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追求仁义,无论成功失败,我都得到仁义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华杉详解

梁惠王卑礼厚币,把孟子请去魏国,不时与孟子讨论国政,但却不能用孟子的政策。他那种感觉是什么呢?要说孟子说得不对吧,似乎人家说得句句都对,但要说他说的有什么用呢?好像放哪儿也用不上!没法知行合一。

行仁政,上来第一条就要轻徭薄赋,不要征兵,要减税。但梁惠王说,我这儿东西南北全是敌国,多少兵都不够用,多少钱粮都不够花,又怎么能轻徭薄赋呢?我不打仗,别人也要打我。我现在这样下去确实不行,但孟老师说的也不现实,没法落地!

梁惠王就在这纠结焦虑中去世了,放下了他的雄心壮志,放下了他内忧外患的魏国。

太子魏嗣继位,是为梁襄王。

新君继位,孟子去见他。见完出来,跟人说:“远远一看他,就不是个当国君的样子;走近了,也完全没有让人生畏的威仪。”

孟子这一句话让梁襄王倒了大霉,千秋万代都记得他没正形,没体面,吊儿郎当,不像个当领导的样子。这是他给孟子的第一印象,也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形象。

孟子接着说,梁襄王连一句寒暄问候都没有,突然就问孟子:“天下怎么能安定下来?”

孟子回答:“天下归于一统,就能安定下来。”

“那谁能一统天下呢?”

“不好杀人的国君,就能一统天下。”

“那有谁来跟随他呢?”

“全天下没有人不想跟随他。你晓得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如果长期不下雨,那禾苗马上就会枯槁了。假如一阵乌云出现,哗啦哗啦大雨沛然而下,那禾苗就又会猛然茂盛地生长起来。像这样,谁又能够阻挡得住呢?如今各国的君王,没有一个不好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王,那么,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等着他来解救。如果真是这样,百姓归附于他,跟随着他,就好像河水向下奔流一样,沛然之势,谁能阻挡?”

好吧,又是大道理,说得都对,至少你不敢说他不对,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做。梁惠王听不懂,望之不似人君的梁襄王更不可能听懂。孟子也知道没希望了,所以就离开了魏国。

我们要把孟子的话重新学习一下,否则我们也会像梁惠王、梁襄王一样,什么都没学到,那读《孟子》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说说孟子的预言准不准,天下是不是定于一,是不是定于最不好杀人的国君。

从战国的结局来看,孟子似乎错了,是最能杀人的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但是,秦始皇并没能“定”,帝国只维持了十五年就崩溃了。最终定天下的是刘邦,他的政策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就这三条,其他法律不禁止的皆可为。

所以孟子的预言是对的,天下定于一,定于仁政。 XVtA5kVW1bTcHdpPqMXhzDHh5/QTrIVyoE2nqAG5PiuMbqSjVnDmr5s3f5JMrA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