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能保民,就能王天下

原文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华杉详解

齐宣王接着问:“那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像您说的那样,能够王天下呢?”

孟子回答说:“能保民,就能王天下,谁也挡不住!”保就是安,保民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

“君主只有三种应尽的职责,这三条职责虽然极其重要,但对于常人都是简单易懂的:第一,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之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任何成员不受其他任何成员的侵犯和压迫,即设立完全公正的司法机构;第三,建立和维护个人或小团体所不感兴趣投入的某些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因为这些设施和机构产生的利润绝不可能补偿个人和小团体的投入,尽管对社会整体来说,常常是不仅能收回投入,而且还能得到大得多的回报。”

亚当・斯密的话可以解释孟子的“保民”,就是抵御外敌入侵、司法公正和提供公共服务。儒家的传统,是微言大义,是高语境沟通,讲仁义道德、使命理想,不能一条一条很具体地说,这是在思想竞争中的劣势。

古罗马有保民官,主要是平衡平民和贵族的权利。保民官从平民中选举产生,有权否决元老院的决议。孟子没有这样的思想。孟子的保民,还是靠圣君的仁爱和恩赐。儒家没有制度设计,都是靠个人修养。所以学习儒家思想,也主要是切己体察,从自己的修养角度去学习。

原文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华杉详解

宣王问:“那您看我,能保民吗?”

孟子毫不迟疑地给齐宣王打气加油:“您能!我们都知道您能!”

宣王说:“您怎么知道我能呢?”

孟子回答:“我听您的近臣胡龁(hé)讲了您一件轶事,有一次您坐在大殿上,堂下有人牵一头牛走过。您问:‘这牛牵到哪里去呀?’牵牛的人回答说:‘要牵去衅(xìn)钟。’(新钟铸成,杀牲以祭,取血涂其缝隙,叫作衅钟)您说:‘哎呀!把这牛放了吧,我不忍心看见他觳觫(hú sù)——恐惧颤抖的样子。’牵牛的人问:‘那衅钟的仪式不搞了吗?’您说:‘要搞!要搞!你换一头羊来杀吧!’不知道有这事没有?”

原文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华杉详解

宣王回答说:“是有这事。”孟子说:“您有这份心,就足以王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爱’(这里的‘爱’,是舍不得,吝啬的意思),舍不得那只牛,而我知道,您其实是不忍心。”宣王说:“是啊,齐国虽然狭小,我也不至于舍不得一头牛啊!我只是看见它恐惧颤抖,无罪被杀,于心不忍,所以叫他们换一只羊罢了。”

原文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华杉详解

孟子说:“百姓说大王吝啬,大王也不要奇怪。牛大羊小,以小换大,百姓怎么知道您的本意呢?如果像您说的,不忍心那牛无罪而死。那羊又有什么罪呢?”

宣王笑道:“这个,真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理了!我确实不是为了省钱而把牛换成羊,但是好像百姓说我吝啬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原文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华杉详解

孟子说:“这样的误解,也无伤大雅,没什么关系。大王您这种不忍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仁爱。只不过您看见了那牛,却没能看见羊。君子对于禽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见它们被宰杀的悲鸣哀号,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君子总是离开厨房远远的,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和齐宣王这一段对话很重要,可以说也是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的起点,就是不断去发现,去擦亮,去放大自己的良知。孟子后面会讲,人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个善端,就是仁义礼智的起点。恻隐之心是仁的起点,羞恶之心是义的起点,恭敬之心是礼的起点,是非之心是智的起点。只要把握自己的善端,修养它,放大它,由近及远,推而广之,你就能成就仁义礼智。

四大善端中,恻隐之心是第一端。比如你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去,你总会喊一声,冲上去拉一把,不能让他掉下去。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让他的父母感激你,而是出于人的天性。你不会站一旁静静地看着,等着那小孩掉下去,听扑通一声响觉得好玩,那就是丧尽天良了。齐宣王如果像看见牛一样,看见那只羊,那他羊也不忍心杀了。他如果像看见那牛一样,走到乡间去,看见他的百姓,看见路边倒毙的饿殍,放大他的仁心,他不就会行仁政了吗?孟子一进来,他就急吼吼地问齐桓晋文之道,想称霸,想做天下之霸主。他心里没有装着自己的百姓,百姓的生活好不好?百姓到底是想要国家称霸天下去征服别国,还是想要前面亚当・斯密说的三条“别国不打进来就行;我们有司法公正,我不会被别人侵犯;政府能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pmcYtAh2stcnrR6YRAOoZBYg2xb+wOnJwqKKcOokRkucadperVuLQ6g+yrR1GG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