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本无字 |
树碑立传,乃常例;树碑无传,则非常。天下多碑,如流,如雨,如麻,如织,或伫于陵寝坟茔,或嵌于庙观祠堂。碑碣麇集地,更有碑林、碑廊、碑亭、碑院之称。其上所撰文字,或纪功记事,或旌表抒怀。乙瑛碑、孔庙碑、张迁碑、韩仁铭、醴泉铭、晋祠铭,前人书法多以碑拓形式传布后世。
无字之碑乃碑版中的另类,其引人注目程度,往往超乎有字之碑。
泰山之巅玉皇宫外的无字碑,相传为汉武帝封禅所立。武帝慑服匈奴、平定内乱后,前后七次登此封禅。其对先前帝王摩崖勒石、谬奖过誉的做法,视之微末,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功德盖世,万民景仰,非小小石碑所能言表,于是立石绝顶,以喻因高告高、无以彰显之意。这是顾炎武的断言,但也有人反对,认定此为秦碑,明万历朝进士钟惺《无字碑》便有“隐然于来者,此意即焚书”之句。1929年,因“济南事件”退居泰安的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竟添刻了篆书“党权高于一切”一句于其上,令后人耻笑不已。
谢安墓前的无字碑,是因其在淝水之战时击败了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苻坚,巩固了东晋江山,“伟绩丰功不胜记”也。
而最为著名且起争议最多者,当数乾陵墓园甬道上的那通无字碑了。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冢,朱雀门外并排矗立着两块高达六米的丰碑,一块为“述圣纪碑”,洋洋五千余言的碑文由武则天拟稿,唐中宗书写,用以讴颂高宗的文治武功、勋业丕绩,另一块便是无字碑了。无字碑由整石雕就,碑额九龙栩栩盘绕,碑侧各有一幅“升龙图”拱卫,碑座正阳为一幅狮马图,骏马屈蹄俯首,悠然就食,雄狮昂首怒目,威风凛凛,场面之生动,刻工之精良,举世罕见。就“无字”话题,众说纷纭,千年不绝。有夸耀说。理由是其极权在握五十年,打击豪门世族,完善科举制度,劝农桑,兴水利,减徭役,饬均田,破格选才,虚心纳谏,从而经济发展,民户增加,承“贞观之治”之泽,启“开元盛世”之运,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述。有自省说。其由才人而皇后,而窃居皇位,靠的不是正大光明、坦荡磊落;其毒死太子弘,罢免太子贤后又逼其自杀,中宗李显即位不足一年,便被废黜皇位,贬逐出京,后又处死皇孙李重润、孙女李仙蕙,行为伤天害理,惨绝人寰;其暗植党羽,篡李为周,除灭异己,欺上愚下,靠的是阴谋诡计、权术伎俩;其任用酷吏,滥施暴行,豢养男宠,奢靡铺张,搞得民怨沸腾,苦声载道。故留下遗嘱:“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还有难称其谓说。因不知称其“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还是称其“则天大圣皇后”,谓前者,含有褒扬之意,但有违李唐子嗣感情,谓后者,则有贬斥之嫌,与之十六年的大周皇帝隆位不符,于是只得一字不铭,一言不发,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碑者,事关重大,一朝撰写,任人评说,故曰非同小可事。武则天称帝后,曾造九鼎铸天枢,用以纪功德颂新政。而面对这样一块可以尽兴抒写、放任赞誉的巨石,一贯处心积虑、绞尽脑汁的她定是经过一番苦思冥索、殚精竭虑的,而这一盘算合计的过程,至少从高宗崩后至她薨前的二十二年里,一直都在辗转反复着。据考证,碑阳自上而下曾刻下过三千多个细线格子,但其中的文字终于没有填充上去。倒是宋元以后,不断有好事文人在白版之上抒怀记游,忘乎所以,揣摩着女皇的心思,发表着自己的浅见。
泰山无字碑
晋祠胜瀛楼处也立有一块无字之碑。当年宋太宗平定晋阳后,作《平晋诗》《平晋记》,还曾仿效唐太宗立碑晋祠的做法,于太平兴国九年刻了一通《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立于唐碑之东五十步处,此即后人所谓的《太平兴国碑》。传说,当地百姓对太宗“焚城徙民,水灌并州,杀戮过惨,痛恨之极”,于是暗中毁坏之,以至《太平兴国碑》终成一块无字碑。
除此之外,秦桧墓前的石碑也无字,这是因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所谓“秽德丑行不屑书”也,后人无肯代撰碑文者。明十三陵除永乐帝之长陵外,其余陵山均有碑无字,一说功德太大,无以文表,一说继任者昏庸无度,有泐雕之资而无操觚之能。五台山显通寺内也有一无字之碑。相传寺内文殊殿前原有两潭圆形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晶莹可鉴,如高卧灵鹫峰上的山龙之眼。当年康熙朝台,见此情景,视为不祥,便令人填平水池,立碑镇压。东侧一碑,有其御制碑文,西侧碑则无字。
乾陵无字碑
碑本无字,字为后人演绎附加。先秦碑皆无字,用途也广泛,有作柱表计时者,有拴系牲畜者,墓碑则有穿绳引棺下葬的用途,故碑者都凿有一圆形的“穿”,且碑的样貌不一,材质各异。至东汉初期,方易木为石,统一形制,遍刻文字,成如今模式。
碑本无字,那些无字碑何以较之有字碑更闻名显著,更耐人寻味,就在于其留给后人公允评价、客观臧否的机会和可能。历史上连无字之碑也没有留下的俊彦翘楚、茂士宗哲大有人在,后人并未因无碑石铭镌而将其稍许遗忘,偶有挂失。晋朝征南大将军杜预为留名于世,煞费苦心地想出一招,即请人刻凿两方功名碑,一方立于岘山之巅,一块沉于汉水之底。后来,温庭筠、张九龄、陆游、范成大等都写诗贬抑嘲讪过此举。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晓得杜预为何许人也?《五灯会元》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杜预的行为以及后人对他的不齿态度,聪明的武则天是否也思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