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我想暑假去海南的阿姨家玩!”
妈妈:“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去海南得花好多钱,妈妈没那么多钱。”
孩子:“我坐火车去,我不会花很多钱的,妈妈……我都要求了好几年了……”
妈妈:“你就知道花钱,就知道出去玩,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啊?你瞧你这次考试的成绩,要是让你爸爸知道,非得教训你不可,还敢提去海南玩?”
孩子:“妈妈,你不是说考进前十,今年就让我去的吗?”
妈妈:“那你不看看你的分数,怎么比上次还低啊?”
孩子:“那是因为这次考试难度大,所有的人分数都比上次低。”
妈妈:“你又骗我了,我问过你们老师了,第一名的玲玲依然是一个100,一个98。”
孩子:“那谁知道她怎么那么厉害……”
妈妈:“你为什么不能那么厉害?就知道玩,就知道花钱,怎么不学学她?哪天你把学习成绩搞好了,像玲玲那样了,再提去海南的事。”
孩子:“妈妈……”
妈妈:“不要说了,去学习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习惯,当孩子说一些其他的事情时,诸如别人怎样怎样,自己想要什么等,父母就会把话题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上,试图让孩子想想自己的学习并不好,没有资格谈论他人或者要求什么。其实,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
许多孩子会因此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每次一说事,他们就会牵扯我的学习问题。在父母眼里,除了学习没有什么好谈的。”“父母想要逃避问题时,总拿我的学习做借口。”“他们总是故意忽视我的需求,他们一点都不关心我。”一旦孩子产生这些想法,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产生。
实际上,父母如果不想同意孩子的某些要求,或者认为孩子的意见是错误的,只要明白地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担忧和想法,孩子就不会再沮丧地以为父母不关心自己,也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如果案例中的妈妈换一种处理方式,结果会怎样呢?
孩子:“妈妈,我想暑假去海南的阿姨家玩玩。”
妈妈:“妈妈知道你的心思,想一个人出趟远门,既能长见识,又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是不是?”
孩子:“是的,妈妈。”
妈妈:“但是,海南实在太远了,不是妈妈不让你去,是妈妈不放心你一个人外出。万一路上遇到什么事可怎么办呀?”
孩子:“妈妈,我都已经16岁了。你只要把我送到机场,再叫阿姨到机场来接我,什么事都没有。”
妈妈:“你这个鬼精灵,原来已经打好如意算盘了呀!可是,妈妈没那么多钱让你坐飞机呢?”
孩子:“那就坐火车呗,你也可以跟乘务员说一下,让他们照顾我一下,反正不到站我不下车,到站叫乘务员叫我下车就行。然后让阿姨来接我一下。”
妈妈:“可是,阿姨也是有工作的,你过去住在她家会影响她工作,而且你又那么调皮,好多事情不会做。”
孩子:“妈妈,其实我会做很多事情,只是你平常不让我做罢了。我去了阿姨家,肯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不会让阿姨为我操心的。而且,我还可以帮助阿姨照顾妹妹。”
妈妈:“是吗,怎么你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呢?我看这个暑假你就学学独立自理能力,等下个暑假咱们再看情况!”
孩子:“啊,还要等一年啊?我想体验一下成长的滋味,想体验一下独自生活的滋味。”
妈妈:“那你自己想想,家里哪些事情是你自己独立完成的?”
孩子:“嗯……没什么……”
妈妈:“所以啊,现在你还不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我和你爸爸怎么能够放心?你就用这个暑假来说服我们吧!”
孩子:“好吧!”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时,父母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提出要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而不能只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只是孩子成长路上一件重要的事,而不是全部。
当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是向父母提出什么要求时,父母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不理会孩子,只是用学习或别的借口来岔开话题,搪塞过去。而是要勇敢面对,努力和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只有父母与孩子一起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够获得成长,亲子关系才会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升华。
很多父母把学习看成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的考量,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其他一切就免谈,这样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也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