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发脾气时,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况,然后对他的坏情绪进行“转移”——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
■ 尹老师,您好:
话说某日晚间饭后,我正在卧室看书,宝宝兴冲冲地跑进来:“妈妈,快来看!”我到客厅一看,原来宝宝用拼插式积木搭了三个大小不一的飞机,花花绿绿的,非常好看。呵呵,小人儿半个小时静悄悄的,没什么动静,原来在鼓捣这个呀!我赶紧鼓励说:“三个飞机各有各的特点,看来都像是轰炸机呢,我尤其喜欢这个最大的,翅膀很漂亮。”表扬时我采用了您书上写的夸孩子不要笼统,要赞美具体的细节的方式。
宝宝美滋滋的,甚至是激动,可能不知该如何表达这一刻的喜悦,他突然爬到了书架与墙的空隙里把自己架在了半空中。我正在担心他会不会掉下来,想提醒他,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只听“扑通”一声,宝宝已经“干脆利索”地掉下来,正好砸在了刚刚摆好的三架飞机上,三架飞机立刻被砸得散了花,变成一堆碎片。
宝宝愣了几秒,当他明确地意识到飞机已经没了,又变成了一堆积木时,立刻气得大哭起来,发疯似的开始满地乱蹦。我赶紧拉他过来说:“宝贝儿,这么漂亮的飞机被砸散了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而且还很让人生气。”我记得书上写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所以我努力和他共情。宝宝似乎是听进去了,不过怒火还是在熊熊燃烧,他挣脱了我,捡起地上的福娃毛绒玩具,使劲扔向厨房,然后跑到厨房再捡起,使劲扔回来。此时,宝宝爸进来了,见此情形说:“飞机坏了就坏了呗,再摆一下不就行了!”我赶紧向他使眼色不让他说,此时任何道理宝宝都是听不进去的,只会助长他的愤怒。
福娃被扔了三个来回,我安静地看着他来回跑着发泄怒气,中间只提醒了一次:“注意不要扔到花瓶上,花瓶会碎的”。宝宝还真是配合,只把福娃扔向窗帘、椅子腿等空隙处,看来他也是怕砸坏东西。过了一会儿,我看宝宝情绪好一些了,搂过他说:“飞机都碎了,真是太让人生气了,不过妈妈有个建议,你看咱们有这么多的积木,我们再摆一个超大型的飞机怎么样?”我还担心孩子不愿意再摆,没想到这小人儿居然马上点点头,说:“不过你得帮我。”“好啊!”我说,“我可以帮你把积木收集起来。”
我帮他把散开的积木归拢一下,表示我不知道如何帮忙“造”飞机,宝宝这时已没有情绪了,一屁股坐在那里,开始气定神闲地“制造”他的新飞机了。从飞机散掉到他现在重新坐下摆超大飞机,时间不过五分钟。
“接纳孩子的情绪”现在人们都在说,但说起来简单,其实在事件现场的父母要控制自己也是很难的。我发现,周围的人,包括以前的我,总是一发现宝宝急脾气,不是跟他一起急,就是埋怨,或者是不管不顾地讲道理,结果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引爆一场新的“战争”。通过这件事我再一次觉得,只有先接纳和理解宝宝,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等于是父母管理了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慢慢地学会管理情绪。请尹老师点评一下,我做得对吗?
尹建莉
你好:
你做得非常棒,给出了一个化解孩子“情绪风暴”的正面案例。设想你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像孩子父亲那样不痛不痒地劝说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孩子的情绪绝不可能在五分钟内消除。最多可以在五十分钟忘掉这件事,但不可能从中学到接纳和理解。最糟糕的是这种情况:父母不但不同情孩子,还因为孩子发脾气把孩子打骂一顿,那真是给孩子雪上加霜,不仅毁了孩子这一天的快乐,而且会让孩子淤积情绪毒素,伤害孩子心理。
你不光接纳了孩子的情况,后面还对他的坏情绪进行了“转移”——建议孩子再搭个更大的飞机——这一步也非常重要。“接纳”是让孩子的坏情绪向外宣泄,“转移”是帮孩子构建好情绪。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如果一直停留在“接纳”中,有可能会放大孩子的坏情绪,这对孩子和家长都不是好事。
你的“转移”可以再发生得早一些。如果在孩子扔福娃毛绒玩具的时候,你不是仅仅在旁边看着,而是择机介入,比如他从厨房把福娃扔向客厅,你笑着说“你不用过来捡了,来来回回跑得累,妈妈帮你扔回去”,以此作为开头,你来我往,把扔福娃变成一场游戏……相信孩子的情绪能量在这样的游戏中会很快改善,最终可能会乐得哈哈大笑。当然,这样做必须注意“无痕”介入,如果孩子只愿意自己扔,那就马上停止介入,不要太勉强,或换个方法。总之,你要借机行事,孩子都很单纯善良,父母稍微用点心,孩子多半不难哄。
你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谢谢你,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