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体逆行有什么错吗?

各个地域的文明都曾经注意到行星的不规则运行。行星这个词本身就是来源于希腊词语planêtês astêrês,意为行迹不定的星星,而与之相反的,则是那些在天空中貌似静止的恒星。在公元前3世纪,萨摩斯的阿里斯塔克就曾认定,除了月亮之外的行星都在围绕太阳运转。由于在那个时代没有办法对此进行验证,所以这个日心学说体系便被人遗忘了,直至16世纪的“官方”理论认为所有行星围绕地球运转,地球本身处于世界的中心。

地球中心说体系

为什么在天穹之上有些行星运行会放慢速度,甚至停止,然后再向相反方向运行一段时间(明显受逆向推动),最后再重新开始自西向东运行?除了太阳、月亮、水星和金星之外的行星,都可观察到这种逆行现象。喜帕恰斯以及后来2世纪的托勒密首先给这个问题找到了貌似可信的答案。在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ALMAGESTE)》中,他假定每一颗行星都在一个小圆盘即本轮上转动,而它的中心则在另外一个大的圆盘上围绕地球运转。

不过,尽管这个本轮的理论很精巧,但还是现出很多空缺,也不能完全解释行星的视运动。因此被称为黄道带偏好,也就是某些行星会在某一部分天空中显现更久的现象,这便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一直等到日心学说的胜利,才出现了对行星逆行令人满意的解释:外行星如火星、木星或土星,其在轨运行速度比地球的在轨移动速度慢。我们的地球在周期性地追赶它们,然后再超越它们,从而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即那些行星在后退。而对于内行星也是这样,只不过不同的是,它们是先追赶地球,然后再超越地球。 qianbhK/QiFHKdBXrDMgP36NfKpXSO0E+jhd2dFuWD8N2TJ2ucDCwnTnIwbZgg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