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孩子幸福人生始于时间管理

时光飞逝,转眼豆豆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还记得写《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的时候,豆豆还是高三的学生呢。也许本书出版的时候,豆豆即将大学毕业了吧,对于一个时间观念淡薄的平和型孩子,三年完成学业,提前毕业,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远隔重洋求学的他,每周都会和我们视频,看着他忙忙碌碌地学习、生活、娱乐,我们都非常开心,并为我们2004年的决定和12年来的执着点赞!

2004年开始,我们一起跟随钟思嘉老师学习“父母效能”。短短三天时间里,上小学三年级的豆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来的“木头人”变成了“小活人”。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周围的家长羡慕不已,纷纷要求学习“父母效能”。这就是豆豆妈妈工作室的第一批家长学员,如今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大三了,我也和这些家长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你一定很好奇,三天的时间里,豆豆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就是我学习了“父母效能”,了解到做父母是要学习的,这是一套独立的方法技巧,即使我是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大学讲师,也不能无师自通。

然后我毅然摒弃了提醒、催促、唠叨等“狼追型”教育,采用积极有效的“驱力型”教育方法,把“父母效能”的方法和技巧具体应用于豆豆的成长,根据豆豆的性格特点制定了“豆豆时间表”(见2005年出版的《豆豆妈妈的成长》),把孩子的学习、生活、运动、交友等方方面面都落实在这张表中,通过这张表来实施父母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策略。

随着豆豆的成长,“豆豆时间表”不断丰富,逐渐演变成“三表一录”(时间表、星星表、礼物表、美言录),并广泛应用于众多的家庭和孩子,形成了《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在这本书中,通过帮助孩子制定“三表一录”,着重训练孩子“一立三高”,即建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速度(快)、提高做事精度(准)、提高做事效率(快而准),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很多父母在制定“三表一录”时遇到各种困惑和障碍,如孩子不要红星也不完成任务,孩子刚开始对红星有兴趣后来没兴趣,孩子不执行时间表,孩子对礼物不感兴趣,孩子总是达不到目标,孩子表现波动很大等,父母非常烦恼并产生了挫败感,甚至放弃儿童时间管理训练,贻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这些困惑源于父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关注“时间管理”,忽视了时间管理的主体是“儿童”。“三表”只是工具(就像刀子,可以伤人,也可以为我所用,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动机和目标),如果家长的理念是“狼追型”,“三表”没有好处,甚至有害。只有家长的理念是“驱力型”,并且符合自己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三表”才会起到激励孩子内在动力的作用。有些父母制定的“三表一录”是为了让孩子更听话,其实质是“狼追型”教育,违背了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初衷和目标——“驱力型”教育,阻碍“三表一录”的实施。

要保证“三表”是在“驱力型”教育指导下,父母首先要按照《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的第三章至第六章,先观察记录孩子当下的情况(舒适区),再把父母的期望列出来(潜能区),一步步实施,至少30天才能形成适合你孩子的“三表”。不要直接照搬书中或别人的表,也不要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三表”让孩子执行,那样的话可能无效,或者暂时有效而不具有长远性。制定“三表”时,最重要的是第三章的“观察记录”,这是找到孩子舒适区的重要环节。

其次,“三表”看似简单,其背后的理念是关键,涵盖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情绪管理、交友管理等五大自我管理。儿童时间管理训练表面看是时间管理能力的训练,实质是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的训练!如果父母仅仅着眼于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更忽视了父母也需要学习“父母效能”的方法和技巧,就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书结合“父母效能”和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技巧,帮助父母在“驱力型”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调整适合孩子的“三表一录”,快速提高父母“儿童时间管理效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是训练孩子高效生活和学习,远期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

为了提高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父母首先要了解儿童时间管理的心理因素,“试误说”告诉我们孩子成长包括教学、学习、习惯等几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即把学到的知识通过练习转化为技能,这个过程就是犯错误的过程。“成败效应”告诉我们要想使“三表一录”有效,父母要帮助孩子制定行之有效的时间表,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效应、避免失败效应,孩子才愿意遵守时间表,提高学习兴趣。“焦虑曲线”教会父母给孩子制定目标时,不仅要“合理”,更要“合情”,要学会目标分解,保持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中等水平,孩子才愿意执行。“超限效应”提醒父母要多看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避免提醒、催促、唠叨等“狼追型”方法,否则,孩子容易厌烦、逆反、生气、发脾气等,甚至干脆放弃。“沟通三部曲”教会父母和孩子有效沟通的三个步骤,即接纳、反映、讨论等,和孩子先“共情”,再“共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积极性等。“交友管理”帮助父母学会目标分解和角色扮演,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自信心、自控力、沟通技巧等,在帮助孩子交到朋友的过程中,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一个心理因素是孩子自控力的训练,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不同,通过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来提高孩子上课的效率。

其次父母要学会儿童时间管理的具体应用。如孩子一写作业就坐立不安,一会儿小便,一会儿吃零食,要不就是咬铅笔、啃橡皮,一小时的作业能耗三四个小时,好像作业是给家长写的,怎么办?孩子玩的时候生龙活虎、活蹦乱跳,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可是一坐到书桌前,一提学习就无精打采、蔫头耷脑、眼神暗淡、哈欠连天,怎么办?孩子缺乏自理能力,不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随处乱放,找不到时大喊大叫,甚至哭闹,吃剩的残渣也不肯收拾干净,怎么办?孩子吃了饭,从来不帮助家人收拾碗筷;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只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电视机前一直待着,不催不动,怎么办?爸爸妈妈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大人心急火燎地为他四处求医,而爸爸妈妈病了,孩子却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爸爸妈妈很伤心;孩子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怎么办?孩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如老师让孩子第二天带一件东西来,结果他忘了,问其原因便说“爸爸没给我准备,妈妈忘了给我拿”,怎么办?孩子在学校很有责任感,而回到家里就判若两人,想与老师沟通,但又觉得揭穿孩子,担心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怎么办?

第三章至第八章是“父母效能”的六个模块,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父母在进行儿童时间管理训练过程中更高效,确保父母摒弃“狼追型”教育,采用“驱力型”教育,从根本上尊重和接纳孩子,相信孩子有独立情感和思想,允许孩子犯错,并最终成就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

第三章是孩子的行为目的。孩子的话没有傻话,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针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吸引注意、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等,以及行为目的的变化和正确导向ABC,破解孩子的行为密码,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根据父母的感觉——厌烦、生气、伤心、想放弃等,具体区分孩子不同的行为目的,从而深入了解孩子的错误想法和预期可能的无效反应,以便于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强化孩子的好行为,避免孩子的偏差行为。通过分析孩子的行为目的,正确理解:孩子在老师表扬和关注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一旦没有监督,孩子就无所顾忌。要寻找方法引导孩子表现好行为。

第四章是父母的情绪管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情绪是最大的一个困扰因素,如果家长了解父母的情绪管理以后,就会更好地稳定自己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智慧,更好地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了解孩子行为的两面性,帮助父母看到孩子好的行为,确定父母生气的权利属于自己。通过分析父母和孩子互相抱怨的原因,找到父母生气的负向想法——严重不幸、应该/必须、无法/不能、自责内疚,正是这些错误的想法导致父母情绪失控。总结出父母不生气的两个法宝:一是父母拥有生气的权利;二是父母生气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事,而是因为父母自己的错误想法。了解父母生气的严重后果,掌握灭火口诀——一离二吸三凉水,父母的情绪管理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

第五章和第六章是亲子沟通。沟通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要彼此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不必担心被对方拒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如何听,孩子愿意说;二是父母怎么说,孩子愿意听。首先要了解阻碍父母沟通的七种错误角色,避免封闭式沟通,打开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用开放式沟通的态度,学习积极倾听(反映倾听)的六个技巧和具体的沟通句型,帮助孩子真实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应用于和老师、孩子的具体沟通中。父母首先要还给孩子成长的过程和权利,通过“我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跟孩子一起分清问题所有权,不要错误地承担孩子该承担的责任。少用“你的信息”破坏亲子关系。面对问题,如孩子上课说话,父母要学会沟通三部曲——接纳、反映、讨论,在父母和孩子情绪平静的情况下,才能共同面对问题,帮助孩子通过“问题解决六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章教会父母掌握鼓励三段论和美言录,了解鼓励和称赞的区别,以及鼓励的原则,避免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人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受到鼓励的孩子不会变坏,父母要学会发现孩子好的行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鼓励,让孩子在“乐学”中体验成就感和“我能行”,更加积极主动做事,避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

第八章是有效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孩子表现好要鼓励,孩子犯错了怎么办?传统的方法是惩罚,在现今民主的时代,这个方法已经失效,取而代之的是行为结果,即让孩子承担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包括自然的行为结果和合理的行为结果。前者是随着行为自然发生的,如不吃饭会饿、不穿衣服会冷、不写作业会被老师批评等。后者是要和孩子讨论、商量几个行为结果的选项,由孩子自己决定承担哪一个。合理的行为结果和惩罚的本质区别是相关性(Related)、尊重性(Respectful)、合理性(Reasonable)、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简称4R原则。通过案例讨论,深入了解父母在运用合理的行为结果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目的、父母的态度要温和、父母行动要坚定、父母可能要面临挑战。

本书适合所有的父母,最适合的是4~12岁的父母,因为这些父母正在苦恼着孩子的很多问题,本书将会解除父母的烦恼,为父母答疑解惑。对于那些将要成为父母的,或者4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本书能起到预先防备的作用,因为提前学习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用“父母效能”的理念武装头脑,用“儿童时间管理”的技巧训练孩子,就会知道孩子可能出现什么问题,预先做好准备。对于12岁以后的父母,你将会知道孩子目前的问题,正是因为在4~12岁的时候,父母误用了传统的提醒、催促、唠叨、警告等“狼追型”方法,导致孩子缺乏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情绪管理、交友管理等五大自我管理能力,根本解决办法还是要回到民主教育,采用“驱力型”教育理念,学习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要兼顾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始。

总之,开车有驾照,当教师有教师证,做会计有会计证……做父母呢?我们都是无证上岗,但是我们不能无师自通!通过阅读本书,使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摒弃无效的提醒、催促和唠叨——“狼追型”教育,采用民主的“驱力型”教育,掌握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了解儿童时间管理的心理因素、具体应用,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倾听孩子,表达“我的信息”,区分问题所有权,掌握问题解决六步骤,有效沟通、及时鼓励,矫正孩子的犯错行为等,成为高效能父母,以平等尊重的原则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自我管理,鼓励孩子成为社会中顶天立地、既成功又幸福的普通人。

王 宏
2016年12月21日 eN6P5nO8H0T7m0ajASnTfAbpGPCvM3bTk140BrKbq5jQ1biVJrTT9EXIJ3Cs5l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