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发生于1922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这次工人大罢工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1920年安源路矿(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有1万多名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后不久,毛泽东、李立三等人两次来到安源了解情况,李立三还留下来组织工人,发展党员。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等领导下,为了保护工人的权益,于1922年5月1日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李立三任主任。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当局拒绝发放长期拖欠的工人工资,并试图解散工人俱乐部。毛泽东、刘少奇赶到安源准备罢工,时间定为14日,总指挥为李立三。
罢工当天早上,俱乐部监察队持白旗密布街市及工厂附近,张贴“候俱乐部通告方准开工”“各归住房,不得扰乱”等告示,并发布罢工宣言。路矿当局竭力破坏罢工,先是设法收买工人;此计不行,又密遣暗探刺杀李立三,也未能得逞;后勾结军阀,想用武力镇压,将安源划为特别戒严区,设立戒严司令部,重要地段架机关枪,军警数百,每人每日2元赏钱。但工人向军警进行宣传,得到军警同情,阴谋动用武力也未能实现。
最后,路矿当局被迫接受谈判,于9月18日签订承认工人俱乐部的合法权利、改善待遇和增加工资的13款条约。5天的大罢工至此终止,其胜利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八一南昌起义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就是由此而来),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一南昌起义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另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该月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但是后来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紧密,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中共中央随即决定,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并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计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10师、第24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团、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军、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的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领导人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积极准备起义工作。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南昌起义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继续坚持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9日,是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起义的经过是这样的:1927年,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边区组织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起义部队在修水县城举起义旗,向长沙挺进。途经渣津,与收编的邱国轩第4团会合,并攻克了敌人盘踞的朱陂厂,在进攻长寿金坪受挫后,返回修水台庄;后接毛泽东指示,挥师浏阳文家市,与2团和3团会合后,跟随毛泽东踏上前往井冈山的道路。
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处境十分困难,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得到当地武装袁文才和王佐的帮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湾改编发生于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主要负责人是毛泽东。
三湾改编的经过是这样的: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时,减员较严重,已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解决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的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度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争论非常激烈。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以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可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讨论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最终大家同意了毛泽东的提议,接受改编。
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的意义更大了,它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的过程是这样的: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毛泽东派何长工到湘南、粤北去寻找朱德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坚持斗争,听说毛泽东已经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便派毛泽覃前去联系。几经周折,两支革命武装部队终于取得了联系。
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后,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井冈山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