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

宝贝,放心说出你的愿望

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中,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会出现因交流不畅而引起的误会、痛苦。这些误会和痛苦有时不是因为不爱或不关心,恰恰可能是因为彼此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

■ 尹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母亲,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很懂事,也很优秀。今天晚上女儿突然对我说上周五晚上,也就是三天前的晚上,她的一位很要好的同学晚上搞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去了,但她没去,今天周一去学校后,那几个同学都在讲聚会的事,她在一边听着,觉得很难过。孩子跟我说这话时,都快哭了。我赶紧问她:“你为啥没有参加呢?”她说:“妈妈,你忘了,每周五晚上我都要上钢琴课。”我一想真是,还是我带她去学的。于是我对孩子说:“你怎么当时不跟妈妈说?同学过生日,一年才一次,钢琴课这一次可以不上啊。”没想到孩子说:“你总说学琴要坚持,而且每节课都很贵,我以为跟你说你也不会同意,而且我也不想浪费妈妈的钱……”孩子这样说,真是让我心疼。

其实如果她给我说了,我想我会同意。平时我和孩子相处很融洽,我一直以为我和她沟通得很好,无话不谈,但这件事让我怀疑自己了,孩子为何在这件事上不信任我,不敢和我说呢?是我平时给她什么压力了吗?我以后如何做才能更好些,才能让孩子遇到事敢和我说呢?

烦请尹老师给指教,谢谢!

尹建莉

你好:

你的信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住院生孩子。因为老师平时对我们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就有同学提议去医院看看老师。虽然是那么小的孩子,虽然大家都很穷,同学们也自然想到去看老师应该带点东西,于是有人建议愿意去的人,每人出两毛钱,凑钱给老师买点营养品。

当时我记得很多同学都想参与,我也特别想入伙,但你知道那是20世纪70年代,小孩子基本上都是身无分文。不知别的同学是怎么回家和父母要钱的,反正我那天是纠结痛苦坏了。可能我小时候太乖了,似乎从没有主动向父母要过钱,除了买必需的笔和本,从没有任何额外花销。从放学回家路上到晚上睡觉,我一直在想如何和爸爸说。因为几乎没有主动向爸爸要过钱,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口,感觉这是件特别重大、非同一般的事。不管设计了怎样的说法,我都很胆怯,很害怕说出来被拒绝,所以最终也没有鼓起勇气向爸爸开口要这两毛钱。

第二天,参加集资的同学并不多,有七八个,看来回家没要到钱或像我一样不敢要钱的同学不少。下午放学后,交了钱的同学一起去商店买了东西往医院走。因为我家正好住在医院跟前,所以我就跟着这伙同学一起走。到了医院门口,按理说,我应该离开大家独自回家,可当时我不懂事,内心又很想去看看老师,就没有多想,跟着一伙同学进了医院,我走在人群最后,只是想站在门口看看老师。我应该是这伙人里面唯一没有交钱的。

老师见了同学们很高兴,和我们聊天,问这问那。但当时的小孩子似乎都很腼腆,另外也可能是大家第一次进医院这样陌生的环境,总之我记得老师问话时,站得离她近的几个同学总是回答不上来,吭吭哧哧的,我一着急,就替她们回答了。我本来站在最后,老师开始可能并没注意,我一说话,她注意到了我,因为我回答她的问话清楚自然,老师就又多问了我几句,这让我非常开心。

从医院出来,有的同学不满地对我说,你没交钱,可是你在老师面前说那么多话,老师以为你也交了。我才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真是欠妥,好像故意揩别人的油似的,感觉自己在同学眼里就是个耍小聪明的人,既得便宜又要卖乖,非常羞愧,难过地回了家。

晚上,忘了是个什么机缘,我终于忍不住和爸爸讲了这件事,委屈地哭起来。我也许当时以为我爸爸会简单粗暴地批评我,没想到他很和气地说:“你怎么不跟我说呢?去看生小孩的老师是好事啊,爸爸肯定会给你的,以后有什么事说出来。”听他这样的话,我更后悔了,是啊,为什么不说出来呢?没说怎么知道爸爸是答应还是拒绝呢!

我给你讲这个故事,是想你女儿的心理和我当年的心理有些类似,从我的经历中你可能会容易理解孩子。确实,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中,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会出现因交流不畅而引起的误会、痛苦。这些误会和痛苦有时不是因为不爱或不关心,恰恰可能是因为彼此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孩子们的心思都非常细腻,他们会想到很多成人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这种情况,甚至在我抚养我女儿圆圆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她上大学后,有次和她聊天,谈起她上高中时的事情,她突然委屈地告诉我,当时班里很多同学都有手机,自己也非常想买一个,但因为我那时总说中学生没必要用手机,尤其高中正是全力备战高考的时候,手机既没什么用又浪费时间,这个观念给了她很大的制约,她平时又总是那样“懂事”,就一直没好意思对我提这个要求,直到高考结束后才买。这件事她以前没有和我提起,我甚至一度以她上高中时心无旁骛地学习,根本不玩手机为荣,没想到现在竟成了她回忆中的“痛点”。

这件事让我很内疚,所以我对女儿说:妈妈和你是两代人,我们的年龄不同,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不可能完全猜透对方的愿望和需求。如果你内心有什么愿望,无论父母同意不同意,都要说出来,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不要去猜测父母的想法。你说出来,父母才能知道你的需求。同意不同意是父母的事儿,说不说是你的事儿。说了至少有一半实现的可能,不说则完全没有可能,所以无论如何应该说出来。你现在长大了,这原则对你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也适用。

你也可以这样和孩子谈一谈,鼓励孩子尊重内心的愿望,勇敢地表达自己;同时自己努力成为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这样可以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孩子的情绪更流畅。

祝福你。 haUigCgbsnhBYnajyeOuicUh/cnqkUNns9tveMvgpiePIueJ3nEgDH4SOzd+2rC3



10

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办?

孩子大发脾气时,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况,然后对他的坏情绪进行“转移”——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

■ 尹老师,您好:

话说某日晚间饭后,我正在卧室看书,宝宝兴冲冲地跑进来:“妈妈,快来看!”我到客厅一看,原来宝宝用拼插式积木搭了三个大小不一的飞机,花花绿绿的,非常好看。呵呵,小人儿半个小时静悄悄的,没什么动静,原来在鼓捣这个呀!我赶紧鼓励说:“三个飞机各有各的特点,看来都像是轰炸机呢,我尤其喜欢这个最大的,翅膀很漂亮。”表扬时我采用了您书上写的夸孩子不要笼统,要赞美具体的细节的方式。

宝宝美滋滋的,甚至是激动,可能不知该如何表达这一刻的喜悦,他突然爬到了书架与墙的空隙里把自己架在了半空中。我正在担心他会不会掉下来,想提醒他,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只听“扑通”一声,宝宝已经“干脆利索”地掉下来,正好砸在了刚刚摆好的三架飞机上,三架飞机立刻被砸得散了花,变成一堆碎片。

宝宝愣了几秒,当他明确地意识到飞机已经没了,又变成了一堆积木时,立刻气得大哭起来,发疯似的开始满地乱蹦。我赶紧拉他过来说:“宝贝儿,这么漂亮的飞机被砸散了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而且还很让人生气。”我记得书上写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所以我努力和他共情。宝宝似乎是听进去了,不过怒火还是在熊熊燃烧,他挣脱了我,捡起地上的福娃毛绒玩具,使劲扔向厨房,然后跑到厨房再捡起,使劲扔回来。此时,宝宝爸进来了,见此情形说:“飞机坏了就坏了呗,再摆一下不就行了!”我赶紧向他使眼色不让他说,此时任何道理宝宝都是听不进去的,只会助长他的愤怒。

福娃被扔了三个来回,我安静地看着他来回跑着发泄怒气,中间只提醒了一次:“注意不要扔到花瓶上,花瓶会碎的”。宝宝还真是配合,只把福娃扔向窗帘、椅子腿等空隙处,看来他也是怕砸坏东西。过了一会儿,我看宝宝情绪好一些了,搂过他说:“飞机都碎了,真是太让人生气了,不过妈妈有个建议,你看咱们有这么多的积木,我们再摆一个超大型的飞机怎么样?”我还担心孩子不愿意再摆,没想到这小人儿居然马上点点头,说:“不过你得帮我。”“好啊!”我说,“我可以帮你把积木收集起来。”

我帮他把散开的积木归拢一下,表示我不知道如何帮忙“造”飞机,宝宝这时已没有情绪了,一屁股坐在那里,开始气定神闲地“制造”他的新飞机了。从飞机散掉到他现在重新坐下摆超大飞机,时间不过五分钟。

“接纳孩子的情绪”现在人们都在说,但说起来简单,其实在事件现场的父母要控制自己也是很难的。我发现,周围的人,包括以前的我,总是一发现宝宝急脾气,不是跟他一起急,就是埋怨,或者是不管不顾地讲道理,结果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引爆一场新的“战争”。通过这件事我再一次觉得,只有先接纳和理解宝宝,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等于是父母管理了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慢慢地学会管理情绪。请尹老师点评一下,我做得对吗?

尹建莉

你好:

你做得非常棒,给出了一个化解孩子“情绪风暴”的正面案例。设想你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像孩子父亲那样不痛不痒地劝说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孩子的情绪绝不可能在五分钟内消除。最多可以在五十分钟忘掉这件事,但不可能从中学到接纳和理解。最糟糕的是这种情况:父母不但不同情孩子,还因为孩子发脾气把孩子打骂一顿,那真是给孩子雪上加霜,不仅毁了孩子这一天的快乐,而且会让孩子淤积情绪毒素,伤害孩子心理。

你不光接纳了孩子的情况,后面还对他的坏情绪进行了“转移”——建议孩子再搭个更大的飞机——这一步也非常重要。“接纳”是让孩子的坏情绪向外宣泄,“转移”是帮孩子构建好情绪。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如果一直停留在“接纳”中,有可能会放大孩子的坏情绪,这对孩子和家长都不是好事。

你的“转移”可以再发生得早一些。如果在孩子扔福娃毛绒玩具的时候,你不是仅仅在旁边看着,而是择机介入,比如他从厨房把福娃扔向客厅,你笑着说“你不用过来捡了,来来回回跑得累,妈妈帮你扔回去”,以此作为开头,你来我往,把扔福娃变成一场游戏……相信孩子的情绪能量在这样的游戏中会很快改善,最终可能会乐得哈哈大笑。当然,这样做必须注意“无痕”介入,如果孩子只愿意自己扔,那就马上停止介入,不要太勉强,或换个方法。总之,你要借机行事,孩子都很单纯善良,父母稍微用点心,孩子多半不难哄。

你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谢谢你,祝福你。 haUigCgbsnhBYnajyeOuicUh/cnqkUNns9tveMvgpiePIueJ3nEgDH4SOzd+2r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