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父母的“权威”不是靠立规矩、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那样树权威,本质是成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可能会获得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却会让孩子在内心更鄙视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种子。

■ 尹老师:

我最近看了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还是一个像您一样的教育专家作序推荐的。虽然还没看完,但是书上写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已经让我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书中提到的“父母要树立必要的权威”,认为对孩子要“立规矩”,不能与孩子“抱平等理念”,等等,这些好像和您的观念不太一样。

孩子要尊敬父母,我是认同的,但我认为父母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可是周围也有很多人在说,“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这对吗?我有些迷茫了,恳请尹老师指点。谢谢!

尹建莉

你好:

很欣赏你的独立思考精神,你没有把书籍当作标准来不假思索地接纳,没有把“专家”当作权威去崇拜,而能够对自己感觉有问题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真是令人赞赏。

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思辨力与批判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开卷有益”。现在很多家长对一些所谓的专家和书籍盲目膜拜,对一些错误的观点不加辨别地接纳和吸收,使自己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是误入歧途。因为现在很多图书是七拼八凑出来的,尤其家庭教育类图书,由于没有行业标准,市场又好,粗制滥造的东西就大量涌现,很多书只是在卖一个书名,内容却非常不堪。尤其有不少“专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都捉襟见肘,无法对某个问题融会贯通,却急于抛出自己的观点,于是靠制造伪概念来抓眼球。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某些高学历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犯的错误却是非常低级。他们确实“学习”了,但吸纳的却是糟粕。比如红极一时的“虎妈教育”,它以“耶鲁教授”“哈佛大学”“中国传统教育”等这样一些精致的卖点来兜售最低劣的观点,诱使很多家长施行严厉教育,这真是把人往沟里带。

所以识别出哪些书和观点是有价值的,哪些是垃圾,也成为家长必修的基本功。这个鉴别能力不是简单的文凭高低可以决定的,而需要智慧的头脑。智慧没有“毕业证”,却比学历证明更加能够左右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智慧有高低,铺就它的台阶是真诚、善良、爱、学习,而不是名利、攀比、竞争、自以为是等这些东西。当然,还是要广泛阅读,毕竟大多数的图书是好的。更重要的是,书读得多了,你自然就有了鉴别力,知道哪本书值得反复读,哪本书是垃圾。就像古玩市场上的行家必定是经过经年累月的实战,才能练就一眼看过去就能鉴定真假的功力一样。阅读鉴别力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当你的鉴别力足够成熟时,说明你已从书中获得了许多的正面滋养。

回到你的问题上,父母的“权威”不是靠立规矩、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那样树权威,本质是成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可能会获得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却会让孩子在内心更鄙视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种子。

你说得很对,真正的权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给他与自己无异的自由。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当他遇到问题时,总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赖——父母的“权威”就这样出现了。亲子关系也可比作国王和民众的关系。当国王视民众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带路者、协调者的角色,他就会真诚地尊重民众,民众在这个国度里就是“公民”,这样的国王内心是强大的,他通过魅力让人崇拜;当国王视民众为低他一等的凡人,而自己则全知全能得像神,把自己凌驾于民众之上,他就会通过贬低民众来刻意树立权威,民众在这样的国度里就是“贱民”,这样的国王内心其实极度羸弱,他通过强权让人害怕和屈服。当民众不堪忍受的时候,这个国王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说到这里,你就知道,“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这种说法是多么可笑又可悲,它是虚弱又不成熟的成年人简单粗暴地对待儿童的一个说辞,一个借口。我们希望孩子活得像“公民”,而不是“贱民”,就不要让孩子在家中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统治者。在家庭中被尊重的人,到外面才有尊严。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说明同时也有“不怕的人”,那么孩子就很难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态——他一方面是“怕的人”面前的臣子,另一方面是“不怕的人”面前的国王,既卑躬屈膝又颐指气使。这两种身份会带出去,带到幼儿园,带到学校,带到工作单位,带到社会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或一方面胆小怕事,另一方面骄纵蛮横。

希望我以上的回复能解决你的迷茫,愿你在育儿过程中始终保有清醒的头脑,从你的来信中我相信是这样的!

祝福你! 0/2yniRIaDBtql91chJtgzuG4FK3R6VzZDZkXCgGtZ+nIEFSvBHCIRccKe2xPW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