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此诗颇具丈夫气

宋亡蜀,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虞,结果却是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在馆壁上题了这首《采桑子》,又因军骑催促,只得半阕:“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被掳入宋后,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其陈诗。苏曼殊的“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大致描述的便是此情形。花蕊夫人遂诵出了那首著名的《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此诗颇具丈夫气,深得太祖赏识,后世诗评家对此也每每乐道。“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的句子,其源盖也在此。

其势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有一比。金兵入侵中原,掳徽钦二帝,王室仓皇南逃,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未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然缒城而逃。叛乱勘定之后,赵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而感到羞愧,虽无争吵,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此诗。赵明诚闻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发病而亡。沈曾植评李清照之作:“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周密《齐东野语》记有蜀中妓所填《市桥柳》:“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好一句“若相忘,有如此酒”,大泽龙蛇之阔美的背后,也道出了富贵面前,誓言之脆弱。逆笔道来,讽喻谴责,令多少丈夫汗颜不已。

王士祯《池北偶谈》载某闱中诗:“淄川袁孝廉松篱(藩),名士也,以康熙癸卯冠礼经,壬戌尚困公车。闱中赋诗云:‘二十年前古战场,卧听谯鼓夜茫茫。三条画烛连心熟,一径寒风透骨凉。苦向缁尘埋鬓发,凭谁青眼托文章?明宵别后长安月,偏照河桥柳万行。’武康陈孝廉兴公(之群)吟之,至泣下。”开句便是古战场,哪里有丝毫的闺房气息。

清廷通过日本当局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颁布了《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对学生活动横加限制。为此,秋瑾带领一队留学生进行罢课,并组织敢死队与公使馆交涉,继而率领部分学生回国,以示抗议。临行在浙江同乡会举行的集会上发表演讲,讲到有人散布妥协言论时,秋瑾猛然自靴筒里抽出倭刀,咔嚓一声插于讲台厉声道:“如有人回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其《东渡长歌》云:“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云:“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满江红》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徐锡麟案败露后,她拒绝离开绍兴:“我怕死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于是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被捕后,拒不口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秋瑾就义后,其族人恐受到株连,不敢收葬遗体,后其兄赶回绍兴草殓暂厝。义姐吴芝瑛与徐忏慧两人冒雪渡过钱塘江,赶到绍兴,雇一小船,收其遗骨,密运杭州,卜葬于西湖岳王坟前的西泠桥畔,并立墓碣“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一时吴芝瑛义动天下。吴在赴绍兴途中吟《哀山阴》二首:“爰书滴滴冤民血,能达君门死亦恩。今日盖棺论难定,轩亭谁与赋招魂?”“天地苍茫百感身,为君收骨泪沾巾。秋风秋雨山阴道,太息难为后死人。”后又有《秋女士传》和《记秋女士遗事》二文,《西泠吊秋》更是为时传诵,诗云:“今日西泠拼一恸,不堪重唱宝刀歌。”其也具丈夫诗气概。

光绪三十四年(1908),慈禧亡故,满朝文武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国家便失去了主心骨。有人出主意,将慈禧画像挂于万寿山排云殿内,意在“您死了也得保佑着我们”。这一举动惹怒了吕碧城,遂填《百字令·题慈禧太后画像》一阕:“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妩。屏蔽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鹉。”并登于报端,痛斥之。此词一出,朝廷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其气概为国人叹服。

1912年1月23日,张作霖奉赵尔巽之命大肆捕杀革命党人。郭松龄因剪了头发,一身时装,且带有四川新军证件,因而被捕,草草审问后押往刑场。紧要关头,韩淑秀挺身而出,对监斩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喊道:“总督大人,刀下留人!”赵大惊,谁人如此大胆,竟敢骚扰法场?只见一俊秀女子从容自人群中走出,施礼道:“总督大人,我是郭松龄的未婚妻,郭松龄是咱们奉天城东渔谯寨人,总督可派人调查以明真伪。他本是四川新军的一名营长。我们已经订婚三年。这次,他从四川回来,就是要与我完婚的。被人诬为革命党,实在冤枉,请总督大人明察。”问明这层关系,郭松龄被当场释放。1925年12月20日,郭松龄兵变失败,不忍弃友独自逃生,被奉军追上后,就地枪决。临刑前,郭松龄遗言:“吾倡大义,除贼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韩淑秀凛然道:“夫为国死,吾为夫死,吾夫妇可以无憾矣。”时年,郭四十二,韩三十六。死后,皆曝尸三日。

“九一八”事变后的1931年9月28日,针对请愿的学生,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学生书》,声称:“人民应受统一之指挥,政府有军事处分之权衡。宣战问题决不能以学生罢课与否为衡。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亦政府之罪也。备战未毕而轻于一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备战完妥而不敢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一看便知,此等精彩又是出自陈布雷手笔。1935年,何香凝对此国策颇为不满,亲往南京为抗日军民要求物资援助。蒋介石设宴招待何,席间不停地为其夹菜,却闭口不谈正题,何愤然离席。随后,学孔明遗仲达以巾帼妇人之服,将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并附上一诗《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此诗也颇具丈夫气。她还在《赠前敌将士》一文中道:“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据我东北三省,复占我申江大地。叹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毁我多少城市,惨杀我多少同胞,强奸我多少妇女?耻!你等是血性军人,怎样下得这点气?”抗战时期,蜀中有宣传画,画中妻子对丈夫说:“锄头给我,你拿枪去。”当与何诗同一情形。在《赠敬爱的伤兵》中,何香凝又激昂道:“君流血,我流泪,锦绣江山被人取。增你勇气,快到沙场去,恢复我们土地。好男儿,救国不怕死。死!留名于万世。”

当年孙中山欲与宋庆龄结婚,先写信予原配卢慕贞请求与之离婚。信由孙科亲自带回。孙科既不敢违背父命,又不敢得罪母亲,于是请同乡郑卓一道回乡。孙科本预备承受不堪设想之后果,不曾想卢夫人见信后,并未冒火:“阿卓你来得正好,我正要问问你,据说宋庆龄小姐,你一定见过多次吧?长得很美吗?”郑卓道:“这位宋小姐,是在国外读洋书的人,相貌长得并不好看。”夫人听后道:“人家又识英文,我们又不识英文。人家又识跳舞,我们又不识跳舞!我们还是让让人家吧。”遂在回信上只写了一字“可”,表示同意离婚。话虽柔婉,却有铿锵之响,温和中渗着韧性,恺悌里不乏贞确,颇具大丈夫之毅然果敢、刚烈坚定特质。本来要在乡陪夫人住几天,以示安慰,但夫人却要他们马上回沪复命。1915年9月,卢慕贞赴日本同孙中山办理离婚手续,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顺利结合。

宋美龄在抗战中数次亲临前线。抗战初期前往上海劳军时,她的汽车在行进途中被日机投弹击中,车被炸翻,她则肋骨折断,脊椎受伤,却顽强地坚持使命。在兰封、富金山、万家岭等战役中,她都出现在了炮火纷飞之中,不仅带来前线急需的武器弹药,且带来蒋介石的亲笔信。将士担心其安危,她则慷慨道:“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此言虽非诗,却有诗意,同样具有丈夫气。

张允和1923年在苏州乐益女中读书时,作《游镇江北固山》:“高山枕大川,俯视意茫然。沧海还如客,凌波谁是仙。江山欣一览,帷读笑三年。击楫情怀壮,临风好着鞭。”后四句经先生改过,却不及前四句率直,假模假样,假在充气势。

这样的话让人想到了明朝的两篇至文。徐妙锦乃徐达的三女,永乐帝垂涎其才貌,遂欲纳之,却遭拒绝。妙锦并以一封《答永乐帝书》婉拒之:“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枯荣。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臣女素耽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颇觉朗然。”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获罪而死,杨继盛妻张氏公然上《请代夫死书》。此皆丈夫文。

沈葆桢夫人林普晴,为林则徐之女,英明有才干,当世咸称之。沈葆桢守广信时,被太平军围攻。沈葆桢往河口筹饷,夫人困守危城,情急之下,刺血陈书,作书乞率部驻守玉山的贵州安义镇总兵饶廷选。翌日,沈葆桢闻讯驰归广信府,但也无良策退敌。当夜,城中四处火起,漫天皆红。天明时分,忽降大雨,大火方被浇灭。夫人来到一口井边,拔剑道:城中人已散尽,可昨夜却大火四起,分明是敌探子放火报告空城可袭,恐敌大军就要来临。遂手托佩剑,交给丈夫:我与你结为夫妻以来,惟恐后你而死,如今正好做殉难夫妻,报效朝廷国家。若贼兵来,请你先持此剑阻击一刻,容我投井!周颐《眉庐丛话》撰述道:“沈文肃夫人,林文忠之女也。咸丰丙辰,文肃守广信,时发逆杨辅清连陷贵溪等县,郡城危在旦夕。文肃适赴河口劝捐,归恐无及,夫人刺臂血作书,乞援于饶总兵廷选。饶得书,星夜驰赴,甫抵郡而文肃亦归,城赖以全。向来闺媛工诗词者众矣,能文者不数遘,夫人此书,尤为义正词严,不能有二之作。”此书传诵一时,正是书中“今得死此,为厉杀贼,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句,感动了饶总兵,甘违擅离职守大忌,飞兵驰援广信解围。此亦丈夫文。沈夫人谢世,曾文正挽以联:“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伞夫人分伟绩;于中秋生,于中秋逝,天边圆皓魄,霓裳仙子证前身。”

光绪二十七年(1901),康同璧从日文报纸上得知父亲自日本转而流亡印度,遂决心赴印探父。其不顾家人劝阻,不畏路途艰险,于翌年春,女扮男装,躲过严控,逃出京城,走居庸,出潼关,沿丝绸之路,入新疆,翻葱岭,再转而南下。一路过关隘,涉沙漠,越险峰,躲官家,终于抵达印度,当康有为看到寻父启事,竟是女儿到来,喜出望外,老泪纵横。其时中国女子很少出门,休说到外国去。时年她只有十八岁。康同璧曾写诗道:“若论女子西来者,我是支那第一人。”此诗也具丈夫气,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接见康同璧,曾吟此诗向其致意。 BH9PSbvAvEWWvzyfYUMrWGYxf9bVUaN0e4b+aLq7l/AbRMF6JxUqCWDYGmDciB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