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辉的名字

一个奇冷的冬天。连老年人也记不清什么时候有过这样冷的冬天,在我的记忆中,这年的一月份是严寒而暗淡的:当我们听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逝世的消息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暗淡无光了。对我们来说,他不仅仅是领袖和伟大的、杰出的人。不,他简直就是每一个人的好友和导师;我们村子里和我们家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跟他有联系,全都是从那儿发动起来的。这种想法和感觉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过去,我们村里只有两所小学,现在超过10所了,这是列宁给建立的。过去人民过着贫困挨饿的日子,现在人民站起来了,强大了,过着富足的日子,今非昔比了。为了这些,我们不感谢列宁感谢谁?电影院也盖起来了;教师、医生、农技师都跟农民交谈,解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阅览室和俱乐部里总是座无虚席。农村迅速地发展了,生活充满了光明和快乐。以前的文盲,现在学会识字了;已经识字的人则准备继续学习。这一切都是由哪里来的,是谁给了我们这个新的生活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回答,只能用一个亲切而光辉的名字来回答:那就是列宁。

但是,突然之间他离开我们了……这是意识中接受不了的事,这是令人想不通的事。

每天晚上农民们都来找阿纳托利,向他倾吐一样的悲哀。

“这么好的人去世了!……伊里奇应该活着,活着,活到100岁,可是他不在了……”斯捷潘·阔列茨老人这样说。

2月间,登载有斯大林同志在第二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演说词的《真理报》送到了白杨村。阿纳托利在阅览室里给大家高声读报。人们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斯大林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人们的心坎上。

阿纳托利读完之后,报纸就被人们互相传递着:每个人都想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这张报纸,那上面印着勇敢的、真诚的宣誓词。

几天以后,工人斯捷潘·扎巴布林回到村里来了。他小时候在我们村中是个牧童。他给我们讲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怎样络绎不绝地从千万里之外奔来瞻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遗容。

他说:“天气太冷了,呼吸都快要冻结了,已经是深夜了,可是人们还是接踵而来,队伍看不到尽头。有的人把孩子也带来了,为了让他们赶上这最后一次瞻仰的机会。”

“可是我们再也不能见到他了,卓娅也不能见到他了。”阿纳托利悲伤地说。

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后来要在克里姆林宫城墙旁边修建列宁墓,并且在很多年以后都可以来瞻仰伊里奇。

我把登载着斯大林同志的誓言的那张报纸保存起来了。

当时我想:“等女儿长大了,让她自己看看。” ssXRG5JqF9rWP057bV6i3lrM4+/PqxaCeWEwJvD+WY3twfj2PmHpRS453jJEalI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