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头胖脑的丘吉尔面带微笑、嘴上叼着一支雪茄,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抗击希特勒的战争。叼着一支雪茄,几乎成了丘吉尔的招牌形象。
说叼着雪茄、镇定自若,并不暗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吸烟,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也没见他惊慌失措。而丘吉尔是当时的英国首相,英国上流社会应该讲求绅士风度,吸烟有害健康,首相先生如何能公然吸烟?“健商”为何如此不高?
吸烟一事考诸历史,说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带回了烟草的种子在欧洲种植,大航海时代,吸烟遂逐步在全球流行起来。如此算来这吸烟也应有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了。不过人类真正认识吸烟的危害却是近几十年的事。
虽说有人考证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在他的著作《物理小识》中说到:淡巴菇(烟草一词的音译)久服则肺焦,吐血而亡。此处应是指吸烟引发肺癌。不过这一认识似乎影响不大,既无进一步的研究,亦未引起世人的重视,可能是因为其时吸烟者为数不多,而且其时人的寿命多短,这种毒性需有相当积累方能导致的危害,多未能充分表现之故。
吸烟之盛行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时人们发明了卷烟(香烟)并制成了卷烟机,火柴亦得以广泛使用,使吸烟变得价廉和方便了,于是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吞云吐雾起来。随着医药的发展,人的寿命延长了,于是吸烟的危害逐步暴露出来,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1950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名为《吸烟可能是支气管肺癌的发病因素》的研究论文,开启了系统研究吸烟危害之先河。1964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的健康白皮书指出:吸烟危害健康,应设法减少烟草的消费。直到199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才正式认定尼古丁的成瘾性。有了对尼古丁成瘾性的认识,诸如尼古丁受体阻滞剂等有助于戒烟的药物才逐步开发出来。
虽是迟到了几百年的认识,但终究时代不同了,知识、信息“全球化”了,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逐步得到了全球卫生界的认同。不过,卫生界认同了不等于事情就能办好了。由于尼古丁的成瘾性,吸烟稍久之人对其中的尼古丁产生了依赖,一旦停止吸烟便可产生种种不适,若不寻求医药的帮助,吸烟者往往对烟草欲罢不能,难以摆脱。这事让各国政府亦觉犯难:烟草并非毒品,尼古丁依赖者一般并不危害社会,无法立法禁绝。更何况烟草商还能提供大量税收,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于是许多国家的政府只好宣传吸烟有害、规定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等等。
吸烟的历史五六百年,认识吸烟有害健康才60余年,而且最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医学界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吸烟会引起肺癌”,而在吸烟者中则有人会反诘:不吸烟者亦会生肺癌。
吸烟对人之危害并不只在于引发肺癌。20世纪80年代人们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理时发现:脂肪类物质不是简单地停滞在动脉之中导致动脉阻塞,引发心脑血管病,而是钻入动脉血管壁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病,脂肪钻入血管壁中的先决条件则是动脉血管壁最内层的膜,即内膜的损伤。而吸烟是损伤动脉内膜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吸烟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来得早、来得严重。丘吉尔先生死于脑卒中看来与他嗜烟不无关系。
近年的研究还表明,吸烟不仅与肺癌、心脑血管病有关,还是致癌因素中的“大头”,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等的发病因素皆与之有关。肿瘤学家研究认为人类癌症的发生甚至近4成应归咎于吸烟。故若不控烟,防癌之事即无从谈起了。
其实除了癌症、心脑血管病外,慢性呼吸道疾病,即老慢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更与吸烟关系密切,甚至据估计,吸烟者最终发生此类疾病的概率在70%以上,其危害面当不在癌症与心脑血管病之下,而此类疾病亦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居民死因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病为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之首,次为癌症,第三即慢性呼吸道疾病。故可明确表述为: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疾病皆与吸烟有关!甚至有更为直接的表述称,我国现有3亿多烟民,其中至少1亿以上的人员将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这还未包括被动吸烟造成对生命的损伤。
统计学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但它显示的却是事物的本质。如今科学昌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其真相已大白于天下,而且对尼古丁成瘾的解脱尚可寻求医药的帮助。人是理性的动物,应该可以在健康与屈从于尼古丁依赖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