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是不是看过我的信了?

——该不该拆女儿的信?

一个周末,乔乔准备痛快地玩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已经使她筋疲力尽了。可是,在她回来后,却发现书包被翻过了。于是,她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笔友的那封信。

“妈妈,你是不是看过我的信了?”乔乔生气地问。

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停下手里的活儿:“妈妈也是关心你,想了解你嘛!最近你的老师对我反映,你老是有信,我就是想知道你在干些什么,没其他的意思!”

“你知道吗,偷看别人的信件是犯法的!”乔乔依然气呼呼地说。

“我没有偷看啊!偷偷摸摸地不让你知道那叫偷看,我看了就是看了,明摆着告诉你,这哪叫偷看啊!”妈妈争辩说。

乔乔无言以对,闷头儿坐在沙发上,再也不理妈妈了。

妈妈走过来,摸着女儿头说:“好啦好啦,不管是不是偷看,妈妈都向你道歉,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来信的是你小学的好朋友,其实你可以跟妈妈说的啊,你这样什么都不说,妈妈能不担心嘛!”

乔乔没有搭理妈妈,因为妈妈的行为仍然让她不能释怀,她的信中有对好朋友诉说的小秘密,就这样被人偷窥了,她感到很伤心。最后,乔乔心中暗自决定,以后还是和同学多打打电话,再也不写信了。

·读懂孩子心理·

该不该拆女儿的信,这关系到隐私权的问题。说到隐私权,不少家长会认为它是大人才拥有的,对孩子的隐私权就不以为然了,因为一些家长会担心孩子“瞒人没好事”,于是一定要破获孩子的秘密。所谓隐私权是指:个体拥有隐瞒或不公开个人隐私的权力。青春期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当然也有这个权力,孩子不想让他人知道的秘密就是个人隐私,然而这一点往往不被大人尊重,一家媒体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发现,69%的妈妈偷看过孩子的日记和信件。长期以来,孩子的隐私之所以得不到大人的尊重,首先是大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有隐私权,再者,因为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在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时,往往只能是无助的沉默,不像大人那样会反抗和自卫。

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成人的封闭性、对伙伴的开放性更显得突出,这些“小大人”似的孩子的隐私尤其需要得到尊重。因为尊重孩子的隐私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定的隐私意识能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利于形成孩子相对独立的个性。没有隐私意识的孩子往往比具有隐私意识的孩子显得幼稚,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普遍比后者差。而具有隐私意识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也更能赢得其他人的尊重。

·专家给你支招·

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理智的做法是:充分了解侵犯孩子隐私权的危害,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而非放任自流,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1.充分了解侵犯孩子隐私权的危害

如果把孩子的自尊心比喻为花瓶,那么她们的隐私就是瓶上的细小裂纹。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父母的应细心保护好这个花瓶,不要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因为这样做的危害很大。

第一,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就是自信心,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自己的某—领域不受干预,这正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做错了事,想偷偷改;学习落后了,想暗自追上去,这也正是不丧失自信心的表现。家长轻易破坏了他们的这种希望,侵犯了他们这方面的隐私,就会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麻痹孩子的羞耻心。孩子因知羞耻才把某些过失、缺陷看做隐私,随便被揭开、公布、宣扬,孩子起初还会觉得难堪、痛苦,渐渐地便会麻木了。俗话说“破罐子破摔”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削弱孩子的自省力。写日记、给好朋友写信是一种自省方式,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使用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他们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一些隐私会涉及他的同学、朋友,比如:与朋友一起进行非不正当,但又不愿别人知道的活动,并约定保密。家长知情后,如果不小心公之于众,便会招致孩子的朋友和同学的怨恨,无意中破坏了孩子与同伴的友谊。

第五,削弱孩子与亲人的亲密关系。孩子的隐私常被侵犯,家长又不善于补救,其结果必定是孩子对父母反感,不信任。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就困难了。

2.多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主动交谈

家长可多以主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当初的隐私,谈家长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有助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指点和教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果家长获取了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殴打辱骂,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孩子按规则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对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就有可能自我解决了。

4.不应纵容孩子把隐私扩大化

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同时也要小心孩子打着保护隐私这个幌子,拒绝家长的监督、保护和教育。不可否认,有时孩子的隐私中可能包含某些不良行为,家长要既尊重又巧妙地引导、教育,争取孩子的信任。某全国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还是班长,成绩甚佳。他的父母听信了什么专家的话,说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所以从来不进孩子的房间,结果,有一天警察突然来家里搜查,打开孩子房门一看,床底下堆满了孩子偷来的照相机、录像机之类的东西,原来这孩子利用双休日偷东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家长尊重他的“隐私”,他的房间成了窝藏赃物的地方。所以,家长不应该无原则地放纵孩子把隐私扩大化,家长应该明白哪些是隐私,哪些不是隐私,从而避免一些孩子以隐私权为借口来学坏。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但它并不妨碍人们相互了解。 Hq8G/HuPeOP8Fn19XupVUM97G6yAo5beefBbiG7MIqapopDsZqFs7Tpl1UTfzZ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