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丽西安

1 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是钟楼与鼓楼的合称,位于市中心,被称为“姊妹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这两座楼阁都于明朝建成,遥遥相对,相得益彰,蔚为壮观,成为西安古城内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安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始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万历十年(1582)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于今址。钟楼呈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钟楼构建于方形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四角攒顶,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钟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为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两层楼四周均有名柱回廊。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鼓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建成,比最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其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会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而得名。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千米,面积8.7平方千米。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其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因此鼓声便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

鼓楼的建筑形式为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通体用青砖砌成,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上覆盖绿琉璃瓦。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外檐和平座均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层次更为分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个,象征2000年,跨入21世纪,催人奋进。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

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有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 秦始皇陵

秦始皇姓嬴名政(前259~前210),22岁正式主持朝政。他先后解决了后党势力和以吕不韦为首的相党势力,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任用李斯为相、刘古为将,实施宏大抱负,一方面继续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另一方面广纳贤才、厉兵秣马,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个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据史书记载,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园。陵区以陵墓为主体,地面有高大的封土,呈覆斗形,中腰部有一缓坡状阶梯。园有内外两城,平面呈“回”字形,南边的内外城墙尚有局部残存于地表外,其余只在地下保留了墙基;内城中部有一条隔墙,把内城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又有一条南北向夹墙把北区隔成东西两部分;内城的南区主要为陵墓的封土所占,封土两侧是铜车马坑,北侧西部有一大型寝殿建筑基址,西侧和南侧各有两个大型附葬坑。内城北区西半部建筑基址密集,是寝殿侧的便殿,在北区东部挖出了20多座墓葬。内外城之间,西区由南向北依次为马厩坑、珍禽异兽坑、陪葬墓三处建筑基址。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蜿蜒流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3 大雁塔、慈恩寺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春,玄奘奏请建造雁塔,于十月建成。初时塔为五层,砖表土心。701~704年,武则天长安年间重修时改建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并保存至今。该塔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而建,并葬有舍利子万余颗。据说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了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代表大乘佛教。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坐落于方形砖台上;由青砖砌成的塔身呈方形角锥体,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攀登而上。

大雁塔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供游客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了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在1300年前的唐代,凡新科进士及第都要登临大雁塔,并题姓名于塔壁上,正所谓“雁塔题名”。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登临大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的,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寺院建成后有300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住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和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的祖庭。加之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4 风俗民情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历史传统悠久,文风颇为鼎盛,崇尚耕读传家。关中文化积淀深厚,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在此创立了“关中学派”,一大批笃信关学的大儒们把孔孟儒学以一个新的姿态在关中大地传播,形成了独特的关中文化。

西安作为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建都地,是一系列中华民俗文化的诞生地。千百年来,西安一带的民俗事象不断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与生产习俗相关的有祈福求神迎神赛会等活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很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健康卫生文体活动习俗方面,腊月二十三祭灶后要“扫舍”,迎接新春。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岁时节令中,慰孤、施舍和开展公益活动的习俗也有许多,如清明节拜扫孤坟、无主坟,逢节舍饭。

“关中刀客和关中女人”古往今来更是人人知晓。西安的女孩有着一种别样的美丽:身材高挑、丰满,皮肤好,面相也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的陕西专辑里说道:唐朝长安,中国女人最美的时间和地点……西安的男子也长得好看,从兵马俑里的将领与兵士的相貌便可窥见一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写道:“秦时男性的审美是:既要阳刚,又要足智多谋,还要具备善良的特质,同时要有福相。”这个审美标准对现在的西安男子倒是很适用。

5 秦腔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桄桄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清乾隆年间(1736~1795),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不同,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50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势头。

秦腔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秦、汉、隋、唐、宋、元、明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居各剧种之首。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并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使唱腔从高亢激昂趋于柔和清丽,既保持了原有风格,又融入了新的格调。

6 西安美食

在众人心中,古城西安可谓最有古典气质的城市。到西安不仅可以领略古都的汉唐风雅,还可以感受古都的沧桑古朴。西安还是著名的美食与小吃之城,游客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品尝三秦美食,如“两宴”和“两泡”。所谓“两宴”,指西安饭庄的陕西风味小吃宴和德发长饺子馆、解放路饺子馆的饺子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素有“锦乡陕西”之称,是从全省数百种小吃中精选出近70种,与西安饭庄的传统看家菜、优质名菜和创新菜组合编排而成的特色宴席,供应数十年来盛名不衰。德发长饺子馆、解放路饺子馆都是有着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其供应的饺子宴独具特色,“一饺一格,百饺风味”,被誉为“千古风味”“天下一鲜”。

“两泡”就是牛羊肉泡馍和葫芦头泡馍。其中最为出名者,牛羊肉泡馍当数老孙家饭庄、同盛祥饭庄,葫芦头泡馍当数春发生饭店。老孙家、同盛祥是秦地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创立年代近百年。两家老字号经营的西部清真大菜、西部清真小吃、清真羊肉涮锅、肥牛火锅等也都美味可口,极具地方特色。春发生饭店创建于1920年,已有90多年的历史。“春发生”这一字号是20世纪20年代一位名士从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撷取的。据传,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制作工艺乃唐时“药王”孙思邈所创。

初来乍到的游客漫步于西安城,就能感受到其汉唐风雅,不仅存在于古迹里,还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里。来到西安,美食品类众多,一定要慢慢品尝。 v6t+k9nLryIX6ypYlHiBeVhzE8YNv6r0NEIlr44FHAK5JeuplMjK6RET9BKzEC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