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咳嗽、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桔梗、杏仁等宣降肺气药物。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等。

1.银翘散 ★ 《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
热甚栀芩次第施。

【组成用量】连翘一两(30克) 银花一两(30克) 苦桔梗六钱(18克) 薄荷六钱(18克) 竹叶四钱(12克) 生甘草五钱(15克) 芥穗四钱(12克) 淡豆豉五钱(15克) 牛蒡子六钱(18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组方特点】本方于辛凉之中少佐辛温之品,既利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且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使用注意】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2.桑菊饮 ★ 《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梗翘,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组成用量】桑叶二钱五分(7.5克) 菊花一钱(3克) 杏仁二钱(6克) 连翘一钱五分(5克) 薄荷八分(2.5克) 苦桔梗二钱(6克) 生甘草八分(2.5克) 苇根二钱(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组方特点】本方一以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二以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

【使用注意】因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著者,当适当加味,以免病重药轻,难以胜病。

【鉴别】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功能辛凉解表而治温病初期。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逊于银翘散,故为“辛凉轻剂”。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伤寒论》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喘咳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组成用量】麻黄去节,四两(9克)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克) 甘草炙,二两(6克) 石膏碎,绵裹,半斤(18克)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喘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组方特点】本方辛温与寒凉相伍,共成辛凉之剂,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凉遏。

【鉴别】麻杏甘石汤与麻黄汤皆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但前方主治之喘咳,证属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故去麻黄汤桂枝之温,以麻黄配石膏,清热宣肺为主,兼以解表祛邪;后方主治之喘咳,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故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为主,兼以宣肺平喘。二方仅一药之差,然功用及主治证病机却大相径庭,仲景精于遣药配伍,于此可窥其一斑。

4.柴葛解肌汤 ☆ 《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
羌膏解表清热良。

【组成用量】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芍药(6克) 桔梗(3克)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组方特点】本方温清相伍,三阳并举,表里同治,重在疏泄透散。

【使用注意】原书各药均未注用量,但用法中注明石膏为一钱,表明入里之热不甚,用量不宜过大,免大寒之性,有碍辛凉之品解肌疏散。

5.升麻葛根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
解肌透疹此方良。

【组成用量】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6克) 葛根十五两(9克)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组方特点】本方辛凉与酸甘合法,主以升散清解,少佐酸敛益阴,共成透解之方。

【使用注意】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QCtNby+BObdMZq9UTAggMLSlLMQWqUV6N+kH2T13yTkUPdS6qik/g1ncOaPbBQ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