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清真大寺具有深厚的历史,是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它与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东关清真寺融塔、墙、殿为一体,造型独具特色,结构分明,占地总面积约为1.36万平方米,是中国古老建筑艺术与伊斯兰建筑相融合的经典之作。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坐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10米,宽15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西宁东关清真大寺”8个大字,金光闪闪,十分炫目。
青海省博物馆是西宁市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约3万平方米,房舍建筑6000多平方米。馆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博物馆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青海省博物馆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万余件。馆内推出的《藏毯艺术》《唐卡艺术》等展览,让观者体验到浓浓的民族风情。青海省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展览,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展示了青海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馨庐”二字。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后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著名的“晓泉”也在其内。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塔尔寺是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寺院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最盛时有殿堂800多间。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寺内诸佛殿装饰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酥油花是用酥油塑制而成。酥油晶莹洁白,松软细腻,调和各种颜料后而塑成各种花朵。塔尔寺各个殿宇墙壁上的壁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多属密乘教义,画面构想巧妙,色调和谐。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
卡约文化遗址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遗址。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出土文物有各种生活用具和大量生产工具,以及粮食和家畜骨骼。当时的先民们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的生活,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以狩猎和采集活动为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出土大量青铜器,出土的文物极为丰富。
扎麻隆凤凰山俗名叫摩鸡岭。雄伟高大的凤凰山上长着一种耐旱的植物,名为金鸡树,俗名叫猫耳刺,每至春天开着金黄色的小花,十分美丽。扎麻隆凤凰山是“华夏三祖”西王圣母、九天玄女,轩辕黄帝故事传说的发源地。扎麻隆凤凰山传说是女娲九天玄女)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累倒后幻化成一只美丽凤凰降落的圣山。中间是凤身,两旁是凤翅,西宁的西川正是长长的凤翎。山周围由八条龙山和一条水龙维护,被称为“九龙朝凤”。山背面为彩紫沟,是一个巨大的莲花山。凤凰山形似一只巨大的凤凰,展翅欲飞,昔日绿树荫浓,鸟语花香,景色秀丽,是昆仑山之龙门凤阙,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能量丰沛,地脉旺畅,故为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纳柄。鼎于五方中央,威震八方地理,福泽四海万民,是所有龙凤传人心系神往的圣地。
桑丹楞寺是一座深山古寺,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隐匿于群加原始森林深处。院是藏汉结合式建筑,共有大小殿堂六处,规模不大,但气势庄严恢弘。寺庙的周边环境十分优美,三面群山环抱,寺前溪水缓缓,是一处极为清幽的修行之地。步入此间,好像身心都受到了洗涤,尘世的一切悉数放下。历史上,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少年时就亲临此地并进行加持,其后有无数高僧大德在此修密,丹巴仁钦尊者在此建立了经堂。古寺附近有群加鹿场,面积广阔,饲养着数百只梅花鹿、马鹿、白唇鹿等。群鹿在林间自由奔跑跳跃,追逐嬉戏,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湖面达4500多平方千米,一望无际。湖中还有很多小岛,其中鸟岛是最著名的,岛上生活着100多种鸟,这么多鸟在小岛上和谐共处,构成一幅独特的天然画卷。青海湖还是一片宝湖,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矿藏。青海湖就像是一颗镶嵌在青海大地上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鸟岛原来是青海湖上的一个小岛,因为青海湖的湖岸逐渐退缩而渐渐变成一个半岛。岛上鸟类数量约有八九万只之多,是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季,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成群结队从遥远的赤道飞来,在岛上筑巢叠窝,生儿育女,在最纯净的自然环境中的生活。青海湖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里便成了鸟儿们的乐园。候鸟或翱翔于湖天之间,或嬉戏于碧波之中,或栖息于沙滩之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鸟儿的鸣叫声悠扬悦耳,委婉动听,使人仿佛步入了音乐的殿堂。
金银滩草原是一片富饶美丽之地,位于海晏县城西北1千米处的银滩乡,由金滩和银滩组成,一条小河穿流其间。北岸草滩上盛开着一种名为金露梅的金黄芳香的小花,因此得名金滩;南岸草滩上则是洁白如银的银露梅的天下,故而称其为银滩。徜徉在夏日金银滩的山、水、草滩间,哼着那风靡海内外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西部歌王王洛宾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也使金银滩草原成为多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同仁是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发祥地之一,有着“藏族画家之乡”的美称。当地的热贡艺术村是著名的唐卡产地,纯朴的藏族风情和原汁原味的藏族文化都令这里充满神秘色彩。
隆务寺是安多地区的第一大寺。赫赫有名的隆务寺位于隆务镇西南角山底,该寺是由数十座经堂、佛殿及数以千计的僧舍组成的佛教园林建筑群。隆务镇该寺而得名。隆务寺,藏语称“隆务大尔法轮洲”。寺院初建于元代,到明代正式成规模。明万历年间该寺改宗格鲁派,并建成大经堂。到清代发展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隆务寺的经堂、佛殿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文物丰富。寺院中央为总经堂,又称大经堂,是全寺最大建筑,位于寺中央。寺院依山傍水,布局有致,藻饰华丽。建筑藏汉合璧,斗拱飞檐,气势宏伟。大大小小的经堂、佛殿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寺周筑有5米高的围墙,在东西和南面开有两处山门,门楼上建有玛尼经轮,飞檐斗拱,状似城楼。寺北有八座佛塔,为“如来八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建。
吾屯下寺,亦称“森格央下寺”。藏语称“格丹彭措曲郎”,意为“具善完满洲”,与吾屯上寺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寺、尕沙日寺、郭麻日寺、保安的卧科寺等并称“隆务四寨子寺”。吾屯下寺的雕刻主要包括泥塑、木刻、石刻、酥油花等各种艺术形式。木刻要是门楣、柱头上的装饰雕刻,也有少量木雕佛像。石刻较少,主要用在建筑物的底座部位。酥油花与塔尔寺的相同,但规模较小。寺中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等。镇寺之宝是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
麦秀林场全称为麦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同仁、泽库两县的交界处,东起扎翁卡,西至达什那,北到麦秀河与隆务河交汇处,南达曲库河汇水处,是一个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区。
林区内山峦起伏,沟渠纵横,生长有近800种高寒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林区树木主要以云杉为主,圆柏、杨树林也极为丰富,这里还生长着少量的油松,这些树种按照自然垂直分布带、地势错杂生长,形成了这种特殊的高寒森林景观。丰富的植被滋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一些特有的珍稀高原动物生活在麦秀山森林公园内,如苏门羚、雪鸡、鹿、猞猁、黄羊、灰鹤、蓝马鸡、岩羊等。除了珍贵的动物,这里还出产许多稀有的中药材,不仅有号称“软黄金”的冬虫夏草,还有珍稀的官莲、大黄、羌活等200余种名贵的中药材。奇特的地貌、幽深的山谷,让人回味无穷,留恋不已。
青海地处高原,拥有大大小小100多个盐湖,这些盐湖里含盐丰富,随便找一个里面的盐就能够全世界人吃上好几年。其中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是最著名的盐湖。察尔汗盐湖总面积达5868平方千米,储盐量达500亿,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盐湖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以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这里的盐形状各异,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在盐湖上还能看到海市蜃楼的奇景,令人神往。
万丈盐桥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察尔汗盐湖之上,路基全部由盐铺成,像一座桥浮在卤水上面。盐桥全长为32千米,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故又称“万丈盐桥”。这是一座举世罕见的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桥身完全由盐铺就,无桥墩与栏杆,路面平整光滑,和柏油马路无两样。这条路上汽车限速80千米/时,若开得太快,就会打滑翻车。盐桥的养护方法更奇特。路面一旦出现坑凹,养路工人就浇一勺浓浓的卤水,将盐粒填进去。盐粒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修复如初了。
南禅寺是青海省历史最悠久的汉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北宋(997~1065),至明永乐八年(1410)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南禅寺面积4131.8平方米,由大雄宝殿、千佛殿、玉佛殿、三圣殿、韦驮殿、弥勒殿、地藏殿等殿宇组成。寺院的山门位于山根,为二层楼阁。这里曾是关帝庙,因而山门下为进寺门,上为戏台,保持了民间信仰庙门的特点。寺内非常安静,门额上是净空法师的题字,由此便知这里是人间净土。
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与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传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在此地生下宗喀巴,她割断脐带,脐血滴落的地方竟然神奇地长出了一棵菩提树。这棵菩提树一共有10万片树叶,每片树叶上都一个狮子吼佛像,这就是为什么信徒要磕10万个等身长头的原因,因为这意味着向每一个佛祖化身敬拜。宗卡巴的母亲和信徒为了保护这棵象征着宗喀巴的菩提树,在树的周围建造了一座塔,将树完全包围起来。后人为了守护和朝拜这座塔,又在周围陆续建起寺庙,逐渐形成了如今塔尔寺的规模。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的瞿昙寺是乐都南山地区最大的寺院,其寺名的藏语意思为“乐都持金刚佛寺”素有“小故宫”之称的瞿昙寺建筑恢弘,布局与明朝宫殿类似,并珍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寺院坐落在略呈正方形的城堡内,坐西向东,周围有黄土夯建的城墙。总体布局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并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建筑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瞿昙寺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佛殿,大殿两侧则对称地建有御碑亭、小钟鼓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疏密有致,各有特色。整个瞿昙寺建筑既彰显了中国传统宫廷建筑落落大方、雄伟宽宏的气势,又表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做工纤巧、精雕细琢的独具匠心之美。
骆驼泉是撒拉族的圣泉,在撒拉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循化是中国撒拉族的故乡,街子是撒拉族的发祥地,街子的骆驼泉则是撒拉族先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骆驼泉的景点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呈一长方形。中央部分为长约40米、宽约20米的水池,池水占三分之一。水深3米多,清凉澄澈,泉水从池中央的泉眼中涌出。池深0.6米左右,周边由水泥砌成。泉边立着三座不同形状的大型骆驼石雕像,还修建了水榭和亭阁。
十世班禅故居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富有浓郁的藏族风情。大师故居建筑面积约2552平方米,属于典型的藏式庄廓建筑。整座故居分为三大部分,呈“品”字形,分内外两院。外院为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内院东面并排又分两院,北侧旧居为家庭成员住宅,南侧是正院,也是主体建筑,三面盖有两层藏式楼房,楼上北为经堂,经堂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九曲安禅爱国早传拒虏,八荒向化护教所以安邦”,上悬“河源须弥”镀金匾额。
日月山唐朝时称“赤岭”,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古时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交通要道。日月山东麓是富饶美丽的湟水流域,清澈的河水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滋润着两岸丰腴的田野。山西北部是波澜壮阔的青海湖,如一颗镶嵌在高原上的明珠,熠熠发光。西南面山峦绵亘,草原无际,如同一幅塞外草原的美丽画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帐篷点点,炊烟袅袅,更增添了几许烟火人家的景象。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东起日月山,向西注入青海湖,一脉清凌凌的水,静静地、悄悄地、温柔地流淌着,蜿蜒40多千米。不见波浪滔滔之势,不闻哗哗奔流之声,像雨中的一束彩虹,像夜空中一条流动的星河,宁静单薄,透明晶莹,涓涓细流。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流曲折,河水清澈见底,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传说文成公主入藏后因思念故乡,泪流成河一直向东,她不想让亲人难过,便请求上天让河流改变方向,于是就有了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因为这个传说,日月山以西10千米处,这条缓缓流淌的河美得让人心痛。
海拔2928米的老爷山也称“元朔山”,又称“北武当”,因山顶原有太元宫而得名,是青海省九大风景名胜区之一。老爷山是一处钟灵毓秀的风景区,自古就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天然地貌构成了老爷山“雄、奇、险、幽”的神韵。老爷山主峰西南都是悬崖峭壁,与北面的牦牛山对峙而立。高原气候多变,有时阴云铺天,有时天高云淡。登高眺望,一片苍茫云海,漫步林中,别有野趣。老爷山后,山门七彩路附近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将军岩”。从侧面望去,如同一位披甲戴盔,昂首挺胸的大将军。
宝库峡景区地域广袤,地下、地上丰富的矿藏、动植物、水利等资源,是大通地区名副其实的一座宝库。宝库三面环山、蜿蜒起伏、峰峦叠嶂的大坂山横亘北境,犹如一幅巍峨壮观的天然屏风,纵立于大通、门源两县之间,是西宁、大通通往海北与甘凉的必经之道。宝库山群峰耸翠,车草绿褥,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宝库河流经此处。峡门山两山对峙,中辟一门,山木荟蔚,水声潺溪。画屏山山势迤逦,轩敞如屏。
广惠寺是一座显、密双备的格鲁派大寺。广惠寺由赞波·端智嘉措1613~1665) 创建,原名“郭莽寺”(“郭莽”,藏语意为“多门”),藏语叫“赛科合宫巴”,意为“赞波具喜圣教洲”。广惠寺背靠自东向西连绵起伏的黄伯垭山麓,面对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鹞子沟松林。周围土地开阔平坦,良田沃野相间。过去,一寺的左侧是“大拉浪”花园,对面是“布拉浪”花园。园内苍松翠柏,白杨杂柳、枝繁叶茂,有疏有密,覆盖其上。汩汩细流,潺潺泉水,飞珠溅洒玉,若隐若现,迂回其间。
诺木洪文化是青海高原特殊环境下的土著文化,相当于中原地区青铜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该文化对我国羌族、吐谷浑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诺木洪文化遗址东靠海西哇河,西临搭里他里哈村,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由三座小沙丘组成,呈品字形,三座沙丘之间是一片天然广场。其文化遗存主要是房子、土坯围墙、牲畜圈栏和本棺墓葬及大量出土文物。
遗址除建筑遗存外,还出土了各种石、骨制的生产工具,如石刀、骨针等;有陶制的生活用具,如曲腹陶盆、圈足陶碗、深腹陶杯、带耳盆等,陶质为夹砂粗红陶和夹砂灰褐陶;有铜制的斧、刀、镞、钺等形器,以及炼铜的用具残片,说明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大柴旦镇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部,祁连山脚下,大柴旦湖畔。大柴旦镇古时为固始汗第八子桑格尔扎的封地,海拔2900米,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这里曾经车水马龙、建筑林立、灯火辉煌的景象。
大柴旦温泉共有109个泉眼,集中分布在上游60平方米的范围内,其中温泉就有61个。这里的温泉一般在80℃左右,温度较高,泉水里富含氟、硼、氡、偏硅酸、镁、钙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