】本方以温补阳气与攻下寒积两法合方,寓攻于补,温下相成。

【鉴别】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组成中均有大黄、附子,皆具温阳泻下,攻下寒积之功,用治寒积腹痛便秘。但温脾汤又伍以当归、干姜、人参、芒硝、甘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下不伤正,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之便秘腹痛,证属虚中夹实;大黄附子汤以大黄、附子配细辛,通便止痛,辛温宣通力强,主治寒积腹痛之里实证。

3.三物备急丸 ☆ 《金匮要略》

三物备急巴豆研,
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
速投此方急救先。

【组成用量】大黄一两(30克) 干姜一两(30克) 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一两(30克)

【功用】攻下寒积。

【主治】寒实腹痛。症见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组方特点】本方辛热峻下与苦寒泻下合法,相反相成,共成急攻之温下峻剂。

【使用注意】本方重在攻除冷积,服药后或吐或泻,是邪去之象。若服药后不下,或下之不快,可服热粥以助药力,巴豆毒性较大,对胃肠刺激较强,当依据病情轻重选择剂量。孕妇、年老体弱者,均当慎用。若服用本方后泻下较剧烈,可以食用冷粥止泻。 wud91K1096mcLa5QXdrGL+RtWWUQoDDLdQZSD6EThznhSnTfH+Awk1YYth6jLX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