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成败效应:决定时间表的有效性(孩子不执行时间表怎么办)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制定过“三表”(时间表、星星表、礼物表),刚开始孩子很积极,很有效,过段时间就没那么有效了,有时候孩子甚至不要红星也不做事。无奈之下的父母就放弃了“驱力型”教育,很自然地使用“狼追型”方法——提醒、催促、警告等。其实只要把时间表中的任务、目标分解,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效应、避免失败效应(成败效应),孩子不仅愿意遵守时间表,而且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三表一录”

读过《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的父母都知道,“时间表”就是孩子的任务单,即父母希望孩子在每一段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生活上的任务和学习上的任务。“星星表”就是孩子完成每一个任务所获得的红星,如父母觉得孩子应该10分钟完成,而孩子常常要在父母的催促下才能完成,这时候可以设定几个标准,切忌提醒、催促、唠叨等“狼追型”方法。如早晨起床穿衣,10分钟内3颗红星,20分钟之内2颗红星,30分钟之内1颗红星。再如回家写作业,进门30分钟内开始写作业3颗红星,40分钟之内2颗红星,50分钟之内1颗红星。“礼物表”就是孩子用红星兑换的礼物,一定要提前列出来,并标注兑换的红星数,可以是图书、玩具、学具、电子产品、垃圾食品、游乐场玩、和同学玩、运动、游戏时间、电视时间等一切孩子想要的,礼物多数是孩子想要、父母不想多给的。

孩子按照“时间表”完成任务,根据“星星表”获得红星,兑换“礼物表”得到奖励。“三表”同时实施才能激发“外驱力”,再配合“美言录”,即父母每天一句话,说出孩子做得好的具体行为,确保“外驱力”转化成“内驱力”。

很多父母说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对时间表很有兴趣,很积极挣红星,过段时间就没兴趣了,甚至有时候父母说“这项任务不做,这颗红星就得不到了。”孩子干脆就放弃,说“我不要红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二)美国心理学家格维尔茨的成败效应

成败效应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跟任务是否容易成功完成有关,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使他们获得内心的愉快。

格维尔茨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却会挑选较为复杂的艰难的问题,借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并对此感到兴趣更浓。这表明,学生的兴趣不仅是来自容易的工作获得成功,而且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因愿望得到满足而获得内心的愉快。这就是努力后的成功效应。

格维尔茨在研究中还发现,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却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会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三)最近发展区决定成败效应

从格维尔茨的成败效应我们知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个任务,如果他多次努力以后达到目标,就发生成功效应,那么他还愿意继续克服困难,愿意继续去解决问题。如果他努力以后总是达不到目标,完成不了任务,这种失败的经验累积多了就形成失败效应。在时间表的实施中,父母会发现孩子对于那些稍微努力就能够达到目标的任务愿意去做,即孩子愿意做轻轻跳一下就能达到的任务;而对于那些努力以后经常无法达到目标,或者需要下很大工夫才能达到目标的任务,如跳3下才能够达到目标,或者怎么跳都够不到的任务,就不愿意去做,原因就是前者产生成功效应,后者产生失败效应。

要达到成功效应、避免失败效应,就要了解“最近发展区”。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

(四)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产生成功效应

如果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孩子就容易达到目标,从而产生成功效应;反之,如果目标太高,孩子经常达不到,就会产生失败效应。如孩子现在的能力是10分钟写10道口算题,其他孩子5分钟完成60道口算题。如果父母把60道题分为6组,每组10道题,制定的目标是10分钟完成10道题,1颗红星;每提前1分钟加1颗红星,如9分钟完成10道题,2颗红星;8分钟完成10道题,3颗红星,以此类推。孩子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就符合最近发展区,会产生成功效应。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像其他人一样5分钟完成60道题,就违背了最近发展区,会产生失败效应。

再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最近发展区,父母有时候会说,你看人家的孩子半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我家孩子三个小时也写不完,而且还要不断地催促。如果你把孩子的目标定为半个小时,就要加进时间因素,如第一周的目标是两个半小时,第二周是两个小时,第三周是一个半小时,以此类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半小时的目标就能够达到,这就叫最近发展区目标。也就是父母要把总目标分解,分解到符合孩子目前的一个状况,即最近发展区,孩子稍稍努力就成功了,获得成功效应,孩子就愿意再努力。

如果父母的目标是孩子今天三个小时写完作业,明天就想让他跟大家一样半个小时写完作业,就违背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差距太大了,不是最近发展区,而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就会形成失败效应。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而且会因为失望、因为努力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反而对这项任务变得厌烦了。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一篇描红作业,三个小时只写了5行,其他孩子15分钟之内就写完了。原因是他在描红作业过程中,体验的是挫败感,形成失败效应,即他对这件事情已经到了厌恶、厌学的程度。

对于这个孩子,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把一篇描红分成4个任务,每个任务3行字,让孩子先完成3行,获得3颗红星,孩子容易达到目标、体验成功,即帮助孩子体验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他才愿意进一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时间表中,如果父母给孩子设定的某项任务,孩子宁肯不要红星也不做这件事,或者某项任务连续3天都没有得到红星,首先就要考虑父母设定的这项任务是否违背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然后就要把这项任务分解,如分解成两个任务,先完成一半,再完成一半;如果孩子还不愿意,就要再拆分,如先完成四分之一,类似前面描红的例子。

我们曾经训练过一个孩子,他的注意力只有1分钟,他写作业1分钟后就不专注了。我们设定的目标是第一周每天加1分钟,第二周每天加2分钟,第三周每天加3分钟,以此类推,一段时间以后,他就能专注40分钟了,这样制定时间表的目的在于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孩子产生成功效应。

所以,父母要放弃“狼追型”,采用“驱力型”教育,然后帮助孩子制定“三表一录”来具体实施。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通过努力而成功,他就愿意遵守时间表,产生成功效应,持之以恒,就会把外驱力转化成内驱力;如果孩子努力之后却失败了,他就不愿意执行时间表中的任务,产生失败效应。 ms+YUun3eCB7GgnYFm15M0qWuDvu4aj4Xj7UMbf1qffa0wRMLdAK59BgGUB3N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