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离不开“试误说”(孩子总是犯错怎么办)

(一)孩子成长的三步骤

孩子的成长包括教学、学习、习惯三个阶段,这不是科学的定义和划分,而是为了便于父母清晰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而做的区分,实际上应该是“教、学、习”三阶段。

从教学的定义来看,它包括父母的教和孩子的学两个部分,而这里的“教学”强调的是父母的“教”,同时把孩子的“学”一分为二,“学”知识的部分放在第一阶段,“学”技能的部分和“习”构成第二阶段的“学习”。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教给孩子的,无论是生活中的洗脸、刷牙、穿衣等,还是学习中的听课、写作业等,以及为人处事、懂礼貌、守规矩等,都是教和学的过程。通过教学的过程,孩子得到相关的知识,表示孩子“知道了”,第一步骤的教学过程快速完成。

教学之后就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这个阶段我们更强调“习”,即练习、实践等,孩子把父母刚刚教他的刷牙知识、方法、技巧等通过多次练习变成自己的技能。刚开始刷牙的时候,孩子可能弄得到处都是水,甚至衣服也弄脏了,之后父母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忙处理。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错误递减的过程。如孩子今天可能犯10个错误,经过练习以后,明天可能犯9个错误,后天犯8个错误……以此类推,就是错误递减,直至没有错误。当孩子的错误减至零时,说明他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技能,完成了从“知”到“行”的转化,即完成了学习的过程。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1天。这个过程需要父母给予的是鼓励和肯定,鼓励孩子努力刷牙,而不要对孩子刷得好不好进行评价,更不要批评他,这样孩子才会愿意继续练习。否则孩子就不敢尝试,失去错误递减的机会。

第三步骤是习惯,21天完成的仅仅是错误递减,即学习的过程,不是习惯。习惯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件事不需要有意识去做;二是这件事不做会很难受。如有运动习惯的人,如果某一天没去运动就会很难受,或者说很自然地就去运动了,这就是习惯。那么从一项新的技能变成习惯,至少需要180天的练习。

(二)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量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迷笼实验,即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图1-1是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装置之一。

图1-1 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装置之一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关在迷笼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正确打开迷笼门,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打开笼门做出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了猫的学习曲线。

图1-2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图1-2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三)孩子犯错时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从桑代克的试误说,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犯错误的过程。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父母给予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鼓励孩子的努力和付出,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愿意再尝试的勇气,那么孩子就愿意勇敢地尝试,不怕犯错误,及时承认并改正错误,孩子这个“学习”的过程才能够完成,真正把知识变成技能。

如果父母给予的是批评,就彻底违背了“试误说”的学习规律。如“告诉你多少遍,你还做错。”“为什么你都答应了要认真听课,可是上课你还是说话呢?”“为什么你答应要好好跟同学玩,可是又打起来了?”“为什么这道题又错了?”“为什么抄错数字?就不能认真点吗?”等。父母用很多的“为什么”质问孩子,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断地重复犯错。父母时刻都在告诉孩子,你不应该错,你就应该一下子正确。

学习规律正是一做就错,只要父母鼓励孩子的努力,孩子就愿意再尝试,这个错就越来越少。如果孩子积极主动地尝试,而不是被父母逼着、不断重复一件事情,这就叫“乐学”——快乐地学习。即孩子做错了得到的是鼓励,他就会在快乐中错误递减,最后孩子的这项知识就变成技能了。

(四)21次的错误到180天的习惯

人们常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只需要21天。在我们十余年对3 000多个孩子的训练中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行为,而非好习惯。我们发现孩子的一项新知识,大到注意力训练、自信心培养、自制力提高、沟通能力改善、情绪管理等,小到上课积极举手发言、遵守课堂纪律、回家先写作业再玩、做题准确、写字工整等,至少需要21次练习,即21次的错误递减。

如父母告诉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孩子答应了。但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孩子可能又说话了,或者东张西望等。仔细观察发现,孩子上课的前10分钟认真听讲,从第11分钟开始说话、做小动作等。如果父母针对孩子上课的前10分钟认真听讲加以鼓励,更多关注孩子已经做到的,不要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部分,他的错误就有可能递减。再如孩子今天上课可能说了10句话,得到父母的鼓励后,第二天他可能说9句话了。或者第一天他可能在6节课上都说话了,第二天他可能在5节课上说话了,其中有一节课他就控制住了自己,他的自制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这个错误递减的过程至少需要21次的练习,即“学习”的重点是“习”,至少需要21次的练习。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步骤:一是教学,父母教,孩子学;二是学习,即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技能,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试误的过程,孩子犯错之后需要父母的鼓励;三是习惯,用“外驱力”激发孩子主动练习,帮助孩子制定“三表一录”(时间表、星星表、礼物表、美言录,参见《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至少不断地重复180天,才能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产生“内驱力”。

孩子犯错时得到的如果是鼓励和肯定,孩子就会继续尝试而进入下一个步骤,最终形成习惯;如果得到的是批评和指责,孩子可能会逃避尝试而终止成长,无法形成习惯。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和鼓励,让孩子勇于尝试、敢于犯错、乐于改正。 Pt6NsMmEnjeEM/G/bRAYkhlCWoF+WBqNcs+oQiyTJe1M2OGThuHQx9wcyIHkDa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