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艾灸的用量与施灸顺序

施灸时用量的掌握是决定灸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灸量的掌握看似很容易,实际上很有讲究,施灸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艾灸的用量。

●艾灸的用量

所谓灸量就是施灸时向体内导入的热量,这主要取决于施灸时间长短、施灸的面积大小及施灸时所达到的热度。施灸的时间长短主要由疾病种类、病情轻重、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施灸的面积大小和施灸时所达到的热度主要由施灸时所用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决定。

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可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及施灸部位的不同,全面考虑,全方位衡量,不能太过也不能不足。

一般按照每次施灸累积总和数来算,施灸壮数少则1~3壮,多则数十壮乃至数百壮。前3日每日灸1次,以后每隔2~3日灸1次,急性病每日可灸2~3次;慢性病隔3日、5日或7日灸1次,保健灸每月可灸3~4次,终身坚持施灸,可延年益寿。身体健壮、生病频率低的青壮年患者,所用艾炷宜大,壮数宜多。小儿、妇女、老人及久病体弱之人,所用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在肌肉丰厚的腰背、臀腹、臂等处宜用大炷多灸;在肌肉浅薄的头面、颈项、四肢末端宜用小炷少灸。直接着肤灸,一般以麦粒大小艾炷为宜,每穴灸5~7壮,小儿3~5壮,每次灸3~5穴。使用艾灸急救时,不用具体计算壮数,直到患者心跳正常恢复神智为止。

此外,在施灸时,还须结合病情,对沉寒瘸冷、元气将脱等证宜大炷多灸,以温散寒凝,振奋阳气;对外感风寒则宜小炷,不宜重灸,即可达到温经通络,驱散外邪之功效,否则火邪内郁产生不良效果。

●施灸的顺序

施灸时除了有一定的体位要求还要遵循特定的顺序。施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受艾炷先小后大。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面,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口干咽燥等不适感觉。在施灸时还需结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于施灸顺序不变。

艾灸的用量

艾灸的用量与所用艾灸方法相关,使用不同的方法艾灸用量也不同。

●不同灸法的用量

●不同人群的用量 oFQKz+a7W8ROy+rtWlSXPoKdy4qY8rpAkiQEdoiLdA5vNkdfZ9SrI3ziM1/+0r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