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幸福是不贪心、不妄取

时下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你幸福吗?”

相信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我们收入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好,吃喝穿用都不愁了,为什么反倒没有了过苦日子时候的幸福滋味了呢?!

而感慨过后,人们就又投入到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去了。大家用奔忙显示自己的重要,用不停的工作换取生活的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有一个目标:挣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谋取更高的职位……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证明,我是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们却很少会想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这么着急去追求房子、车子、金钱、爱情、权力,我们的心里真正幸福吗?是不是太贪心了?

佛说:贪念是一切罪恶之源。

在佛经上,“贪”有好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它又叫做“欲”,也就是希望、追求、渴求的意思。人到底希望什么?又渴求什么呢?人在身心的需求上,最主要的不外是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眼睛贪好看的、耳朵贪美声、鼻子贪香、舌头贪好味、身体贪接触的舒适感。总之,凡是好的都喜欢贪。

但是,人本来就不能不吃饭、不睡觉,眼睛不能不看,耳朵也不能不听。所以,贪是指我们过分的要求,实际上,人们真正的需要并不多,譬如我们睡觉只需要一个床铺,吃饭只要吃饱就够了……可是人仍然想要追求、获得很多东西,为什么会这么贪得无厌呢?这和人的心理有关。

人的心理有一种想永远据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一般人想要贪着的东西都是不能永远保有的,但是当拥有以后又开始担心会失去。以金钱为例,我们日常所需的花费并不多,但是一般人总是害怕得到的金钱很快就会用完,所以希望财产能够愈积愈多,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变得贪得无厌。

贪心的人就像一只爬在结满果实的桃树上的猴子,它看到满树饱满欲滴的桃子,每一颗都想吃,结果摘了一个往手里放,又摘两个夹在腋下;摘到最后,不但一颗桃子都没有吃到,还把自己累死了。人往往就是这样,被贪心带来的许多烦恼给累死了。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人并不只是贪图财物,对很多东西也都是贪得无厌地追求、争取。人和人之间很多的摩擦和不协调,也都是因此而起的。所以,贪心不仅为自己带来困扰,也会为社会、自然带来灾难。

本来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并不多,如果是在个人的需要之外,为全体大众的需要考虑,这就不叫做贪,譬如希望大众能够有衣服穿、有车子坐、有房子住,为社会众生造福,就不叫做贪。

因此,我们除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外,不可要得太多。适可而止需要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看自己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其实,贪心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个人都对自我太执著了,也就是欲望太多了,总是抱着既得的东西不想放下。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常常感觉不出生活变得更好了。我们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包围着,变得浮躁和势利,再加上攀比抵消了很多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逐渐地,不满足感反倒是越来越重了。

要知道物质不过是帮助我们维持生活而已,若不懂得节制,贪无止境,不但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失去规矩,也可能招来他人的毁谤,以及自己无穷的烦恼。日常生活中,不要有非分之想,取物要适可而止;否则贪心一起,就像掉落无底洞,让人不可自拔。

如果能做到事事顺其自然,不贪心,不妄取,不过分执著自我,我们的内心就会安宁。只有这样,当你再遇到“你幸福吗?”这句问话的时候,你才会有最肯定的答案:“嗯,我幸福极了!”

作者谨识
2013年4月 w+GcZA//i/Z5I6WCi8G/u7/gnSasm7I5c5HbSGw/xF5cdGWmlmm1ZJgf7ghdBk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