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她就是比你们好!

——“闺中密友”如何代替了父母的位置?

欢欢初三了,在这个人生的节骨眼上,却让父母愁煞了心。欢欢读的是私立学校,学校是寄宿制,每周只有周六、周日才可以回家。在学校,欢欢有一个“死党”琳琳,她和欢欢同一宿舍,欢欢和琳琳在生活、学习中形影不离。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欢欢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愿意和他们说话,有什么都和琳琳说。回到家后,除了吃饭,看一会儿电视,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了。

周六,欢欢在家,妈妈故意找话题说:“在学校怎么样?”

欢欢很简单地回答:“还那样。”

“上次朗诵比赛结果如何?”妈妈说。

“不好,什么也没选上。”欢欢转过身,拿了本书,看样子不愿意多说。

妈妈知道欢欢爱朗诵,没有得奖她心里肯定不高兴,便关心地说:“不要太往心里去,下次努力啊!”

“知道了。”

这时,琳琳给欢欢发来了短信,让她出去shopping,欢欢起身准备出门。

“怎么,要出去?又是和琳琳?”妈妈急忙拦住欢欢,“和爸爸妈妈连句话都不愿意多说,整天和那个琳琳在一起,她又不是什么学习尖子,跟她在一起干嘛?”

“我就爱跟她在一起,她就是比你们好!琳琳知道我没得上奖,好心好意陪我出去逛街散心,你们呢?回家就是那‘老三篇’,学习怎么样,身体怎么样……我不愿意和你们多说!”说完,琳琳背上小包出去了,留下了错愕的妈妈……

·读懂孩子心理·

不少家长不解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心中有话不向父母倾诉,却愿意与同伴分享?为什么对父母的经验之谈听不进去,而对年少无知的小伙伴的意见却言听计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有如下几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自我表现也日益突出。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完善,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就更强烈了,他们强调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依赖父母,喜欢和同龄人交流,有了困惑,更愿意求助朋友、同学。

2.和父母缺乏共同语言

父母找孩子谈话多半围绕学习,而谈到学习,大多数家长又都一味要求孩子成绩好,分数高,但是,对孩子心中喜欢的事物却并不关心,甚至直接扼杀制止。据调查,只有11%的家长能或多或少地和孩子谈他们的喜好,更多的家长是不会选择这样的话题的。另外,由于年龄的差距,父母与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容易统一,处理问题的方式常不一致,这也是亲子之间无法交流的原因。

3.父母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有意无意的伤害,会让孩子断了与父母交心的念头。有意的伤害比较容易理解,比如:父亲的一顿痛打,母亲的一顿斥责……无意的伤害对孩子的打击也不可忽视,比如:现在的单亲家庭不断增加,虽然父母无意伤害孩子,可是残缺的家庭却无可避免地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每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禁区,他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拒绝父母;或是用沉默来回应父母的关心……这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想倾诉时,自然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朋友,而常会把父母放在后边。

·专家给你支招·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与同伴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与自己在一起时却寡言少语,不免有一种失落感。尤其是当孩子有了秘密只与同伴分享,而不愿意告诉父母时,一些家长心里很不舒服。这些都给人一个印象:孩子亲近了同伴,疏远了父母,甚至少数家长还因此对孩子的同伴怀有几分敌意。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有“闺密”的孩子呢?

1.正视孩子交友的需要

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在上中学,在不少父母看来,孩子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长知识、长身体,因此,与同伴交往也要以此为中心。比如:故事里欢欢的妈妈认为琳琳不是什么学习尖子,没有必要整天和她黏糊在一起。不少家长也和欢欢的妈妈一样,只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同伴一起学习、一起锻炼,却不赞成他们与同伴一起玩耍、聊天。其实,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是拥有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可以和朋友一同分享内心的情感,一起分担成长的烦恼。青春期的孩子毕竟还不是成年人,还保留着小孩子的一些心态,还需要共同玩耍的伙伴,他们需要一个知心的同路人,一起来认证自己的身份特征,一起去了解将要走进的成人世界。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交友是心灵成长的需要。

当然,孩子的友谊有其局限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父母的指导。称职的家长不会放弃对孩子的指导,也不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指导,而是力图将家长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实现这种结合,家长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交友的需要。

2.不宜强求孩子什么都对家长说

在一些家长看来,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关心孩子的也是父母,因此父母是孩子寻求理解和支持的最佳对象,青少年如果对情感和人生问题有什么疑惑,应该向父母请教。而与孩子同龄的伙伴一样缺乏人生经验,他们自己都充满困惑,孩子如果与他们交流这类问题,顶多是同病相怜,不会有什么好处。是的,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确更愿意向父母袒露自己的情感,但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生了变化,对于生活,他们更重视亲身体验,而非间接经验。他们最需要的是心心相印的朋友,而不是经验丰富的向导。当然,他们也会向家长和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但是,间接的学习是代替不了自己的探索的。作为一道探索的同伴,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父母无法替代的。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留有充分的余地,不要要求孩子什么都必须对家长说。

3.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

家长想要孩子重新把自己放在与“闺密”同等的位置上,可以从生活点滴的细节做起:当喜欢唱歌的孩子闲暇时想看“超级女声”时,不要因为看新闻和她抢频道;当孩子津津乐道她学习中的一次小小成功时,不要忘记给她一个及时的鼓励;当孩子受到挫折时,一定要为他鼓劲加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总是“学习,学习”地唠叨个不完。

值得一提的是,做家长的决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角色里止步不前,不妨学着做个与时俱进的时尚家长。当孩子在网上开博客、微信、写日志时,家长也开个博客、写东西;当影城里有新影片上映时,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去观赏;有时也可买来一些新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并交流感想。

另外,如果是单亲家庭,或者家长曾经在身心上伤害过孩子,一定更要注意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多些对他们的欣赏,以尽量缩小与孩子的距离,努力和他们做心无芥蒂的朋友。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父母的第二身份是孩子的好朋友。 TGuAFsbwmIUqd0o+pEDphXCDO0OnaAWW7e61WAMam2vVB1alcqSdfy5TRYbRTe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